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山:灵魂的舞曲] 双凤山旅游景区

清明时节,与友人相约去双凤山革命陵园祭扫,并略略疏离一下城市的喧嚣与浮躁。

一路上大家兴致都很高昂。

穿过热火朝天的城市工地,愈往西行,便愈显幽静。

虽然尚无盎然的春意,但新鲜的空气和开阔的视野,的确让人神清气爽,满心的雀跃。

远远地便望到,一片沉郁的绿裹着两座秀丽的山,婉蜒而来,颇显肃穆庄严的神采。

这便是双凤山革命陵园了。

伴着漫山的油松侧柏,我们迤逦而上,最先看到的,便是安娥、田汉的墓和塑像。

安娥与田汉:爱情圆舞曲      一度安娥是作为田汉这位国歌词作者的爱人而获得普遍关注的,但随着近年来对安娥革命事迹和历史资料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仅仅将她看做田汉的妻子,更是一个非凡的女人。

她独立自主,忠贞于革命事业,同时,她勇敢地追逐并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者,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创作了大量的剧本、小说和歌词。

她是电影歌曲《渔光曲》和著名的《打回老家去》的词作者,由安娥作词、聂耳作曲的《卖报歌》,一直传唱到了今天。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卖报……”我们一边哼唱着这欢快的调子,一边想象着这位当年上海滩上千面女郎迷人的风采。

她该怎样爱过、并且恨过如今伫立在她身旁的这位男子呢?1931年,命运把爱情曾经给予她的一切都没收了,只留下一个孩子,和八年后离乱重逢的宿命。

初春的北凤坡上,只有松柏尚青,像在见证着他们人生的壮美,和跌宕悱恻的爱情。

沙飞:梦想奏鸣曲      “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在沙飞的雕塑面前,我们默默吟咏着这纯净的誓言,或者梦想,像在呼吸1948年的空气。

这是一个孩子,对祖国母亲最深情的依恋与呢喃。

这纯净的呢喃,拨动着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心弦,亲切而又陌生。

我知道,我们同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他。

喜欢他的照片,喜欢他精心打造的那件刺向日寇心脏的利器――《冀察晋画报》,喜欢他透过相纸和六十年的时空凝望着你的,那双漆黑的眼睛。

那双眼睛,该看过多少战争的残酷、生存的艰难,该看过多少死亡的悲恸和胜利的狂喜?38年间,一直黑白分明。

“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是人类最大的耻辱,而艺术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类去理解自己,改造社会,恢复自由。

”这是沙飞1936年写在个人影展展出前的一段话。

这段话距离他的死亡,只有短短的14年,但就是这14年,“他那独立行走的目光,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在血泊和苦难中奋起的祖国,没有离开过那个正义与邪恶、自由与奴役、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年代。

”   那是属于全体爱国者的梦想年代!      朱琏:杏林红色进行曲      “万里传针灸,能人遍市乡。

随身带工具,竹筐即药囊。

大众皆称便,孤贫更不忘。

我邦古医术,赖尔好宣扬。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所赞扬的就是我国现代女针灸学家、石家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朱琏

在白色恐怖下她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朱琏诊所”,以此作掩护积极开展抗日救国运动,这座简陋的诊所曾一度成为中共石家庄市委机关。

她的专著《新针灸学》先后被苏联、越南等国家翻译出版。

而她凭借着精湛的针灸技术治好了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顽疾,并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和赞扬。

在延安她用针灸为毛主席治过病。

在一次宴会上毛泽东举杯称赞:“针灸万岁!”恳切地评说,“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要出国,将来全世界人民都要用它治病。

”   遥想烽火连天的岁月。

这位驰骋在华北大地上的晋察冀军区野战医院的院长,战日寇、除病患、医顽疾、疗伤残,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如今,这位巾帼英雄、石门女杰,在离开石家庄近半个世纪后又回到了这片她投身革命、战斗生活过的热土,安眠于双凤山革命陵园

傅崇碧:战斗进行曲      五十八年前的5月,或许是最后一天:朝鲜涟川、铁原一线,战争浓云密布。

对面,是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司令詹姆斯・A范弗里特指挥的四个整师,兵力多达5万,拥有各种火炮1600门,坦克300余辆,同时还有空军给予的巨大支持。

他们的对手,却是征战旬月、伤亡惨重的24000名中国志愿军官兵。

杨得志拨来的500个老兵已经归队了,63军年轻的军长傅崇碧拿起话筒、冲着百里之外的志愿军前指大喊:“我们决心打到最后一个人,决不让范弗里特再前进半步!”   朝鲜战场最惨烈的战斗之一――铁原阻击战即将拉开帷幕。

189师打残了,188师接替,下来的官兵再编成一个团,补充弹药,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弹药打完了,战士们用石头砸,石头没有了,就和敌人展开肉搏战……24000名官兵的血肉,凝成一杆巨矛,将敌人牢牢钉在了这里。

战争结束后,傅崇碧在昏迷四天后醒来,看到彭德怀司令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

这就是军人!   五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双凤山顶向下望去,仿佛又看到将魂如铁、军旗猎猎。

吕玉兰、耿长锁:田园协奏曲      两座浮雕,一男一女,都扎着白羊肚手巾,一样的朴实敦厚,一般的乡土气息。

女的叫吕玉兰,男的是耿长锁

1943年,饶阳县五公村农民耿长锁,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和当地村民一起,研究出合伙种地的具体办法:统一使用劳力,统一分红,农业收入按劳力、土地对半分粮,打绳收入按劳七资三分红――中国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的第一个雏形――五公村土地合伙组成立了。

1951年春,合伙组改名为“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2年,五公村成立大社,成为全国合作化的一面旗帜。

耿长锁带领勤劳的五公村人艰苦创业,他们战荒丘、改盐碱、打水井、种果树、办副业、办工厂,使得五公村日益走向富裕。

1955年,临西县东留善固村15岁的姑娘吕玉兰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1960年担任村委书记,领头成立了“妇女造林队”,几次毁坏几次重栽,最后育成100多万株树、长达8华里的林带,挡住了风沙的侵袭。

1966年她发表了闻名海内外的“十个为什么”的人生体会文章,决心做一个“傻子集体,傻子人民,傻子社会主义”的人。

未来,有无数的荣誉等待着他们。

但是无论是开始还是最后,他们永远属于他们脚下的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纪念建筑物庄严雄伟,形成了自然与人文景观、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成为省会石家庄建设早、规模大、环境美、功能全、品位高、距离市区最近的大型综合性陵园

陵园被国家民政部授予“殡葬改革先进单位”,多次被中共河北省省直工委和河北省民政厅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英模馆里的命运交响      踏进双凤山革命陵园的英模事迹陈列馆,看得出大家都兴奋起来了:真不知道石家庄

还有这么多值得铭记的名字!   朱琏石家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1936年,她在石家庄新华区西横街爱华里一号开办的“朱琏诊所”,是中共石家庄市委、特委的地下机关和联络点,不少地下党员和党的负责同志都在朱琏诊所工作过,可谓石家庄最早的“红色心脏”。

傅崇碧,曾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军长,是抗美援朝的十位王牌军长之一。

他指挥的铁原阻击战,以24000兵力阻击有空军支援的50000“联合国军”,达13天之久,凭借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巨大的牺牲,为后撤部队稳定了防线。

普遍认为,铁原阻击战是朝鲜战场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为朝鲜战争最终锁定胜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郭恩志,河北任丘人,在铁原阻击战中,他率领一个连兵力坚守阵地六昼夜,以6个人牺牲和负伤的代价,歼灭敌人800多名,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解秀梅,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的队员,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

在朝鲜战场上,做好文艺宣传工作之余,她洗衣做饭照顾伤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前方战事。

在一次照顾伤员的过程中,所部遭到敌人突袭,她冒着汽油弹和敌人的枪林弹雨,勇敢地将伤员背到了后方,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

吕玉兰,曾任河北省委书记,也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和中央委员,她一生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她头戴白手巾讲话的朴实形象,永远留在了共和国的记忆中。

耿长锁,1951年、1979年两次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八至十一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毛泽东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

穿梭在这一个个或者熟悉、或者陌生的名字中间,我们就像在倾听一场命运的交响曲――那是他们每一个人与共和国命运共同的交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