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路径与特点

摘要:本文阐述了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必要性,回顾了其渐进化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在零售及公司业务、资本市场货币及外汇市场等各类市场发展现状和业务特点。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香港离岸人民币路径特点   一、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流动性持续增加,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也不断加强,以自由经济体的香港为依托,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丰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种类和规模,不仅具备了现实基础,同时也能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对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改革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提升对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全面监控   对监管当局而言,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离岸市场的建立可以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纳入到银行体系,更好地掌握人民币境内外的流通规模,规范境外人民币流通方式,便于采取有效的货币管制措施,防范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有关风险。

同时也可以防范过度投机引发的金融风险和洗钱等金融犯罪行为。

(二)形成人民币汇率、利率指标导向   离岸金融市场在利率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在岸市场发展提供有效的导向作用。

例如欧洲美元市场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直以来都是美元基准利率形成的重要参考指标。

当前中国的外汇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央行对人民币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尚不能完全开放:规避外汇风险的金融工具尚不够成熟,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市场形成一定的分化与差异。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可以为外汇市场提供各种市场参照指标,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的调控力度。

(三)有助于促进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香港是内地与世界各经济体进行经贸往来的重要窗口,在香港建立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可以为境外主体获取和运用人民币提供重要平台,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

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开办和与周边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的签定,带动了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经济的深度合作。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能有效地缓解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在海外的存量与流量的增加,客观上要求建立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充分利用境外高效完备的银行体系来办理境外人民币汇兑、结算业务,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四)对我国境内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为境内金融市场的培育和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并可以直接加以运用。

香港资本市场较之境内更为完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驾齐驱。

伴随资本项目人民币开放,在人民币金融工具的使用会直接传导到境内,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培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允许境外金融机构直接参与我国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措施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市场竞争。

学习国际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成为我国境内金融市场的新任务,必将推动着金融产品工具创新。

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历程人民币最初小规模出现在香港市场是在1993年初,当时首次允许个人游客每次可携带不超过6000元人民币出入境。

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则始于2004年,这也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起点。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性。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元在全球的流动性突然收缩,致使东亚各国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出现支付困难,经济因此而受打击。

其逻辑和现实的结果就是用本币取代美元。

在这一本币化过程中,人民币的优势开始展现。

为满足这一国际需求,中国政府决定在跨境贸易中开始人民币结算试点,并于2009年7月2日付诸实施。

自此开启了人民币跨境使用,即国际化的正式进程。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随之加速。

表1: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历程也是我国放开人民币使用限制、相关制度不断更新的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对香港的各项人民币业务政策支持及确立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措施促进当地人民币业务的有序开展。

由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渐进深化具有了操作基础。

三、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现状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总体结构及各类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人民币离岸市场运行的基础。

根据离岸金融业务的不同种类,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包括离岸人民币的零售及公司业务、资本市场货币及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等。

截止2010年10月,在香港开展的人民币业务分类如下:表2: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分类情况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其使用地域范围的扩大。

在中国境内,人民币跨境使用不再局限个别地区或城市,已扩展到全国;另一方面,使用的科目范围也在扩大,除经常项目扩展到服务贸易外,在资本项目下也扩展到对外直接投资。

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支付结算、投资与融资、外汇与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国际储备等方面的职能都得到全面扩展。

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是在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不开放的条件下,为满足国际贸易需求,首先是东亚区内贸易需求,在经常项目上使用的特殊安排。

这种在特殊背景下起步的特殊安排,既造就了人民币国际使用有别于传统路径的特殊路径,也导致了人民币国际使用在现阶段的特殊状态: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快于在岸市场

(一)香港人民币存款不断增加   充足的资金池是形成成熟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必要条件。

自2004年2月香港银行体系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以来,人民币存款量持续上升,根据图1显示,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强烈,人民币储备不增反降;2009年后至2011年底,受惠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便利,人民币存款出现放量式增长;2011年底至2012年底,人民币回流机制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存款处于平稳期;截至2014年12,q已经突破一万亿元,达10035亿元,占香港同期总储蓄额的13%。

显示人民币已经成为香港地区的主要储蓄货币之。

香港人民币存款与监管政策的开放、人民币升值预期有非常高的相关性。

图1:2004年以来香港人民币存款示意图   随着香港人民币储蓄的增长和人民币境外企业贷款等应用的不断扩张,人民币大额可转换存单(Certificateof Deposit,缩写为CD)业务也于2010年下半年正式开展。

香港首笔CD由中信国际于2010年7月6日发行。

CD作为重要的融资工具,为人民币存款的显著提升增加添砖加瓦。

因为香港地区较低的利率水平及国际化的平台,得到了许多金融机构的欢迎,其发行量自2010年不断提升。

201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可购买产品的增多及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强烈,整体发行规模有所减少,但仍然是融入人民币、积累资金池的重要途径。

(二)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市场   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境内机构境外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7月初,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第笔人民币债券,发售对象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期限2年,票面利率为3%。

这是内地金融机构首次在香港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

市场对此次发行表示了极大的热情,获得了三倍认购。

此后,中资银行纷纷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9年6月,汇丰银行与东亚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成为首批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本地注册外资银行。

随后,债券发行主体扩展至港澳公司、跨国公司等。

投资者包括机构、银行、公司、政府主体、个人客户等等。

离岸人民币债券也称点心债,其为进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存在差异,境外融资成本小于境内,投资其发行量不断稳住增长。

截至2014年10月,已经成为中国大陆以外最大的人民币债券市场

未到期债券发行量3680多亿元,其中,2014年前十个月共有80多家发行人发行了共计1670多亿元的人民币债券,bL2013年全年的1166亿元高出40%。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案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是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关键契机。

试点之初,从2009年7月至12月底,由于贸易结算使用货币的惯性和配套服务尚不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仅为35.8亿元,经香港银行处理的总量为19亿元。

随着试点地区、业务范围、参与主体、配套政策等各方面的持续推进和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中国内地与香港人民币贸易结算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根据环球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统计,人民币在全球所有货币中的国际支付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并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七的地位结算货币

截至2014年底在161个与中国内地和香港人民币收付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中,50个地区的人民币支付占比超过10‰比上年继续增加。

香港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结点,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面的人民币结算服务,搭建人民币实时结算系统,为全球银行提供人民币清算。

截至2014年底,香港地区的银行负责了全球70%以上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总体上看,经常项目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已实现全覆盖和充分便利化。

(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促进业务发展

2011年1月,中国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011年10月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2011年12月开展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2013年9月允许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金融机构。

截至2014年10月,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达1.8万亿元。

香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境外对国内投资平台,其中60%的投资是由香港发起。

国内对外投资的60%经由或直投香港

2014年11月,“沪港通”和RQDII试点启动,允许以人民币开展境外证券投资(RQDII);允许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行业务等,均为人民币境外使用与扩张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成为跨境资本市场投资的加速器,是内地资本账户可兑换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

“沪港通”除了为在岸、离岸人民币流通开辟另一条重要的渠道外,还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安排。

(五)外汇交易。

人民币汇率波动变化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从单边升值转为双向波动。

伴随着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市场的贴水发生变化、价差逐渐收窄,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更趋成熟,各种对冲需求增加,人民币期权、期货、结构性产品等层出不穷。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排名已升至第6位,表明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货币的功能已达到较高水平。

2010年9月,离岸美元对人民币现货或即期(USDCNHSPOT)正式开始在香港交易。

目前人民币离岸即期交易市场报价、流动性均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全球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选择香港进行外币对人民币的换汇。

离岸美元对人民币市场发展初期,离岸价格成为中国经济基本面和人民币升、贬值走势及预期的放大器。

离岸人民币掉期、期权、期货产品也逐步发展,此类衍生产品多被投资者用来对冲远期汇率风险。

人民币现货和远期外汇交易2011年平均每天75亿美元,2012年前增加到150亿美元,2014年底每天增加到了300亿美元。

说明外汇交易的深度不断扩展。

(六)离岸储备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09年1月20日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于2011年11月22日、2014年11月27日更新协议,货币互换规模达4,o004s元人民币,约5050亿元港币。

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银行和金管局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新增的项货币管理合作机制。

货币互换安排的建立,将有助于必要时为两地商业银行设于另一方的分支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加强外界对香港金融稳定的信心,促进地区金融稳定,以及推动两地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发展

目前人民币已经初步实现了国际储备货币功能。

市场信息看,目前至少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投资人民币资产。

目前,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七大国际储备货币

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特点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是个渐进化的过程,其人民币产品发展也是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引导下逐渐开展并丰富。

每一个产品都是在近些年呈现出从无到有的过程。

同时,由于香港市场是整个人民币离岸市场中最先发展、开放的,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与地理优势。

产品的扩张为其他市场提供了明显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前景广阔,扩展路径清晰   在所有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中,香港离岸金融市场是最大的。

人民币国际化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可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但这不代表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了,国际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2009年以前,中国的外贸不可以用人民币结算

从2010年开始,外贸中支付人民币的比例是2%,2011年是7%,2012年是10%,2013年是15%,最近是20%。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发展的态势很明显。

我们认为再过5年、7年时间,这个比例应该可以增加到7成或9成。

发展前景广阔,还需要政策的配套和推广,使企业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楚。

可以想象,如果资本账户开放,海外的人都用人民币,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收回来。

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在海外流通、使用、沉淀,而且不只具有支付功能,还应有投资功能,最后还能储备在央行里。

但最基本的功能是支付功能,还要有清算中心。

要在英国、法国、欧洲等地搞人民币业务的清算。

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推进,当然还有很多事要做。

(二)政策引导性强,产品发展可控   香港离岸人民币产品的推进是有序的、可控的。

中国人民银行给予香港发展人民币的政策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产品试点市场

同时,因为贸易、结算、投资等需求因素,香港市场人民币的需求相对其他离岸市场要旺盛。

产品发展进程较快。

同时,因为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政治地位不断提升,贸易顺差的保持,境外投资的扩张,境外人民币的需求也顺势提升。

香港作为良好的平台,其产品发展必须不断跟上才能满足各项业务需求。

因此,在需求与政策的不断推动下,香港离岸人民币产品在开展后得到了快速的认可与支持,各产品交易量不断攀升。

(三)市场逐渐完备,产品种类多样   离岸人民币产品发展过程中,复杂产品、衍生产品不断成熟。

2010年是海外人民币衍生产品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仅限无本金交割类,随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一步推广,香港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以可交割远期(DF)交易的推出为主要标志,人民币衍生产品,尤其是可交割产品相继推出,市场上衍生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海外人民币市场整体环境也为衍生产品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0年,香港市场推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定盘价,推动了海外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发展

最近,香港市场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报价银行进一步增加至13家,并计划于年底正式推出人民币拆放定盘价,这对海外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衍生产品发展的又一特点是可交割类产品对无本金交割类产品的替代效果明显,无本金交割类产品正逐渐让位。

究其原因,无本金交割类产品交易目的基本上是为迎合市场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炒卖及对)中需求,而可交割类产品则是配合跨境贸易结算、融资逐步推出,其交易基础雄厚,风险水平更低。

(四)市场显现“去美元化”意图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去美元化”趋势。

香港人民币交易市场,各主要货币人民币直接兑换报价,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海外市场直以美元对人民币为主要货币对的局面,提高了相关地区参与者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意愿。

中国与香港的双边贸易与投资中也更多的倾向直接使用人民币直接交易和结算

(五)参与者不断增多,特点不一,竞争激烈   香港人民币市场参与者的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多,境外市场公认的做市商包括中银香港、汇丰及渣打银行,另外星展(DBS)、法巴(BNP)、东京三菱、摩根大通(JPMorgan)银行也是市场比较重要的参与者。

中银香港和汇丰银行在企业客盘承接方面,尤其针对大额客盘,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同业;在同业客户资金流量管理,即外汇掉期交易量上,中银香港和汇丰银行排名第一,渣打和星展银行交易量相当并紧随其后。

(六)境内外市场差异减小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中国境内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越来越小。

在汇率、利率方面表现出充分的融合性与相互作用力。

境内人民业务交易量受到市场对中国整体经济及汇率、利率水平的预期影响,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另外,沪港通未推出时A股差价比较明显,沪港通交易量多的时候,差价就会缩小。

这是个有联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现状与挑战[J]发展研究,2012年7期.   [2]孟浩,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J]河北金融2011年8期.   [3]张广平,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10月.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