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要素,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神话是人类最早进行创作并传播的文学形式。教材中的神话故事具有精妙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形象的人物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往往会将更多的关注力聚焦在情节和人物上,从而忽视文本语言表达。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感知情节、体悟形象与语言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一、感知曲折情节,提升概括复述能力

入选教材的神话故事,大多情节简单、结构清晰,学生基本可以理解,但要达到绘声绘色讲演出来的程度,却并不是很容易。神话故事的教学不能止步于情节的体悟与思考上,教师需引导学生从了解感知、洞察发现再到生动讲述,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概括、讲述能力的发展。

以《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先出示了几幅能够代表情节发展阶段的图片,让学生依托故事情节的发展排列顺序,并简要说明理由,了解每幅图所对应的自然段;之后引导学生图文对照阅读,尝试为每幅图配上简单的文字,以图片为抓手,概括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内容;最后,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讲述故事,在熟读课文、抓住细节的同时进行合作表演,感受神话语言的独特魅力,力争做到正确、流利、形象地表达

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概括整理、辨析对比、讲述表演等过程,将文本感知理解和实践运用有机融合,强化了学生神话故事的潜心对话,发展了学生的概括与表述能力

二、体悟人物形象,提升分析评价能力

由于神话体裁特点的限制,每一篇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他们或勇冠三军,力大无比;或法力无边,战无不胜;或英勇无畏,不惧权贵。但他们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与人相同的认知、情感和基本诉求。这种人性与神性共存的现象,正是寄托着创造神话的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感受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对神话人物进行理性而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发展。

《哪吒闹海》一课中的哪吒是一位“超级英雄”,他利用乾坤圈和混天绫打死了夜叉,搅得龙宫鸡犬不宁,甚至打得龙王三太子现出了原形,绝对是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的英雄人物。但如何讓学生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这一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呢?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首先讲演故事,从神话故事的情节发展入手,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将哪吒搅动龙宫、打死夜叉、打得太子现出原形的故事描述一遍。其次,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联想,补充人物在交手过程中的语言与动作,让学生在感受神话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更关注其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情感。再次,笔者尝试让学生说出对哪吒的印象,引入盘古、精卫、大禹等人物的故事引导他们进行对比,让他们感受这些人物与哪吒的异同点,将学生文本人物的认知推向新的高度。最后,笔者组织学生人物的形象进行绘制,并在绘制的图像旁边配上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想与认知。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环节不可机械地割裂开来,而要自然结合在整个课文故事的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表达了什么,又要指导学生怎样表达,从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理解与评价。

神话学生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正因为爱得深,才会评得准。教师可以利用神话人物的分析与评价,使学生形成直观而鲜明的印象,并借此不断地丰富他们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评价能力

三、品味神话语言,提升鉴赏运用能力

由于神话创编和传播形式的特殊性,其语言具有鲜明的特征和风格,不仅简单质朴,还极具夸张性和口语性。其实,神话故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意蕴,而学生还处于语言发展的不成熟期,在不同阶段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因此,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品析神话语言的特质呢?笔者以为需紧扣神话文本自身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语言感知规律,从而提升学生语言的品析能力,强化语言表达运用的素养。

以《开天辟地》一课教学为例,作为一篇典型的神话故事,拥有众多对称和反复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便于记忆和口口相传。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将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词语集中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练说、评议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如作者描写盘古身体化作万物的过程时,连续使用了九个“变成了”,而且这些语句有三处都呈现出鲜明的对称性,笔者引导学生在深入细读、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知对称的语句所形成的表达特点。之后,笔者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其他不对称的语句中,并组织他们尝试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将这些语句改为对称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对比:作者为什么没有在此处运用对称句式?让学生意识到语言句式的表达文本的内容情境有着协调、匹配的关系,即化作的事物不同,句式也尽可能地富于变化,这样整个语句表达错落有致,活泼生动,更加契合口语传播的要求,能彰显出独特的认知魅力。

神话语言感知品析,涉及到诸如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结构的设置等众多要素,教师需要借助恰当的语言实践和多层次的深入对话,强化学生文本语言文字的运用,凸显神话内在的滋养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语言的敏锐意识和鉴赏能力,真正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基。

四、关注文体特点,提升整合研读能力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古国,神话是其中光辉灿烂的一笔。选编入教材中的神话毕竟只是其中的少数几篇,如果阅读教学仅仅将关注点局限在某一篇上,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在关注某一篇神话故事的同时,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体特征上,让学生在一篇典型文本的学习中,能够掌握、积累这一类文本的学习方法,实现由“一篇”向“一类”的拓展,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以《开天辟地》一文的教学为例,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特质之后,安排了不同版本的资源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如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核心语段与神话语言特色时,笔者出示了人教版教材中《盘古开天地》一文中的片段:“有个叫盘古的巨人……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在初步阅读之后,笔者学生谈谈自己更喜欢哪一种风格的语言描写,引导他们发现不同编者在表达方法上的差异,更有利于学生神话文体特征的感知与掌握。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笔者还为学生拓展补充了与“盘古开天辟地”相关的版本,引导学生开展“不同的表达,相同的英雄”的主题阅读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又相机补充了诸如《大闹天宫》《夸父追日》《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组成序列化的体验认知,让学生感知我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基本特质,体悟神话内在的思维特征、语言风格和相关的民族文化。

如此教学学生思维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了,而是具有神话特征的所有文本。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自然会为他们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神话既是教材中的重要文体,也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以专业化的视角对教材中的神话故事进行专业解读,聚焦神话体裁的核心要素,从而真正提升神话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兆丰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刘 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