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人生|巴菲特今年的投资

在全球经济萧条、股市震荡的时期,巴菲特的存在无疑是许多人心中的慰藉,巴菲特还在,股市能怎么样?      2008年6月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美国Aquamarine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盖伊・施皮尔花费了65万美金,是个便宜的价钱。

美国慈善机构格莱德基金会发言人近日称,今年与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慈善竞拍活动当晚结束,赢家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总经理赵丹阳。

他的出价为211万美元,比去年贵了两倍多。

什么原因让巴菲特从不名一文的小子成为投资者心中的“神”?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几次关键的投资决策。

他逃过了4次股灾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每一次都在灾难来临之前成功收回了几乎所有的资金。

简单和精明的投资者      但是,当巴菲特投资技巧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时,大家似乎忽略了他作为一个商人难以效仿的独特之处:他5岁尝试售卖口香糖,11岁购买平生第一张股票,2 0岁时从老师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价值投资理论伴随了他一生;他一生始终住在奥巴哈小镇,远离华尔街的投机氛围,他认为最好的能对投资进行深思熟虑的方法,就是去一间没有任何人的屋子;他两年前宣布将捐出85%的资产投向慈善事业,今天仍住在28岁时以3万美元购买的房子里,并声称永远不会为了一两个百分点的额外回报而牺牲哪怕一夜的睡眠。

不少人迷信“13”这个数字不吉利,对于比尔・盖茨来讲,这的确有点道理。

蝉联13年全球首富的他终于在2008年被老朋友巴菲特超越,巴菲特以620亿美元身价跃居首位,盖茨退至第三名。

世界首富的生活总是让人好奇。

巴菲特居住的奥马哈小镇,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从未意识到自己正与全球最富有的人做邻居,这其中包括常会开车路过巴菲特家的出租车司机、附近修车厂的老板等等。

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在那样一栋临近街道、没有独立院落,显得最老、最朴素的房子里,住着的是被投资界誉为“神”的巴菲特

“我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晚睡在一个普通的床垫上,而不是10个8个。

当你们在麦当劳吃饭的时候,我通常在Dairy Queen(美国一家快餐连锁店)用餐,我们拥有它的股份,所以可以享受折扣。

巴菲特在一次哈佛商学院的演讲中特意告诉那些迫切希望能够尽快跻身富豪行列的学生们,他过着怎样一种普通的生活。

“对于任何物质的东西,我通常都不是很感兴趣。

”   也许你也可以说,巴菲特时候“挺抠门”。

“比如他在就要成为一名百万富翁时,才同意为合伙企业添置一台价值295美元的IBM打字机。

”奥马哈共同基金副总裁、曾担任IBM推销员30年之久并在早年向巴菲特大力推荐打字机的威廉・奥康纳回忆道,“巴菲特总是把钱捂得很紧,只是偶尔掏点钱,用于像增添房舍这样的事情,其中包括一个手球场。

”在巴菲特车库和大门入口处,堆放了许多箱可口可乐,喜好这一饮料的巴菲特总会以满意的折扣价批量购买,一次就要50箱之多。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重要投资者,巴菲特每喝一次可乐,都将为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Cooperation)贡献1/10美分的利润。

“简单和精明的投资者”,这样的评价一点没错。

股神曾被哈佛拒绝      巴菲特的成功多少带有一些必然性。

早在1994年,当伯克希尔从默默无闻的纺纱厂变成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之后,很多人都在感叹一件事――如果谁在30年前投资巴菲特公司一万美元的话,那么30年后,他将会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

这样惊人的数字犹如一架满载发财梦的火箭,令无数未能伴其升空的人为自己错误的判断而懊恼。

同样应该感到后悔的还包括哈佛商学院的面试官们,他们在巴菲特19岁那年拒绝了他的研究生申请,原因是“年龄太小”。

“看起来只有16岁的样子,体重更是仅仅相当于一个12岁的少年。

巴菲特说,这是当年哈佛的面试官们对他的印象,“这次会面仅仅持续了10分钟,然后就把我打入了失望的深渊。

”   事后,巴菲特在给他朋友的信中写道,“哈佛那些家伙太自命不凡了,他们认为,我只有19岁,太年轻了,不能被录取,并建议我再等一两年。

”这让巴菲特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父亲迫切希望他能找到某个研究生院继续学习,而巴菲特本人却不愿随意对待此事。

好在他很快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通知,并在那里拜于著名的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这使得“被哈佛拒绝”变成了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极少失误的投资者      在股票的世界里,巴菲特是众人的偶像,是一位极少出现失误的预言家。

2007年10月,当中国股市一片火热的时候巴菲特曾表示,泡沫化已经出现。

他连续8次抛售手中持有的中石油股票,最终以旁观者的姿态迎来了泡沫的破裂,并伺机选择更具投资价值的低价股票进行下一步计划。

因此不少人认为,在全球股市竞相跌落的时候巴菲特的存在特别有意义。

“在熊市巴菲特会兴奋得一塌糊涂。

”一位对巴菲特深有研究的学者说,“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这是理性的巴菲特所遵循的原则。

当然,争议是难免的。

有一些争议在于:他的神话究竟来自投资还是投机?对于这一点,巴菲特有句著名的口头禅――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如果这并不足以支持他的“非投机”理论,那么,有充分的事实能够证明,巴菲特并不是乔治・索罗斯。

2005年5月,巴菲特伯克希尔公司旗下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以94亿美元从苏格兰电力公司手中收购美国西北部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太平洋公司,成功打造出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能源巨头。

有人认为,这是巴菲特在全球原油价格飙升、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之时的跟风炒作行为,意图通过资金的进出牟取暴利。

但实际上,巴菲特并没有试图利用能源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而赚取大量财富,而是通过经营基础产业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场的供给,促进能源市场价格稳定,用以谋求长期的、整体行业的成长性获利。

“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并不是投机的把戏。

”一些评论人士说。

另外一些争议集中在“曾经呼吁多样化投资巴菲特,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究竟是多样的还是保守的?”   对此,资深投资分析师简吉恩在他所著的《巴菲特亦非完人》中这样说道:“你完全可以预见到,巴菲特自己的投资组合根本就不多样化。

实际上,他将自己绝大多数财富都投在了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上。

”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来,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组合正在前所未有地多样起来,这对巴菲特来讲并非矛盾――当财富扩张到一定程度,使用它的策略必将发生改变,比如伯克希尔不再集中化投资,又比如巴菲特开始投身慈善。

熊市来临兴奋不已      巴菲特在牛市时候,觉得股票已经明显高估,会把大部分股票抛出去,这时候他很闲,因为找不到被低估便宜的股票,但是到熊市反而特别忙。

熊市巴菲特会兴奋得一塌糊涂。

巴菲特1956年开始做私募基金,到1966年赚了11.5倍,大盘十年才涨了一倍多。

十年之后,从1967、1968、1969这三年开始,美国开始一波大牛市,美国股市首次突破1000点时,那时候巴菲特反而非常忧伤。

巴菲特能够成为股神在熊市中的经历无疑是很重要的,05年牛市启动前,没有几个人真正看好市场,市场低迷到了极点,大盘跌到了998点的位置,更多的人悲观的看到了500点,800点,可大盘却神奇的上涨了,并且一举引发了后续的两年大行情。

今年大盘虽然调整了,而且幅度惊人,后续未必不会出现一轮惊人的反弹行情,根据一些绝密的资料显示,多数比较牛的主力都看好奥运之后的行情。

很多人对于巴菲特如何成功从熊市出逃非常有兴趣,其实巴菲特股票与普通人购物是一样的,他买股票就像去超市购物,商品打折了,就冲进去大买一番,股市越跌打折也越多。

他选股的标准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公司长期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业务一流;第二点公司管理非常优秀,管理一流;第三点就是公司业绩非常突出,远远超出市场平均水平,业绩一流;同时具备这三点,巴菲特才会选择,而且他买这种公司时候,一定等到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时候

对于巴菲特来说,他选股,业绩跟市场并不是紧密相关,一般散户大盘涨了就买,大盘跌了就不买,巴菲特股票的业绩,市场好的时候更好,市场很惨的时候也不怎么跌,2000年之后美国网络股破灭,2000、2001、2002三年大盘跌了一半,巴菲特3年赚了10%。

一个人一辈子碰到一次大牛市就很幸运,但是巴菲特活的够久,一辈子遇到了4次大牛市,4次大熊市

牛市的操作手法与熊市的操作手法是直接相关的。

牛市要反贪极早抛出,熊市要反恐要敢去抄底,就是说敢反贪,能及早退出,之后才敢抄底。

关键是很多人很难做到既反贪又反恐,而巴菲特这4次大牛市都做到了。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