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零售业第一重组案揭幕

2002年上半年,国内连锁业波澜不兴,就在人们感叹连锁业平静如水,没有什么叫得响的大事时,联华7月上旬却不声不响开出一张2.1亿元的巨额支票,以占有50%的股份,一举控股浙江最大的商业企业华商集团,并将华商集团帐下名列2001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第34位的浙江第一大超市――家友超市收入囊中。

中国连锁业迄今为止第一大并购案正式启动。

毕业论文网      上海联华董事长王宗南的雄心是要将上海联华做成“中国联华”。

所以,从2001年以来,联华就开始连施“资本魔方”四处出击,先是在两年前斥巨资控股浙江第二大超市连锁“万家福”,小试牛刀之后,资本游戏”越演绎越精彩,今年七月中旬又耗两亿巨资控股杭州华商集团

至此,上海联华浙江霸业初成,在当地拥有254家超市和便利店。

此次并购案的揭幕,使联华在国内层出不穷的并购案中上演了成功的一幕。

收购内幕      业界认为,一家中国本土规模最大的零售业巨头与一家地方性最大的商业企业融合到一起,是当下中国零售业界极具影响力的一次产业横向整合事件,因而被称为今年最大的并购案。

拿王宗南的话来说,拿下浙江只是联华实现“中国联华”梦想的第一步。

联华一位人士透露,为了积极应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零售业的激烈竞争,继续保持国内超市第一把“金交椅”,联华适时提出了由区域发展向全国拓展的战略转型,以依托规模的快速扩张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浙江是流通大省,发展商业零售潜力巨大。

一些外资连锁巨头早已瞄准这块风水宝地,积极在此设立采购点和门店

贯通江、浙、沪两省一市的物流配送资源,开辟一块稳固的大后方,进而逐步吞食华东市场,打造自己的 核心基地,从而联华为长期可持续的全国发展提供后方支持。

早在4年前联华就进入浙江,并通过增资控股杭州金龙集团下属的浙江第二大连锁超市“万家福”,在当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分额。

被喻为“最讲韬略”的联华超市董事长王宗南的目标是把上海联华作成“中国联华”,并计划在五年内把网点规模从现在的1000家发展到6000家。

联华必须寻求异地扩张,这是市场、投资者及联华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

并购前夕,上海联华司令部可谓是紧锣密鼓,剑拔弩张,高层会议一个接着一个,直到将一系列重要的决定见诸分晓。

联华超市集团财务总监徐主任说“当前我们最紧要的事情就是保持华商内部管理层的稳定,我们不会打乱企业的运行模式,从而影响它的增长。

”徐主任接着说,把管理队伍盘整好之后,联华第二步要作的就是整合家友联华的物流配送任务,同时还要在附近建一个拆零配送中心。

目前联华超市浙江的网点总数为205家,加上华商已经有的33家网点,总计238家。

联华董事长王宗南的雄心远远不止于此。

在未来5年规划中,联华在地域上将逐步突破目前的环杭嘉湖平原的格局,进一步挺进经济较发达到浙东地区,然后挥师南下,在联华目前控制力弱的浙南地区实现拓展。

5年之中联华利用“推土机式”和“跳跃式”结合的战略战术拓展市场,从上海延伸到华东地区,沿沪杭、沪宁高速公路全线出击,并向东北、华北、华南、华中的省会城市,人口在15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纵深挺进,把规模从现在的1400多家发展到6000家。

联华收编地方诸侯的行动由此拉开帏幕。

胜利的一方联华故然高兴,而不知是什么原因,一直与华商情意绵绵的华润万佳有限公司在此次并购角逐中悄然退场。

双赢背后      对于急于异地扩张联华来说,华商显然是其锁定的第一个目标。

作为由浙江零售业巨头华商集团主要经营的家友连锁超市,是浙江最大的区域连锁超市巨头,经营业绩一直良好。

正是基于做大做强浙江市场的共同目标,本着诚信合作、携手发展的基本原则,联华超市华商集团就联手发展浙江市场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和谈判,直至最后签约溢价增资扩股。

据了解,华商集团原来是国有独资,靠批发起家,其前身的四家企业四十多年来一直把批发作为自己的主业。

2001年7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注册资本6000万元,国有资本占51%,职工股占到49%,同时发展目标业已调整到以做超市为主,加快了家友门店的开设速度。

正是在此情况下,华商集团麾下的家友超市进入了华联的视野。

为了保证联华浙江的绝对优势地位,王宗南不惜2.1亿元巨资溢价认缴6000万元增资额控股华商,以快速获取华商麾下家友超市在当地的资源和门店

华商扩张中出现的资金短缺,也成为联华步失时机下手的好机会。

“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是联华浙江扩张的关键。

第三步我们还要以家友为中心,把联华浙江的网点,包括万家福和我们的其他门店进行整合。

”徐介绍,联华将首先在浙北的主要城镇抓紧布点,随后挥师南下,对联华目前控制力较弱的浙南地区发布攻势。

此次合作的方案是: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增资21000万元,折合股本6000万元,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增加到12000万元。

由此,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华商集团有限公司50%股权,杭州商业资产经营公司持股华商集团有限公司25.5%,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工会持股华商集团有限公司 24.5%股权。

在采访中,合作双方都把本此并购称为合作促成“双赢”之举,但就去年华商的对外发言来看,浙江第一大超市被人并购实出无奈。

去年9月,华商集团董事长蔡兰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我们的目标时继续称为浙江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连锁超市“,然而事隔数月,却打出“双赢”的口号,半壁江山拱手“让人”,心中未必情愿。

据悉,连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华商只能够靠占有“上游”的流动资金来完成扩张,这种扩张方式不仅行之不远,而且隐藏着现金流危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快跑后,华商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资金压力。

“每发展一个门店就要几百上千万的资金,没有雄厚的资金后盾是不行的......我们业一直在寻求有实力的合作方,这次来和我们谈增资的不止联华一个,还有其他省份大的连锁巨头。

华商集团一位负责人在电话采访中透露出略显无奈的语气。

根据已经公布的公告预算,被联华并购华商集团总资产46436万元,净资产9154 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寻求合作增加资本成为当务之急。

事实上,华商想要摆脱资金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也是其内外不争的事实。

尽管华商这几年在零售业连锁经营等战线上都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动作,但华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能否实现还是留给人们一连串的疑问。

华商规模扩张中遭遇资金瓶颈导致被人并购的结局,而对于近期东征西伐加速全国布点扩张联华,它自身的资金问题又是如何解决呢?      王者通吃      对于热闹非凡、不断爆出冷门的零售业界来说,联华入主华商再一次让业界跌破了眼镜。

至此,长达数月的并购风波终于露出了曙光。

联华再次让业界刮目相看。

联华超市在国内连锁行业一直处于战略相对领先的地位,连续五年排名中国连锁业销售第一,连续三年排名中国零售业榜首。

如:国内首创食品加强型业态,分拆不同业态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国内第一个提出全国发展战略,进行“推土式”和“跳跃式”的快速扩张,国内第一个强化标准门店的生鲜特色经营等。

其实,华商在资金上的窘境都在联华的密切注视之中。

据徐苓苓介绍,早在两年前联华就开始了与华商的接触,当时双方都有合作的意向,但那时华商还没有完成改制,自身有一些问题,联华业刚刚收购了万家福,自己业务还没有整合好,所以虽然双方都有意向,但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操作。

在等待两年之后,联华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联华财务总监表示“联华目前不存在资金紧缺问题”。

徐苓苓告诉记者,联华扩张的成本一方靠股东方友谊集团等不断输血,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利用银行贷款。

徐称目前联华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下,她认为,如果现金流量充足,资产负债率在70%的高位也不会很严重。

难怪并购后有人说,联华超市正在显露其王者之相。

目前,联华超市浙江杭州和宁波建有两家合资公司和多家特许经营公司,目前共计205家门店,今年计划销售规模将达到二十个亿。

合作后,联华超市将以华商集团为母体横向整合其他公司,实现浙江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和集约化管理,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并牢牢占据浙江连锁乃至零售业的龙头地位。

华商门店联华门店也将化干戈为玉帛,实现错位发展和网点互补。

联华与合门店也将化干戈为玉帛,实现错位发展和网点互补。

联华与合作方家乐福优势商品联采地约定,能提供丰富而优惠地商品资源从而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在上海,联华已经初步形成四达业态:大卖场、标准店、便利店、食品加强型店。

前三大业态分别采用世纪联华联华便利和快客的品牌,而新出现的食品加强型店目前仍挂“联华超市”的店招,而没有打出独立的招牌。

联华的大股东友谊股份和上实联合都是上市公司,具有雄厚的资本势力。

联华自身也进入了上市辅导期,正积极准备和争取上市融资。

这种资本的可扩充性能保证联华华商后续发展资金的需要。

目前国内连锁老大联华超市集团已经在华东、华南、华北、东北等设立了区管理总部,全国战略部署井然。

“在北方和西部和华南,我们会挑选发达的城市布点,先以大卖场为主,等在当地有好的机会和合作伙伴,再寻求其他的合作方式。

诸多的优势促成了这次并购快速进行,难怪有人感叹:联华华商从管理角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洗脑。

并购悬念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有人说,联华顺利入主华商,是在商业战场上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谓名利双收。

据记者了解,联华也存在自己的苦衷。

一般来说,超市开业后需过渡三到五年的亏损期,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巨头由于资本能量强劲,即使亏损也能游刃有余到开店。

联华尽管后有上市公司依靠,但资金实力毕竟有限。

目前国内零售市场的过渡竞争使零售业利润率大幅下降,联华想要从友谊或银行拿来的有限资金和每年2%左右的利润回报来支持自己的高速扩张,难度不小。

据传言,联华总部准备预派一名高管来全面主持华商的管理工作。

联华总办的徐主任说,双方准备成立一个董事会,人员由双方高管共同组成。

原有的华商管理层保持不变,以此使华商的经营保持恒定。

也许这是联华方面的明智之举,以免发生类似上海太平洋百货那样的内部之争。

徐主任透露:目前联华内部正在商讨是否可以用家友的招牌统一食品加强型店。

家友被收购前在浙江以综合打卖场和食品加强型店为主,在当地又相当知名度,“我们可能会保留这一品牌作为联华超市某一业态的店号,不过目前还未确定”。

徐说,一旦四大业态形成各自的品牌,联华会把它们运用到全国各地去,而不仅限于浙江或上海。

从双赢的角度来说,联华入主华商也促进了华商的快速发展,毕竟华联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和雄厚的资金支持。

不管怎么说,并购仅仅是刚开始,新的团体的发展还面临着重重危机,很难说就是成功了。

联华来说,它们也希望通过此次对华商的入主为联华异地扩张增加一些经验值。

这种通过资本运作的扩张模式如果在浙江地区取得成功,这一模式将会复制到下一次并购战。

联华方面称,并购华商是走了一条强强联合之路,并有若干优势,据最新消息,联华已计划将公司业务进行分拆,上市融资,现在上市辅导期已经完成。

业内人士预测,如果联华成功上市的话,手中流动资金量会大增,那么,它将加大并购各地企业的力度,进一步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目标。

从华联牵手西单组建合资公司到联华入主浙江华商,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型连锁巨头为了赢利寻找资本突破口而不得已走上并购或被并购的道路,其前景究竟如何目前尚还不甚明朗,双方是否真的如所说的那样实现双赢,人们还在拭目以待,但眼前的联华华商并购案却值得人们细心品味。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