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引进-落后-引进”的怪圈

摘要:装备制造业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工业现代化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在新时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获得快速再发展的契机同时,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也逐渐曝露出来。

传统制造业的弊端集中表现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对外进口依存较大、产业总体结构不合理。

本文将结合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讨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中国装备制造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今的经济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我国装备制造业;机遇;改变      2008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诸多装备制造业强国都无力负担成本上涨以及对资源珍惜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压力,需将其装备制造业生产环节外包。

面临这次机遇,我国可以通过利用巨大的市场潜力来引进先进技术,然而在此过程中,如何把重点放在创新上,实质性地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困难,而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引进阶段,走出长期的依赖于引进的先进技术而始终落后的恶性循环。

从而缩小乃至赶超发达国家,跳出一直以来困扰我国装备制造业引进—落后—引进”的怪圈,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概述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产业,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第一主产业,是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也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我国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国民工业生产急需大量的装备产品,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当务之急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保障来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因此,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必然选择。

装备工业是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是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各产业部门提供大量的先进装备

装备工业不仅有助于优化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助于提高各产业部门的自身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同时还可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今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分析      1.2006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发《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明确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措施,提出了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8月,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协调办公室正式成立,为重装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009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政府一系列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具体配套政策的相继颁布实施为我国重装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环境。

2.我国重化工业进程的不断加深和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进程的不断加深,对重装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逐渐升温也使得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