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曲江新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之浅析

摘要:曲江新区园林景观建设,秉承中华灿烂文明,记载了王朝的兴衰,传承了都市的文脉,充分发挥了遗址景观资源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的作用,提高了城市品位。

本文从西安曲江新区园林景观建设的基本特点及现状出发,将园林景观建设城市发展理念相融合,提出立足于当地园林景观整体规划,健全园林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相关人才培养政策,以及利用多元化投资体制建立资金利用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曲江新区城市建设园林景观;规划管理  1 概述  坐落于西安市东南郊的曲江新区原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风景园林胜地,且迄今为止还保存有唐长安城遗址、青龙寺、曲江池遗址、秦二世墓和大慈恩寺等历史文化遗存。

直到20世纪末期,西安市着手于曲江旅游度假区的兴建,曲江新区得以成立,其总面积扩大至47k㎡。

园林景观建设是西安曲江新区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好评。

1.1 日臻完善的园林景观管理机构  西安曲江新区在2006年成立绿化管理站,在区建设局的领导下确立城区绿化建设的养护主体,并明确人员的管理职责。

城建监察大队是绿化方面的专业执法机构,其岗位职责除了对绿化设施的监督管理和维护监察之外,还包括与绿地林地相关的各项监察工作。

2008年,曲江新区成立了园林环卫管理局,同年曲江新区成立了综合执法局,专门负责对城市园林景观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拥有现代化气息的园林景观建设  图1、图2为曲江规划图中的2张,分别从土地利用、景观规划上给出了建设依据。

新区规划构造了塔(大雁塔)、园(芙蓉园)、池(曲江池)、窑(寒窑)的景观轴线带,依托该轴线,将城市的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址融合,开拓了国内城市建设曲江模式。

在高起点规划下,曲江新区通过碧水环绕突出生态园林建设特色,在道路水系绿化工程等方面加大了景观园林建设投入,无论是绿化广场建设还是生态公园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效。

在2010年到2013年期间,曲江新区投资3000万元用于环境综合工程的整治,各种道路绿化工程和道路坡面绿化工程都得到了落实,到2013年时,曲江新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然达到36.4㎡,在多项有效措施的辅助下,城市绿化指标处于逐年提高当中,园林景观建设已具现代化气息。

1.3 蓬勃发展的社会绿化  曲江新区建设意识到绿化工作与园林景观建设的必要性,通过与社区绿化的结合,促进新区整体绿化面积的提升。

通过诸如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的评比,将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扩大到区域内的小区绿化工作当中,提高全民参与的广泛性。

现阶段西安曲江新区园林小区已经达到数十个,园林单位也有85个。

这得益于新区政府的积极指导.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阶段性工作成果较为显著。

1.4 多样化的投资模式  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模式分析,西安曲江新区建设模式除了包括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和政府财政投资方式外,还涉及到公益性林地资金投资和生产厂区企业投资等模式。

关于新区园林绿化资金的筹集方式也显得较为多样,常见的有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辖区单位属地建设、土地权属单位独资建设以及绿地冠名等等。

2 园林景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规划战略思维转换较快  西安曲江新区园林规划以恢复曲江水系、保护曲江大面积植被、尊重曲江原有地形、保护区域内的文化遗存、保护曲江特色格局、控制开发项目为原则。

2006年曲江新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点置于生态长廊建设方面,2007年则是致力于环城绿水工程的实施,2008年大型音乐喷泉的建成和水灯表演等项目使得游客乘兴而归,2009年时曲江新区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

整体战略思维的转换,对政府基层部门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若是政府较为重视对城市景观建设,那基层部门的工作就会以水景观建设为主,若是政府的规划建设目标转移至绿地景观,则基层部门也必须将研究方向转移到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方面,这样不同主题的形成尽管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刺激,然而在各主题精细化实施方面却显得有所不足,不利于工作的全效开展。

2.2 建设管理工作经费不足  相较于发达沿海城市而言,西安曲江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仍相对落后,不发达的经济水平也对城市建设发展产生了一定限制。

经费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到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园林景观建设管理质量和后期养护势必将带来负面影响。

2.3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缺失  正规的管理制度和精细化管理理念是当前曲江新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管理方面亟需落实的问题。

由于管理者主观因素和管理制度因素,管理人员往往是将工作重点置于前期的绿化设计及施工方面,而对于后期的管理养护显得较为漠视,同时现阶段我国在园林建设方面并未出台正式的法律法规,因此园林景观建设管理方面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法律制度,在实际施工和养护管理方面会难以依照科学程序展开,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流程。

园区目前有明显的绿化苗木老化、苗木病虫害问题,园林景观保护与宣传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具体而言,喷泉设施遭到人为破坏,配套垃圾桶及果皮箱等存在脏乱差的问题,园林景观的亮灯率难以全部保障,绿化植物提示牌的设置不够醒目,草坪出现斑秃等现象。

此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日趋减少,房地产的过度开发,曲江新区路网与历史文化景观要素:池(曲江池)、塔(大雁塔)、寺(慈恩寺)的衔接上较为复杂,阻碍了东南片区交通的快捷和连续性,需要研究解决。

2.4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改善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表现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作为城市的美容师,管理人员无论是白身的创新思想还是实践意识都对管理工作有重要影响,在工作中切忌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需要从时代特点和城市特征出发,提高白我岗位工作能力。

3 优化曲江新区园林景观建设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加强规划科学性  宏观和微观相统一的原则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卫星导航、三维数码,数值模拟等技术,从不同的平面、空间位置去进行视觉、触觉感受,将空间管制规划,大遗址保护规划充分落实,可使曲江历史上传承的崇尚大白然,寄情山水,追求健康的创造性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表现出来。

3.2 因地制宜的引入立体绿化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园林景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奢华质感,而应更多地表现为大型森林绿地的营造,立足于居民身体健康的保证和民众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本着林荫型绿化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促进游园和小区遮荫效果的扩大化,促进绿化设计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阳光绿化、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空间绿化格局更具层次感。

3.3 依托大秦岭实现植物多样性  大秦岭及关中地区物种丰富,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和推广宣传的效果。

外来物种的引进应当有所节制,通过人工草地的建设,完善杂草与野生草花的保护工作,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切实考虑生态平衡的基本原则,协调好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之间的关联,充分考虑物种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物种之间的直接竞争,在互惠共生原则导向下健全绿地系统功能,尽可能栽植共生植物,对于相克植物应当采取分开种植的方式。

3.4 利用植物造景使园林生态化  目前,景区大量采用了水景、雕塑,但在植物造景、深林绿地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植物多样性方面考虑,园林景观多样性的营造在植物配置方面需要始终坚持乔木为主的原则,混交复层绿化模式的建设应当突出乔、藤、灌和花草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色彩美、姿态美和生命美的融合,提高植物风韵的人格化与多样化,通过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促进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结合,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体现园林景观的动态变化,营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3.5 园林景观的整体规划宜平衡发展  公共绿化面积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当前曲江新区城市景观建设管理中表现较为突出,需要从绿色园林景观的丰富性出发,见缝插绿、拆墙补绿、垂直绿化,这些方式方法的选择,可利用花箱或是花坛等方式促进绿化面积的扩大,在现有绿地面积基础上,通过垂直绿化的方式,促进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有效弥补街道绿化量不足的问题。

针对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可利用攀援植物促进垂直绿化的实施,可供利用的攀援植物除了金银花、紫藤和木香之外,还包括牵牛、蔷薇、葡萄等.垂直绿化当中攀援植物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曲江新区人均绿地面积,且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区绿地面积,有效改善了曲江园林景观当中存在的公共绿地面积不均衡问题。

3.6 城市园林管理规章制度需不断完善  首先,通过园林景观管理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实现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完善,能够改善以往单纯以绿化覆盖率为指标的基础评价模式,增加景观内环境指标以及病虫害防治指标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将责任落实到岗位个人。

其次,针对现有城市园林景观费养护管理体制实施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借助基层养护与监督体制的结合,提高园林管理部门工作的实效性。

明确规定具体某一区域内所规划的园林面积,减少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再次,园林景观市场运作过程中还应当落实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通过市场化管理淘汰部分能力缺乏的单位,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积极引入能力高的优秀企业。

最后,体制的理顺还有赖于执法的严格。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执法严格不单纯是指园林管理工作中的奖惩处罚,除此之外还涉及到针对绿地资源的破坏和挤兑行为。

4 结论  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园林景观是构成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文化空间、生态空间、美化空间及环保空间的多项结合。

本文以西安曲江新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规划为例,从管理者、管理制度、经济因素以及人才因素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西安曲江新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园林与三维规划设计的相互融合,将大秦岭的白然生态与城市园林的新颖性、美观性和环保性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实现历史遗存、绿地均衡和城市发展三者关系的有效对策,明确人才培养和制度完善对园林景观维护和建设的重要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