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作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手术时间为(64.1±10.2)min, ?φ兆槲?(91.9±8.7)min,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妊娠ki.11—5547/r.2017.18.030   从临床来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也是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难题[1],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治疗打开了全新的局面[2]。

本次研究将以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通过与常规开腹手术比较的方式, 探讨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价值, 现对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

观察患者平均年龄(28.2±4.2)岁, 平均不孕时间(3.7±0.9)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7.9±4.7)岁, 平均不孕时间(3.9±1.2)年。

所有患者均排除免疫问题、生殖道异常等原因导致的不孕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实施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 以患者病灶累及情况为基础, 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输卵管整形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等[2];观察患者则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将患者置于膀胱截石位, 取脐孔将气腹针刺入, 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

10 mm trocar自脐轮切口穿刺进入患者的腹腔, 完成上述操作过后, 在患者的脐部置入腹腔镜, 选择右下腹麦氏点及左侧对称处置5、10 mm trocar, 借助腹腔镜手术套管置入, 以全面掌握患者的盆腔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输卵管整形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等操作。

手术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常规冲洗, 确认切口无出血情况后完成手术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率, 另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综上所述,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治疗中, 腹腔镜手术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方法经验证效果确切, 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参考文献   [1] 耿鹏, 刘阳.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临床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29—30.   [2] 常兵, 周剑, 李静.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临床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18):2692—2693.   [3] 司守娜, 柳书勤.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4):3805—3807.   [4] 黄思毅, 李末娟.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178例.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10):1673—1675.   [5] 彭祥炽, 黄巧灵, 刘燕, 等.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疗效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3):297—299.   [6] 冯彦娜, 肖雁冰. 腹腔镜手术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性科学, 2016, 25(9):95—98.   [7] 杨国奋, 周娟, 刘宇, 等.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108例临床分析. 广东医学, 2009, 30(9):1319—1320.   [8] 农文清, 农文政, 甘精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8):43—44.   [9] 范海燕, 许艳梅, 许巧兰.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疗效观察(附66例报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3):226—228.   [10] 孙景春, 张建春. 腹腔镜手术联合达菲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R床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5(20):50—51.   [11] 王娜. 腹腔镜手术结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25(20):183—184.   [收稿日期:2017—03—27]。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