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倾销会计研究

我国反倾销会计研究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一、反倾销反倾销会计   (一)反倾销的概念   所谓反倾销,指的是进口国当局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来自外国的倾销产品采取强制性措施,以提高倾销商品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或限制进口数量。反倾销是针对倾销来说的,显而言之,反倾销是对别国对本国倾销行为的反制措施,其目的是抵制反抗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从而维护国际贸易市场秩序与本国利益。但是,某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经常以反倾销为借口滥用反倾销政论文联盟策措施,具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二)倾销会计的含义   周友梅认为,所谓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举证、调查、定的活动。因此笔者觉得,反倾销会计是指某特定的会计主体运用现有的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国际贸易等领域的知识,对反倾销的进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倾销防范、诉讼、申辩、调查、结果鉴定等的会计信息,以此来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会计管理活动。并包括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会计和进口产品的反倾销会计反倾销会计职能主要有规避职能、应诉职能、救济职能等。   二、在我国建立反倾销会计的必要性   (一)传统会计不足以为企业应对反倾销提供证据   与传统会计相比,反倾销会计会计资料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基础上多了法律证据资料,这使得会计资料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重要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发生了改变。是否影响对争议中的案件的事实判断成为了重要性的判断依据,改变了原来的是否影响决策;相关性由原来的与债权人、股东等的决策有用性的相关,转变成与反倾销案件的等待证明的事实相关;可靠性在具备真实性中立性和可核性的基础上还要符合对方的习惯与理解,能被法院或者行政机关所采纳。   (二)我国经历的反倾销教训迫使建立反倾销会计   伴随着快速的国际贸易的增长,我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例也在逐年的上升。我国不仅受到美欧等西方的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诉讼,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发起了诉讼。我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例不仅是数量上最多的同时涉及的产品的种类也是最多的达到了4500多种,包括化工、纺织、机电、五矿、农产品等。因此我国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与此同时我国遭遇的反倾销问题还面临着反倾销应诉率低和胜诉率低的问题。   (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迫切要求下建立反倾销会计   金融危机造成各国经济的严重失调,经济贸易的不景气,使得各国纷纷出台政策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作为出口大国,我国受到金融危机后贸易壁垒的阻碍,是进口国贸易保护的主要受害者。由于我国具有劳动力价值低的优势,产品成本低廉,大量的出口进口国同类产品市场有一定程度的打击,各种反倾销调查逐浪而来。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使得我国的对外型企业贸易状况持续出现低迷的状况。造成一些外向型的中小企业销售产品困难,获利水平下降,坏账率快速上升,甚至会出现亏算,更甚者停产停业。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国应对严峻的反倾销形势显得越来越紧迫与重要。因此建立反倾销会计体系对于应对反倾销案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我国反倾销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的差异造成的困难   由于我国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虽然财政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着手制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相关的会计准则,但是仍然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特别多的差异。就资产计价而言,不同的计价基础会造成不同的生产成本,从而造成不同的正常价值(正常价值是外国相同产品在生产商本国或者第三国市场正常贸易过程中的销售价格,该销售应当与用于比较的出口价格和结构出口价格处于同一贸易水平 ),最终会影响反倾销的调查结果。我国一般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而国际会计准则则采用的是公允性原则,用现值对资产计价。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使的采用现值计价的资本成本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正常价值的提高,这样就容易判定 论文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