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公共安全风险因素增多,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文根据当前发展形势,分析目前公共安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及其危害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主动预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政府主导、扩大社会参与,发挥媒体在应急管理中的正确引导作用和加强综合管理等对策建议。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012 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等应急管理方面的论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需要。

这对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好时机,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犯罪高发期,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种因素大量存在,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应急功能,不但关系到公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广西钦州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钦州市委、市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完善各项改善民生的保障制度,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几年,为了更好地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钦州市政府出台了《钦州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规则》,还专门成立了钦州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并成立钦州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常设18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分别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抗灾救灾工作、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海上搜救中心、市环境污染应急指挥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市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指挥部、市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市涉外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民族纠纷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保障市场供应工作领导小组等组成。

应急委成员单位根据需要,分别为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相关主管部门。

为了切实提高钦州应急联动指挥能力钦州市政府成立了应急联动中心和市公安局110处警中心。

以110 指挥平台为核心,整合了110、119、122“三台合一”的综合接警指挥调度平台,将治安、消防、急救、交通事故等多种应急指挥高度集成一个管理体系,实行报警、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快速反应,24小时全方位为市民提供紧急救助服务。

实现了应急指挥工作科技化、智能化、规范化的新跨越。

实行应对灾害事故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和问责制,开展减灾防灾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近几年,钦州的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二、钦州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钦州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同时也存在公共安全意识不强、社会参与程度不高、重救轻防、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及重复建设,缺乏统一应对、整体协调和综合性管理等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公共安全意识不强,风险防范能力弱。

长期以来,政府和民众都抱有一种安全侥幸心理,对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高频率突发事件认识不足。

缺乏对城市安全全方位的思考,对新的危机形式与根源认识不足,在城市灾害管理上形成的重救轻防的旧观念仍然存在,缺乏事前预防、事后救火式的被动应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尚未形成体系,不能积极主动面对,缺乏主动科学的防范策略。

二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管理分散、联动协调不足。

尽管设置有110、119、120、122、供水、供电、城管、环保等专业应急系统。

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情况,协调起来很困难。

钦州市政府虽然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并常设18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但由于平时各应急机构之间缺少必要的协同训练和演练,只是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职责,各司其职,缺乏密切配合等。

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很难形成较强的工作合力,将会影响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效率。

比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部门的行业事故报告虽然采取属地管理,但业务管理主要依靠本行业的部门进行,平常很少跟地方政府进行协调行动,从而导致应对效率降低。

三是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还不够健全,社会公众缺乏自救互助知识,社会危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主动参与程度十分薄弱。

另外,对全社会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不够。

尽管电视、报刊上经常报道重大、特大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但很多人认为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该如何去应对

四是思想上存在严重的片面性。

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问题上,一些干部的思想存在严重片面性,缺乏现代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有的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机制还不够了解,一味地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社会管理工作。

五是从管理到服务的思想还没完全转变。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消极面的影响,有些部门和干部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时,其价值取向不是从“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出发,而是从“官本位”、“国家本位”和与此相对应的“政府本位”出发。

不是从如何更好地服务公民、社会出发,而是从服务政府内部管理、方便官员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出发,这对履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是很大的障碍。

其消极影响是政府部门对社会服务需求的响应慢、效果差、效率低、成本高。

三、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众所周知,公共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公共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干旱、洪涝、雷击、台风、暴雨、农村人畜传染性疫病、流行性疫情、火灾、环境污染事故、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事故、大规模群体性上访、特大刑事案件等事件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严重破坏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钦州的公共安全保障基础仍相对薄弱,加强建设和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高经济与社会安全度,已成为钦州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此,笔者围绕当前发展形势,并结合钦州实际,就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不断增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及其危害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公共安全保障,创建和谐家园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主动预防,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通过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培训演练等措施,把减少减轻工作做在事件发生之前。

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规划,通过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收集、传递和处理政府有关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危机信息,建立有效的危机信息管理,以电话、无线电通讯、国际互联网、电视和广播发布预警信息,使各种危机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就接受教育。

另外,建议在部门和单位举办的领导干部培训班中开设安全教育讲座,普及安全防范与应急救助知识,加深对突发事件社会危害的认识和补救、自救常识的掌握,增强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

应对社会危机方面,对可能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要及时进行疏导和调整,力求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改变对群众上访、申诉、信访等行为是破坏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的看法,允许他们将各种问题通过各种渠道传达到相关机构,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研,积极解决,对群众的误解积极疏导,进行耐心解释,这都有助于政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强化各专业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使各部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把行业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调度协调能力合理地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机制,使各专业部门的应急机构在应急管理中能够相互配合与协作。

政府还应该对各专业部门应急机构进行指导和支持,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协调好各个部门、单位的力量。

最好能跟其他市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危机管理的协作工作关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3、政府主导、扩大社会参与,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单靠应急部门还不够,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和配合,广泛进行宣传,加强演练,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自救能力、互助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

比如将个人手机作为信息终端等形式及时向公众发布防灾信息 ,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实现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社会化 ,构建政府社会共治的应急管理网络。

另外,组建民间的专业救援队伍,发挥社区、群众的自救互救作用,形成专业救援和群众自救相结合的救护援助体系,每年进行一两次的社会紧急救助训练,提高紧急事务的应对能力

4、发挥媒体在应急管理中的正确引导作用,增强应急管理能力

发生危机时政府要引导媒体报道危机的有关信息,让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表明政府立场和决心,说明将要采取的措施等一系列行为,以快速、准确、全面的方式传递给公众,从整体上为政府塑造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良好形象,同时媒体还把事件状态及民众心理及时反馈给政府,帮助政府进行科学决策。

如果政府部门不及时发布权威权息,虚假信息就会到处传播,反而容易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政府对危机的控制,进行信息公开,使人民群众了解危机的来龙去脉,也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

应对危机事件,只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政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媒体、家庭等各方面,才能形成合力,发挥整体的综合效应。

5、加强综合管理

管理手段上,要实现从简单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转变。

要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作者:中共钦州市委党校讲师,文学学士,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济,高小平,沈荣华.中央和大城市政府应急机制建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抒望.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趋势[J];江南论坛,2012年第3期.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