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政府应多做功课

假如政府所欠功课迟迟不能补上,农民增产难增收的窘境便无法打破,以现代产业体系及经营方式来提升农业的政策目标,也必将悉数落空。

下载论文网      正是春暖花开、鲜菜上市的时节,多地的菜价却坐上了“过山车”。

其中山东的包菜跌到每斤2分钱仍无人收购,而每斤包菜的生产成本约是2毛钱很多菜农为此愁眉不展,甚至雇人扔菜,更有菜农不堪菜价暴跌的沉重打击,走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由于菜价高企和蔬菜流通环节成本畸高不下的缘故,当下的蔬菜市场屡屡陷入“菜责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与轮回。

面对“菜贱伤农”,各地政府匆忙帮菜农寻找销路商务部则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菜价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同时要求商务部与农业部等部门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千方百计缓解蔬菜困局,有些地方政府更是鼓励当地部队、学校和集体伙食单位等直接采购滞销蔬菜

政府部门如此手忙脚乱地应对菜农“卖菜难”,分明是“临时抱佛脚”。

菜价暴跌,菜农叫苦,很容易让人抱怨“黑心菜商”太黑。

可是,所谓“黑心菜商”时时都在蓄意压低收购价,为何独独今年出手如此凶狠?的确,收购商掌握着更多的市场信息,在与菜农保持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压低菜价自然成为常态,但眼前的“菜贱伤农”更像是正常的经济现象在消费者对蔬菜需求接近一个常数(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弱)的前提下,产量大增导致供过于求,蔬菜价格便会陡然下跌,使得农民增产未必增收。

今年的气候因素使得原本该错峰上市的南北方包菜同时上市,供求严重失衡,价格跌至谷底,就在所难免,再加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屡屡上演的“菜贱伤农”事件缺乏稳妥有效的预案,菜农面对突发的市场变故,除了无所适从,只能徒呼奈何   一边是“菜贱伤农”,一边是“菜贵伤民”,同是抱怨,却是别样滋味。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酿就了菜贵农民难受益、菜贱市民无感觉的矛盾呢?政府部门平时又究竟做了哪些功课?比如说,商农合作、产销衔接的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比如说,产销信息的发布渠道是否真正得到拓宽?菜农投保的救助机制是否建立并健全?又比如说,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平日里的市场监测是否到位,对农民实施的信息引导是否准确而适合?再比如说,“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的长效机制是否真正起到作用,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是否真正降下来,等等。

假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做的这些功课在平时都适时完成,且完成得比较出色的话,农民每年种什么菜,又怎会存在如此大面积的种植盲区?菜价又怎么会因菜农盲目跟风而出现大年与小年?蔬菜的流通成本,又为何迟迟降不下来,使得菜价始终呈现一低(菜农售价低)一高(市民买价高)之势?   由于政府该做的功课失于偏颇,再加上监管时常缺位,市场上的菜价也就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蒜你狠”、“姜你军”之类的怪现象便屡屡上演,其中仅因蔬菜流通中间环节过多,就导致一般黄瓜从大棚到超市便翻了6个跟头之多(即从每斤1元变身6元)。

假如政府所欠功课迟迟不能补上,农民增产难增收的窘境便无法打破,以现代产业体系及经营方式来提升农业的政策目标,也必将悉数落空。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