七氟醚的心肌保护作用

【关键词】 七氟醚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1968年由Regan合成,与传统的吸入麻醉药相比它具有诱导迅速,刺激性小,苏醒快,无明显毒副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其心肌保护作用作一阐述。

1 理化性质。

七氟醚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为无色透明、带香味无刺激性液体,血/气分配系数为0.63,分子量为200.05,沸点58.6℃,临床使用浓度不燃不爆,但在氧气中浓度达到11%、在氧化亚氮中达10%时可燃烧,七氟醚化学性质不稳定,与碱石灰接触可产生五种分解产物,P1~P5,它们的产生与温度相关,室温40℃时只产生P1,此物质为七氟醚中的不纯物,有微弱的麻醉作用,对机体无害,其余分解产物在45℃以上出现。在全紧闭法麻醉中应注意产生此类分解产物[1]。

2 心肌保护作用

2.1 七氟醚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 近年来大量试验数据表明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发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iess ML等[2]的动物实验表明,吸入七氟醚(0.2%~2.1%)可以通过开放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是线粒体基质容积膨胀,保存线粒体的完整性,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但是在该实验结果也显示吸入高浓度的七氟醚(7.1%)并未发现有心肌保护作用。Bouwman RA等[3]研究结果表明,吸入3.8%七氟醚预处理15min,可以激活蛋白激酶C,产生活性氧簇(ROS),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R. Arthur Bouwman等[4]在文章中提出,七氟醚可以通过逆转Na+/Ca2+交换,减轻钙超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Samarkandi AH等[5]选择220例择期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分为七氟醚诱导维持组和丙泊酚诱导维持组,体外循环后丙泊酚组的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七氟醚组,而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含量明显高于七氟醚组,即表明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优于丙泊酚。De Hert SG等[6]研究对比七氟醚丙泊酚心肌保护作用,结果七氟醚组肌钙蛋白I含量低于丙泊酚组,而丙泊酚组心输出量低于七氟醚组,进一步说明了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优于丙泊酚。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七氟醚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防止心肌抑顿,在心肌保护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丙泊酚[7,8]。但是,Piriou V等[9]也提出,在体外循环前予以1MAC七氟醚预处理15min,并没有心肌保护作用,他们提出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与其剂量和时间相关。

2.2 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 不仅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He W等[10]的试验结果也证实七氟醚后处理同样可以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离体大鼠实验表明,七氟醚后处理组可以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升高左室形成压,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乳酸释放,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孔(MPTP)的开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并且该实验结果还表明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优于丙泊酚线粒体内膜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选择性地透过某些小分子物质,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线粒体内膜上的MPTP开放,破坏了线粒体内膜的屏障作用,导致线粒体膨胀,外膜破坏,细胞色素C等致细胞凋亡的物质大量释放,引起细胞坏死凋亡,同时MPTP可水解ATP,使细胞能量代谢平衡遭破坏,细胞内钙超载,细胞坏死。

2.3 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临床应用 大量的研究都证实无论是预处理后处理七氟醚都可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尤其是预处理的研究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故在临床上利用这一点,在冠脉搭桥手术中,在体外循环转机前,使用七氟醚,可以提高转机后心肌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11,12]。七氟醚以其独特的优点,诱导快,作用平稳,苏醒迅速完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新应用还不是很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认识。但总的来说,七氟醚是较为理想和安全的吸入麻醉药。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