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下私人复制法律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基于网络时代的私人复制著作权问题研究【引言 第一章】私人复制问题概述【第二章】美国版权法史上私人复制问题【第三章】私人复制著作权法问题中的基本原则与制度选择【第四章】我国著作权法视野下的私人复制问题【结语/参考文献】 数字技术下私人复制法律研究结语参考文献

结语

私人复制与合理使用结合再到与合理使用分离的背后,都是复制传播技术在推动。当人类处于传统印刷术时代时,水平较低的私人复制着作权人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而复制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私人复制的水平,着作权人不能忍受私人复制对其利益造成的严重损害,从而推动法律对私人复制进行有效规制。私人复制从不受限制到逐渐受到制约的过程,也是着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不断调整不断达到新平衡的一个过程。

很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立法都加大了网络环境下以私人复制形式使用数字作品行为的调控力度,如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等,从而在维护版权人利益的同时,保证公众对信息的获取自由,使版权这一激励制度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效。我国关于私人复制制度的规定不尽完善,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私人复制规制,以更好的迎接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我国解决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着作权难题应以价值衡平原则为指导,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优位原则,创设性的结合法定许可制度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以更好的平衡着作权人、使用者和技术提供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类:

[1]吴汉东。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修订版)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冯晓青。着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4]冯晓青。动态平衡中的着作权法—私人复制及其着作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5]曹世华、雷金火。后 Trips 时代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6]吴伟光。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版权法危机与对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7]蔡慧如。着作权之未来发展————论合理使用之价值创新[M].台湾: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7.

[8]郑思成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 1 卷)[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张今。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10]王迁。网络环境中的着作权保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1]朱理。着作权的边界—信息社会着作权的限制与例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钟云龙、马聪。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报告—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究及其启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3]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4]梁清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5]周俊强。知识产权的基本理念与前沿问题[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16]王清。着作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7] [美]保罗 戈斯汀。着作权之道—从谷登堡到数字点播机[M].金海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8] [美]保罗 戈斯汀。扞卫着作权—从印刷术到数位时代的着作权法[M].叶茂林,译。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

[19] [美]威廉 M.兰德斯、理查德 A.波斯纳。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M].金海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0] [美]威廉 W.费舍尔。说话算数——技术、法律以及娱乐的未来[M].李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21] [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M].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二、外文着作类:

[1] Paul Goldstein.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principles, law, and practice[M].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1.

[2]Mibaly Ficsor. The Law of Copyright and the Internet[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3]L. Ray Patterson, Stanly W. Lindberg. The Nature of Copyright: ALaw of Users'right[M].London: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1.

三、中文期刊、论文类 [1]冯晓青。私人复制与合理使用研究[J].中国版权,2010—6.

[2]冯晓青、胡梦云。私人复制着作权问题的立法规制透视——兼论我们着作权法之完善[J].学海,2011— 3.

[3] 黄春燕、杨明媚。版权法中的私人复制:数字技术下的利益平衡[J].法制与社会,2009—2.

[4] 张继红、周晓荷。私人复制:合理使用抑或侵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5]张今。私人复制着作权补偿金[J].中国版权,2005—5.

[6]王迁。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的前景[J].中国版权,2005—3.

[7]彭学龙。版权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展望[J].武汉理工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06—2.

[8]张凯。论中国引进版权补偿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9—8.

[9]宋治礼、张伟君。试论着作权法对私人复制行为的规制[J].知识产权,2009—5.

[10]曹世华。论数字时代的版权补偿金制度及其导入[J].法律科学,2006—6.

[11]黄晓。着作权补偿金———数字环境下版权制度的必然选择[J].中国版权,2004—3.

[12]张旭、孙海龙。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原则[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13] 刘春田。修改着作权法要有超前意识[J].民主与法制报时报,2012—4.

[14] 王文浪。私人复制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5] 谢蓉。私人复制着作权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6] 马志丽。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7] 张尤贤。私人复制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8] 付雨。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问题研究[D].华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四、外文论文类:

[1]Dr. Reinhold Kreile, Dr.Jurgen Becker:The Legitimation, Practice And Future Of PrivateCopying——APaper TankingAs An Examole The System Of Private Copying In Germany,e—Copyright Bulletin, April —June 2003.

[2] Squires, Copyright and Compilations in the Computer Era: Old Wine in New Bottles,24Bull.Copyright Soc'y U.S.A. 1977.

[3] Jacqueline Lipton:Information Property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January 2004.

致谢。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即将结束,回首过去的三年,历历在目。

忘不了开学第一天被热情的暨南热出的汗水,忘不了复习司法考试时在图书馆的时光,忘不了在课堂上同学们激烈的探讨和争辩,忘不了在大明湖畔的寝室时光。三年的时光,是老师、家人、朋友的关心与爱护,让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沈仲衡老师,本文从选题、开题、修改都是在他的指导和督促下完成的,他为人和蔼可亲,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导师都及时地给予指导,给予我莫大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在此向沈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我的父母和姐姐,20 多年来一直为我默默的付出,供我念完本科和研究生,让我具备了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能力,谢谢他们无私的爱!感谢我的朋友们,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迷茫的时候鼓励我,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支持。感谢寝室舍友,她们的包容和体贴让我能享有一个融洽欢乐的寝室,三年的硕士生活因为有了她们才有了更多的欢笑和快乐。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她们的无私奉献!

学生时代将以毕业论文的完成为终点,我也将迈向人生的新阶段,走向工作岗位。这三年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一直激励着我今后的成长。我会铭记暨南大学忠信笃敬的校训,铭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记同学朋友的无私帮助,在新的旅程中继续奋斗!

再见了,暨南大学;再见了,学生时代;再见了,我的青春。在新的路程中我会不忘初衷,微笑坦然面对新的挑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