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尔金的童话理论看尼尔#8226;盖曼的《星尘》

1.引言。

小说星尘》(Stardust)是移民美国的英国作家尼尔??盖曼(Neil Gaiman)的力作之一。这是一部童话,却远不止是一篇童话。该作品于1999年问世,作者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完成,获得了当年的创神奖(Mythopoeic Award)。这部轻盈灵气的童话,在2007年被好莱坞拍成了视觉盛宴的商业大片,于2007年底在全球上映。

星尘》问世之后,在美国读者中和评论界都产生了很大反响。《圣路易邮报》评论道:“这是他至今最棒的一部作品,如散文般优美流畅,仿佛是最醇美的威士忌酒。”《底特律自由报》称《星尘》是“一部包含了爱情、危险、友谊、魔法和冒险的成人童话,其中注入了别具一格的幽默以及饱含深意的信念。这个小小的故事会为我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出版人周刊》评论说此书“令人惊叹……盖曼运用了丰富的语言、天生的才智、杰出的幽默以及黑暗的气氛,魔法般地创造出了一个恢弘华丽的童话”。《费城问询报》称道:“奇特、精彩……《星尘》将我们带回了一个更为魔幻的世界,这是个真实与虚幻相间的世界,这世界是个迷人的地方。”2008年8月,《星尘》的中文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中国读者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反响。

在中国的出版业,有这样对小说星尘》的评论:《星尘》是自《小王子》以来,又一部令我们仰望星空并充满喜悦的故事,用文字构筑的神奇世界里,弥漫着淡淡忧伤的成人童话,哥特、奇幻、从容而温暖……。

《小王子》是法国人安东??德??圣艾修伯里所写的一部经典童话小说。该书自1943年问世以来,被译成四十二种文字,多次再版,经久不衰。出版业称该书“是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书籍。长久以来,阅读《小王子》已经被视为一种必修的文化学分,从九岁到九十九岁,已不限于年龄,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体会书中深远的柔情和哲理”。该部小说篇幅较短,讲述了一个来自于外星球的叫小王子的小男孩的种种经历,用朴素的语言和感情向我们展示了关于人生、生命、人性和爱的哲理。《星尘》能与这样一部传世经典名著相提并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2.关于《星尘》的作者尼尔??盖曼

尼尔﹒盖曼于1960年出生在英国汉普郡,后来移民美国。他被《文学传记辞典》列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称他为一个“装满了故事的宝库”。尼尔??盖曼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当代奇才,是新一代幻想文学的代表,其创作领域横跨幻想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漫画以及歌词。他的作品不仅部部畅销,更是获奖无数。他的小说星尘》获创神奖,《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获得星云奖、雨果奖等多项荣誉,他的中篇童话小说《考罗琳》(Coraline,中文译名《鬼妈妈》)更是获得了2003年度的雨果奖以及布拉姆??斯托克奖。他的这几部作品都相继被搬上了银幕。最近,他的2008年的新作《坟场之书》(The Graveyard Book,中文译名《墓园书》)也已经将电影改编权授予了欧洲最大的视觉特效和电脑动画制作公司Namestone。

3.《星尘》的主要内容。

星尘》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古老的、充满魔幻的奇异世界。在很久很久以前,英格兰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庄,被鹅卵石所包围,因此得名“石墙村”。一墙之隔的外面的世界,是充满着各种奇迹的仙境。特里斯坦??桑恩是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十七岁的他爱上了村里最美丽的姑娘维多利亚。他对维多利亚许下诺言,要为她带回天上落下的星星。为了自己的诺言和所爱的姑娘,特里斯坦冒险跨过了石墙,进入了外面的精灵世界。在精灵世界里,有风起云涌的风暴堡、有神秘邪恶的女巫,以及各种奇异古怪的魔法。

特里斯坦经过跋涉终于到达星星落下的地方的时候,他看到的不是想象的一颗石头,而是一个美丽、勇敢而奇异的名为依凡妮的女子。依凡妮的腰间戴着象征风暴堡力量源泉的黄色玉石,得到玉石的风暴堡的后裔就能成为风暴堡的统治者;伊凡妮的心脏是年老的魔法女王们垂涎已久的宝贝,谁得到了这颗心脏,就可以重新获得青春、美丽、活力和魔力。因此,特里斯坦带“星星”回石墙村的一路上经历了各种魔法制造的艰难险阻,而在这种磨砺中,特里斯坦和“星星”相爱了。同时,特里斯坦也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的父亲是石墙村的人,而母亲却是风暴堡第八十一代勋爵的独生女。在舅舅们为争夺统治者的位子互相残杀而死之后,特里斯坦成为风暴堡的第八十二代勋爵,统治着风暴堡,而依凡妮作为他的妻子,一直陪在他的身边……。

关于写《星尘》这部小说的灵感,尼尔??盖曼曾经说过:有一次,他正走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抬头看见一颗流星。那颗流星看起来那么清楚、那么独特,他很想追到它。他幻想,如果真能追到它,它会不会不是一颗星星?如果它是一个人怎么办?突然之间,他就有了《星尘》这个故事。这就是尼尔??盖曼的《星尘》的创作灵感:简单而又神奇。

4.从托尔金童话文学观看《星尘》。

英国学者、作家J.R.R.托尔金(J.R.R. Tolkien)于1938年应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邀请,做了名为《论童话故事》的一个讲座(On Fairy—stories)。这篇文章在1947年发表在《写给查尔斯??威廉的文章》(Essays Presented to Charles Williams)中,后来又与短篇小说《尼格的树叶》(Leaf by Niggle)一起收入在他的文集《树与叶》(Tree and Leaf)中。1966年,巴兰泰恩出版社(Ballantine)出版了《托尔金文集选读》(The Tolkien Reader),把《树与叶》收入其中。《论童话故事》这篇长文成为重要的童话文学专论,阐述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中有很大影响的童话文学观。托尔金认为:“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世界,‘第一世界’即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童话故事属于幻想创造的‘第二世界’,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它除了应该具有童话故事的内在一致性之外,还要有怪异和神奇的因素,要把平凡的事情和神奇的事情结合起来,要把虚构的和真实的结合起来,使童话故事里面发生的事情具有可信性,使读者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同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

小说星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怪异和神奇的“第二世界”――精灵世界。在这个魔法可以支配一切的世界里,我们也同样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精灵世界的三个魔法女王莉莉姆,和我们凡人一样,面对自己日渐逝去的青春惶恐不已,为了能重新获得所向往的青春和美丽,她们也同人类一样费尽心思。又比如,风暴堡第八十一代勋爵的七个儿子,为了能够继承父亲的爵位和统治权,和人类一样,勾心斗角,不惜互相猜忌、自相残杀。

当然,在那个精灵世界里,也有我们这个世界爱情。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曾经这样描写爱情:爱神在诸神中最年轻,因为老年排斥爱情爱情也是最娇弱的,因为他的行动与休息都在最温柔的东西之上,在人的心上,而且只在一些温柔的心上……《星尘》中,特里斯坦和“星星”依凡妮之间的爱情就是我们所描述的年轻的、温柔的、种在彼此心里的爱情

法国十九世纪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Hippolyte Adolghe Taine)在他著名的《艺术哲学》中,也这样描述人间的爱情:“有一种超乎一切之上的动力,就是爱;因为爱的目的是促成另外一个人的幸福,把自己隶属于另外一个人,为了增进他的幸福而竭忠尽职。”小说星尘》中,仙境里的“星星”很爱特里斯坦,但她也知道特里斯坦是为了维多利亚才找到自己的,“星星”以巨大的勇气,为了特里斯坦能够赢得维多利亚,冒着一路的风险跟随着特里斯坦。“星星”深知,越过了石墙,自己就会变成一块冷冰冰的石头,尽管如此,为了特里斯坦的幸福,她也在所不惜。这种感情,岂不极像我们世间的高尚爱情?在《星尘》中,我们看到了自己。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及翻译家朱光潜先生曾在他的《朱光潜谈美》一书中指出:“艺术的理想是距离适当,不太远,所以观者能以切身的经验印证作品;不太近,所以观者不以应付实际人生的态度去应付它。只把它当做一幅图画摆在眼前去欣赏。”所以,《星尘》和那么多优美的童话故事一样,开头都会冠以“很久很久以前”这样一个时间背景,同我们读者所处的时代有时间上的距离。而故事又是发生在遥远的、不可及的精灵世界,和读者又有了空间上的距离。而这种“距离产生美”的基本美学原则就能在《星尘》这样的童话故事中得到证实。然而,《星尘》中表现的故事内容对我们而言,又并非完全陌生的。故事中,有我们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亲情和爱情,因此我们“能以切身的经验印证作品”。《星尘》中的这种“距离适当”,恰恰能让读者体会到童话艺术的美感。

托尔金提出,童话故事不是关于仙女的故事,而是关于人的故事,是关于人与神奇因素遭遇而后发生的故事。童话故事是表现童话奇境的。

星尘》中的主人公特里斯坦??桑恩本就属于人类,他会经历生、老、病、死,但是在小说中,特里斯坦走进了精灵世界,与诸多精灵、魔法的遭遇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这正是典型的童话故事的特点。

曾经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而闻名的著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文集《小说的艺术》中关于小说这样阐述道:“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人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够的。小说家发现人们这种或那种可能,画出‘存在的图’。存在,就是在世界中。因此,人物与他的世界都应被作为可能来理解。”童话小说星尘》也无形中体现着这种小说艺术的理论。虽然该部小说为读者展现的是幻想出的精灵世界,但它无时无刻不在揭示着人的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虽然那个世界并不等同于我们的真实的世界,但是它呈现出人的存在的一些特征。正如昆德拉所说的:“小说家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预言家,他是存在的勘探者。”尼尔??盖曼通过他的小说星尘》,也在勘探着人的存在。

托尔金认为,童话的核心是心理诉求,是愿望的一种满足。童话故事并不关注事物的可能性,而是表现人类最基本愿望的满足性。童话就像一面神奇的镜子,映照出人们内心深处的各种跌宕起伏、欲望、困惑与诉求。

小说星尘》中,曾经三次提到“内心渴望的东西”这个词。比如,小说开头的第一句就这样说,“从前有个年轻人渴望得到内心渴望的东西”。稍后来,有个高个子男人问邓斯坦??桑恩(特里斯坦的父亲)说:“你想要奇迹妙事,是吗?奇迹妙事。明天你就会得到你内心渴望的东西。”后来,高个子男人答应邓斯坦??桑恩,只要自己活着,就会把一份礼物送给邓斯坦和他的长子、长子的长子……邓斯坦问高个子男人礼物是什么,那人答道:“你内心渴望的东西,记住,你内心渴望的东西。”文中的这三个地方都同样映照出读者的内心。我们“内心渴望的东西”是什么呢?从特里斯坦和他父亲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渴望的是探险、奇遇、爱情,甚至是权力。这一切,特里斯坦都得到了,而我们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愿望满足的愉悦感。

托尔金童话理论中,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在童话奇境里,有一个要素――“带来好结果的灾难”(Eucatastrophe)。他认为,童话故事最好的结局是一种经历了危险和磨难之后突如其来的幸福转变。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必须有一个幸福的结局,这是童话故事的真正的形式,而幸福转变的故事是童话故事的最重要的功能。

关于这一点,在童话小说星尘》中,我们可以看到托尔金童话理论的典型体现。特里斯坦在经过了艰难险阻之后,和“星星”依凡妮相爱,并结成了夫妻。此外,特里斯坦获得的不仅是爱情和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有无上的权力和统治地位。正如同每一个大家熟悉的童话故事一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是小说星尘》的幸福结局。

托尔金提出,童话故事绝不能局限于为儿童写作,它更是一种与成人文学样式密不可分的类型。

星尘》就是一部典型的在很大程度上为成年人写的童话。其实,在根本上,人类是渴望体验到一种虚幻之美的。在存在着太多残酷竞争、功利、压抑的现实世界里,人们渴望超越现实的平庸,渴望在虚幻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解脱与慰藉。在《星尘》中,我们得到了这种解脱,找到了这种慰藉。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