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治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哮喘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是一种近年来常见的较为特殊的小儿肺炎,它的临床表现是:均为急性发病,多数患儿体温低于38℃,仅27.8%的体温超过38℃。

主要表现有咳嗽、肺部湿罗音、发绀、明显发作性喘憋及肺部遍有哮鸣音等。

严重发作性喘憋主要见于小儿

现将此病简介之:   临床表现:根据各地流行情况来看,可分为前驱、喘憋、潜伏期恢复等几个阶段。

(1)起病:潜伏期1~4天。

多数为急骤发病,仅部分可有低热、轻度咳嗽、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

约于24小时内迅速进入喘憋阶段。

(2)发热:往往自起病时即有发热,但体温一般不高。

以37,5~38.5℃为多,39℃以上者较少。

(3)呼吸系统症状:自病起即有咳嗽,往往表现为轻咳或阵咳,偶有咯白色粘液痰。

同时可见咽部充血。

不论轻重,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喘憋现象。

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呼吸窘迫、口唇发绀等。

时有呼吸音减弱,继之有不同程度的哮喘音。

多在1~3天内喘憋症状缓解。

(4)循环系统症状:在喘憋发生后,心率逐渐增快。

有时每分钟在180次以上,重症的往往可达200次,甚至出现心力衰竭,面色苍白或发灰,四肢发凉,心音低钝,患儿伴有烦躁,肝脏短时内迅速增大等。

(5)神经系统症状:多表现萎靡、嗜睡等,有时烦躁与萎靡交替,重症病例有惊厥、神志模糊、昏迷等脑病病征。

(6)消化系统症状:有些可有腹泻、呕吐,亦有腹胀者,大便每天2~4次或更多。

呈消化不良……若发生在暑天,容易发生脱水。

此病,个别可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以致病势更为严重。

倘喘憋症状已消退,而高烧不降,或临床征象一度好转,不久体温又上升,出现中毒症状,白细胞计数增加,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或核左移时应怀疑为这种情况。

本病根据病情轻重不同,病程亦不一致,一般多在1周内基本恢复,也有罗音迟迟不消或反复出现而迁延数周的。

倘年龄幼小,或营养不良、佝偻病,喘憋呈持续状态,伴有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或胃肠道出血时,预后较为严重,有一定的病死率。

此病应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腺病毒肺炎、流感病毒肺炎相鉴别。

本病流行时间北方地区多见于冬春季节,而南方以夏秋季为多。

本病多发生在2岁以内的小儿,尤以1岁以内婴儿罹患率最高,且症状严重,病死率亦高,特别是1~2个月的小婴儿占死亡的78.6%。

故婴儿期为高危年龄组。

临床表现除发作性喘憋外,多伴烦躁不安、发绀、混合性呼吸困难、肺内哮鸣音等。

本病流行与地理环境、居住拥挤、气温变化、接触患者等密切相关,儿童是本病的主要传染者。

农村因交通不便,感染机会相对较少,人群免疫力偏低,一旦有病例发生又不易隔离,因而易于流行

本病无特殊特效治疗,应当积极开展预防:首先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早报告,就地治疗、隔离和扑灭。

做好病儿家庭隔离,教育健康小儿不到病家串门,并减少集会活动,防止传播。

可用中草药治疗,主要是清热、解毒、解表、疏风、宣肺、止咳药品,如板兰根、大青叶、鱼腥草、野菊花、金银花等。

其他:可试用疫苗,或用1:2000新洁尔灭滴鼻或咽喉,食醋熏蒸空气消毒等。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