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表现

作者:高成福 林颖 张殿波 王旭东。

【关键词】 胼胝体。

【摘要】 目的 旨在提高对胼胝发育不全CT表现的认识。方法 结合参考文献,对16例CT诊断胼胝发育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总结其CT表现。结果 CT轴位扫描示,两侧侧脑室体部分离基本平行13例;半球间裂与透明隔间腔相通3例,紧贴或明显靠近13例;第三脑室扩大、上移11例;两侧侧脑室前角呈倒“八”字5例,呈新月形4例。合并灰质异位伴脑裂畸形3例;胼胝体脂肪瘤1例;透明缺如1例;巨脑回1例;脑穿通畸形1例。结论 严重胼胝发育不全具有典型CT表现诊断基本没有问题,但轻度部分性胼胝发育不全则可能漏诊,这一点CT逊色于MRI(MRI是最理想的诊断手段)。

关键词 胼胝发育不全 CT表现

胼胝发育不全(dys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DCC)属先天性颅脑畸形,包括胼胝体部分缺如或全部胼胝体和周围结构的缺如。临床无特殊症状,重者可有智力障碍、癫痫和颅内压增高症状,甚至呈痉挛状态。本文搜集16例胼胝发育不全结合相关文献就其特有的CT表现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中儿童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在1.5个月~12岁。临床主要症状为:癫痫10例,智力低下5例(有的年龄太小,无法确定有无智力低下),运动障碍3例,头围增大1例。2例无明显症状,因外伤而发现。3例成年人,男2例,1例因外伤而发现,另1例与1例女性因合并脑梗塞而就诊。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全身CT扫描机Prospeed AⅡ,全部病例行平扫,层厚、层距5~10mm,采用横轴位扫描。所有病例依据其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及MRI等明确诊断

2 结果。

CT扫描两侧侧脑室体部分离基本平行13例;半球间裂与透明隔间腔相通3例,紧贴或明显靠近13例;第三脑室扩大、上移11例;两侧侧脑室前角呈倒“八”字5例,呈新月形4例;合并灰质异位伴脑裂畸形3例;胼胝体脂肪瘤1例;透明缺如1例;巨脑回1例;脑穿通畸形1例。

3 讨论。

3.1 胼胝发育不全的病理机制 胼胝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纤维束,它的发育在胎儿期的第3~4个月形成,发育的正常顺序为:膝部、体部、压部、嘴部。文献报道,胼胝发育不全以X染色体隐形基因遗传,或13~15三倍体,偶为18倍体。Barkorich的观点认为,胼胝发育不全系其前体发育过程中受损所致,前体包括终板、端脑正中沟(SMTM)及联合块,它们分别形成于胚胎第8~10周左右。终板背侧普遍性增厚产生再联合板,以后其上方再形成联合块,由联合块诱导大脑半球轴突由一侧达另一侧而形成胼胝体。在此期发生损害常导致胼胝发育不全,如血管性、外伤性、中毒性或感染性损伤均可成为致病因素,也可为先天遗传,病因一般不明,产期缺血性损害也可引起获得性胼胝体缺陷,但当胼胝体完全形成后,损害仅可引起胼胝体狭窄、萎缩。因此胼胝体发育程度常可提示胚胎受损时间 [1,2,4~6,8,9] 。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