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共调“治未病”

摘 要:中医治未病”思想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时代,在整合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治未病”思想亟待注入新思想、新活力。本文从心身一体、心身并重的角度,对中医治未病”实践形式做一探讨,并初步构建起“心身共调治未病”的临床诊疗模式。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关键词:心治未病 心身共调 一、何谓“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这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包含三层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二、什么是“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具体来说,处于“未病”状态的人群主要有以下7种:1、心身健康的“未病”人群;      2、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      3、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      4、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      5、慢性非感染性疾病需减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      6、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身疾病中医养生心理康复者; 论文网       7、大病或手术之后的康复者。三、为什么要“治未病”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  我们必须转变医疗策略及服务模式,即从疾病为主导,向健康为主导转变,重预防、重保健、治未病,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和观念。四、怎样“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强调“治其未发、治其未传、预后防复”。注重“心身一体”“天人相应”,强调“心身健康心身同治、心身康复”。我们可以实施以下的方法开展“治未病身心整合健康管理”:  1、健康体检  (1)常规体检  (2)中医体检  ①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问卷量表检测,帮助你了解体质的寒、热、虚、实以及不同体质疾病的易感倾向。为中医未病”状态及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及个性化的“治未病”身心整合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②经络检测   经络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先进的电子设备采集人体经穴生物电流,能在3—5分钟迅速检测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③五脏相音检测   理论认为人体五脏脾、肺、肝、心、肾相应于五音宫、商、角、徵、羽。只需你平常说话发音,即可根据人体声音的变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提示应当如何经络调理以及音乐心理和饮食调理,最终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代写论文   (3)心理体检  90项症状测量等:检测包含广泛的心理健康症状学内容,可以通过症状评估,帮助判断您在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的心理压力和躯体障碍,并提示心理健康的建议和帮助。  2、“治未病健康干预  (1)未病人群健康教育与咨询:   ①中医知识与健康知识解答;   ②药膳食疗咨询与指导;   ③体质调养保健咨询;   ④各种心理问题(成长与情感障碍)咨询。  (2)治未病健康干预:   ①审因论治+“辨证释治”+“辨体论治”;   ②中药体质调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③根据“文化-成本-效益”原则开展治未病身心整合健康管理工作坊:   3、资深专家量身定制个性化“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案   由资深的治未病中医养生心理康复专家、健康管理专家共同拟定个性化“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