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和调整优化分析报告

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和调整优化分析报告。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进程,乌鲁木齐市已进入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要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成因,并对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提出若干思考建议。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对市属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和调整优化问题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形成《乌鲁木齐市市属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和调整优化分析报告》。

报告力图回答这样几个问题:1、我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布局的原则;2、我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现状与趋势;3、我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优化调整的思路。

特此说明。

一、我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布局的原则。

1.两大逻辑。

(1)“政府主导”逻辑。地方政府以政策文件或科研项目与课题形式,引导学校进行专业布局。如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对职业学校提出专业布局调整要求。又如国家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自治区职业学校纷纷建成大数据应用等专业

(2)“市场主导”逻辑。各种专业排行榜和就业排行榜诱使甚至迫使职业学校调整专业布局,砍掉一看无望取得较好专业和就业排行声誉的专业,从而集中有限的各种资源(智力、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时间、空间等),重新加强建设已经取得和有望取得的较好专业和就业排行声誉的专业。其好的一面是集中有限资源加强特色专业,不好的一面是功利主义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贴合实际,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五大原则。

(1)控制专业规模。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资金、空间、师资力量等资源有限,办学历史和发展定位具有决定影响;另一方面专业有限才能凸显特色。集中资源,专业才会专业、正规、强大。

(2)加快专业转型升级。专业转型升级是指由定位与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的粗放发展、低质发展,向定位与发展目标明确的集约发展、高质发展、理论和实践共同进行转向。

(3)突出专业建设重点。建设重点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可能有一批,优势特色专业一般只有少数几个,需要将优势特色专业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打造。

(4)打破专业壁垒限制。专业要与经济发展接轨,有必要与当今主流专业尽可能保持一致。2016年以来,能排在前几位的几乎是跨学科专业

(5)优化专业资源配置。专业的各种资源共享和对重点专业加大各种资源投入。

3.特色职业学校专业调整的主要导向。

(1)培养复合型人才。人才类型结构的变化,要求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其匹配对应,以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职业学校符合行业的最崇高理念是优化行业人才类型结构。因此,职业学校应该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人才类型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实施大类招生,形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专业培养模式。

(2)对接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职业学校存在的基础就是具有能够培养所需要的特殊人才的不可替代的职能,这类人才的培养应依托专业结构。我区各行业领域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实质是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迫切需要形成相匹配的专业结构,形成专业调整与行业转型升级联动互动互促机制。

(3)专业设置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要求相符合。为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需要,必须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设置。在教育教学中,引入行业和企业项目,重点推进交通、旅游、贸易等专业的教育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立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抓住机遇。以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大背景,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商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尝试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订单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

(4)为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提供专业人才。南疆四地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南疆的扶贫主要通过开展产业扶贫、就业专业、土地整理、农业合作社等方式进行,在扶贫的过程中,高素质人才缺乏,合作社理事长素养不高、纺织业缺乏有技能的熟练工人,在专业设置上应与南疆扶贫中的农业发展、家庭庭院经济、卫星工厂的建设结合实施,为南疆扶贫不断输入专业技能人才。

二、乌鲁木齐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

1.总体状况。

全市现有中职职业院校10所,在校学生9785人。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性学校2所,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

截止2018年11月,共开设81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1个,高职(五年一贯制)专业30个,技工类专业18个。开设有加工制造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康类、教育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12个专业大类,覆盖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19个专业大类的63%。(专业设置情况见附件1)。

学校类型。

学校数。

在校生。

实习生。

教职工数。

中等专业学校

10。

9785。

2296。

701。

教育局办。

2。

4906。

1120。

276。

其他委办局。

4。

2804。

888。

247。

企业办学。

1。

0。

0。

0。

附属中职

1。

1790。

243。

37。

特殊学校

2。

285。

45。

141。

表1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概况一览表。

(数据截止2018年9月)数据来源市属职业学校2018年秋季开学检查资料。

2.具体分布情况。

(1)专业大类覆盖情况。

按照产业结构分析,现开设专业中三产类专业开设50个,覆盖率达到56.94%(这个要写上三产类哪些专业最多,大概列一下,别人看的更明确);二产类专业开设29个,覆盖率为13%(这个要写上三产类哪些专业最多,大概列一下,别人看的更明确);一产类专业没有开设。(原因)。

(2)专业布点及招生情况。

4所学校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占全市学校总数的45%);3所学校开设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占全市学校总数的33%);2所学校开设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焊接专业(占全市学校总数的22%); 其余专业布点较少。

表3相同布点数3家以上学校专业一览表。

排序。

专业名称。

布点数量。

占比。

总共学生数。

1。

汽车运用与维修。

4。

40%。

1045。

2。

计算机平面设计。

4。

40%。

686。

3。

会计电算化。

4。

40%。

345。

4。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3。

30%。

294。

5。

计算机应用。

3。

30%。

416。

表42018年9月招生前5位的专业是。

排序。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数。

占总招生人数的比例(%)1348。

1。

会计。

256。

19%。

2。

学前教育。

235。

17%。

3。

汽车运用与维修。

193。

14%。

4。

计算机平面设计。

189。

14%。

5。

旅游管理。

103。

8%。

(3)应用型专业发展较快。

新增电子竞技与管理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高铁乘务、等四个招生专业。学生人数与上学期比较增长率超过30%的专业有电子商务专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与上学期比较下降率超过30%的专业有民族风味食品加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这些专业市场需求较大,整体发展较快。

表5 2018年应用性较强专业发展较快。

专业名称。

开设学校

开设学校数。

2017年秋。

2018年秋。

电子商务。

乌鲁木齐市财政会计职业学校乌鲁木齐市高级技工学校

2。

170。

计算机平面设计。

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乌鲁木齐市财政会计职业学校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等职业教育学院。

4。

686。

焊接技术应用。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乌鲁木齐市高级技工学校

2。

95。

汽车运用与维修。

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乌鲁木齐市高级技工学校乌鲁木齐市交通技工学校

3。

1045。

三、对我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基本判断。

1. 专业特色不明显,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发展

乌鲁木齐市10所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职业院校主干专业不突出的问题,一是体现在专业设置过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覆盖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19个专业大类的63%。二是专业跨度大,既有服务类专业,又有加工制造类专业专业设置的相关性较差,不利于学校有限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合理调配使用。另外,专业设置普遍存在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内涵建设的倾向。部分中职院校专业设置上投入方向不明确,盲目上新设备,但实心、实训设备利用率不高。

2.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适应全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依据乌市“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产业发展要求,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开设与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疆精准脱贫等产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16年新疆第一产业占GDP的17.1%,特别是南疆开展精准脱贫中,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庭院经济、农业合作社、土地整理等方面都需要一批懂农业经营、具备开拓市场的的专业人力,因此,乌鲁木齐市中职院校迄今没有设置第一产业的相关专业,是中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乌鲁木齐市中职专业设置不仅要面向乌鲁木齐市,更要面临全疆特别是南疆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首府城市,职业教育则承担50%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南疆三地州对口援助的任务,基础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

3.以人设专业现象依然严重。

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过程中,对社会潜在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充分的调查研究,存在依据老师情况来设置专业现象。致使同一专业在好几所学校均有开设。如汽车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开设学校达到4所(全市职业学校共计9所)。目前,我市部分中职学校建设相同的专业,相同的实训基地,存在每所学校招生数量过少现象,导致资金、设备、师资等投入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优势办强特色或优势专业

4.师资队伍缺乏影响专业建设

人才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一是我市职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90人,在校学生9785人,师生比达到25:1,离教育部倡导的18:1有较大差距。二是现有专任教师中基础课教师达到46%,专业课教师仅占54%。而全市开设专业数达到81个,专业课专任教师缺口严重;“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和岗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5.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企合作是相互协作,达成共识,实现双赢的合作。受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学校教学过程少影响,学校培养的人企业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二次培训才能上岗。这种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不高,就导致企业缺乏积极主动性,校企紧密合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致使学校吸纳行业、企业要素参与的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缺少市级层面的校企合作激励政策。因此,校企合作目前大多数停留在表面上合作,没有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等深入合作的契机。

三、对策建议。

1.严格专业准入制度。

新增专业很大程度决定职校未来一定时期有限资源的分配和流向。首先,新增专业应与乌鲁木齐经济社会、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诉求一致,能依托职校办学特色,满足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限制申报《专业目录》中布点较多的专业,有组织有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其次,增设专业建设条件成熟为前提,以需求检验为标准,要求拟增设的新专业必须预先以专业领域进行人才培养探索。再次,增设新专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对我市乃至自治区行业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等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有明确目标,制定较完善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最后,新增专业要严格按照程序申报。

2.加强校内专业评估。

组织开展校内专业评估是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和调整优化的重要途径。要求:一是制定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指标有的放矢,根据国家制定的专业质量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专业布局思想、原则,制定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发展。二是建立专业建设常态数据库。专业自加建设压力、动力,是负责精神的体现,在一定范围公布专业建设年度数据,信息至少包括各专业各级评估状态,专业认证情况,教师人数、职称结构、科研成果、在校生人数、招生人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等,为专业布局优化调整评价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三是实施校内评估。建立校内专业评估制度,每3年(或者定期)对全校专业开展一轮评估,提出评估分析报告,直接为学校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决策方案服务。

3.实施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

强化就业导向作用,实行就业情况、招生情况与专业动态调整“三挂钩”,第三方评估结果、市内专业布局现状、专业发展潜力与专业调整“四挂钩”,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如,明确预警与退出条件的基础上,定期公布预警和退出的专业。如,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转专业比例、新生报到率、专业评估情况、市级专业预警情况等为信息指标,预警采取“警示级”、“黄牌级”、“红牌级”等三级预警机制。又有职业学校基于市场引导、行政推动、内生协同机制,推行“退一进一”新老专业替换改革。

4.继续扶持培育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

以已经建成的8个市级精品专业、28个市级精品课程(附件2)为引领,激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学校创建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适应乌鲁木齐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建立和形成多个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提供示范。各职业学校之间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在学校现有重点专业基础上,重点建设财经商贸、机电技术、焊接技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特色餐饮、学前教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社会公共事务等10个专业群。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