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煦用药经验举隅 陈慈黉

关键词 中药 陈慈煦 临床经验      陈慈煦先生(1917―1983),为黔中名医,在50余年的临床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现将陈老临证时的部分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用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偏枯,方中重用黄芪四两益气,对中风属气虚者有效,但陈老临证见患者仍有头痛、眩晕时,若测血压又高,此系风阳未平,用黄芪以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万不可猛浪投以大剂。

同时佐以珍珠母、石决明、钩藤等平肝潜阳之品,监制其性温升散之弊

对眩晕(高血压)的病人,有时用一般平肝潜阳之品,血压久缠不降,详查病人,若有头面烘热,脉洪大而大便不溏,甚至干结,此系阳明胃火挟肝阳上冲,不除阳明胃火则肝阳上亢不平。

方中加入生石膏、夏枯草,往往可以眩除脉静,血压迅速得降。

蜈蚣祛风通络,为搜剔络邪佳品,治类中风之偏瘫、口呙   僻等。

但单用之常使人咽部及口腔粘膜干燥,甚至发麻发紧,如佐一味生地,既可滋阴养血,又监制上述之弊

中风偏瘫或肝阳上亢的病人,有时肌肉抽动跳痛,甚则颈部及头项掣痛,此乃血虚生风,养血药中佐秦艽、地龙极佳。

白附子治面神经麻痹,需仔细查看病人舌苔,若舌淡紫胖润苔腻,是为对证,可冀其祛风化瘀涤痰之功。

如无此舌象,应防白附子辛温有毒伤正。

夜交藤镇静安神,本为藤类药物,兼可以通络。

其味淡质轻,需重用30g以上才可以建功。

对胃痛呕酸兼失眠病人,酸枣仁味酸不宜用,用夜交藤配合欢皮可宁心安神解郁

对于失眠又兼关节炎者重用夜交藤最为合拍。

合欢皮安神宁心,兼可解郁,为一物二用之品

费伯雄《医醇�义》有“合欢解郁汤”,以合欢皮开郁为主。

因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而引起的失眠用之最佳。

甘松性味甘温,理气止痛兼开郁醒脾,用甘松少许加入复方中治虚寒性胃脘痛,止痛效确。

但药物陈久无香味者无效。

收稿日期 2007—04—04。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