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为基础的艺术理论课程群研究与探索

【摘要】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艺术发展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人文艺术修养的提升和对公共艺术建设存在巨大的就业缺口,国内外相关的美术院校都开始了公共艺术设计的专业,但是大部分院校对该学科的基础艺术理论课程的研究尚嫌缺乏,相关教学的完善性和成熟度都还不高,所以本文对于艺术理论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建设提出简单的思索。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群研究;艺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研究現状分析。

公共艺术设计在国外最初开始开设课程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进行倡导的,后来逐渐兴起于整个欧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中,在我国公共艺术设计还算是一个新的学科,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开设此专业,目前国内有以下美院开设了公共艺术专业:中国美术学院2001年创办的视觉艺术学院就是以公共艺术为主来开设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第五、六工作室也是以公共艺术设计方向为主导的教学方向研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开设了壁画与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天津美术学院等等。

二、具体改革建设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已经在国内各大美院中兴起,也逐渐开设公共艺术专业教学和研究,通过借鉴和教学研究和实践,也逐步地开始系统的建立学科体系,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些从事公共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创新学科人才。但是在艺术专业理论课程建设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和滞后,很多学院都没有系统的设置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只是照搬环境艺术设计或者展示设计、雕塑设计、纯艺术设计这一类学科课程。这些造成了大部分院校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对公共艺术这个专业学科的不理解和概念模糊。

(一)缺少完善性和统筹性。

公共艺术现状是一门新专业、新概念,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面缺少完善性和统筹性,它不像传统美术专业、国版油雕等学科较明确的概念和专业性质,并且这些专业也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沉淀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公共艺术专业需要大量的理论课程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对于公共艺术这门学科,社会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已经提到了社会的“时代性”上。公共艺术在较小的学术范畴内,理论进展相对迟缓,对公共艺术这一名词和内涵本身还欠缺一些具体的认识。究竟艺术作品中什么叫做公共艺术,什么不算是公共艺术,这些都是模糊不清的,往往被随意扩大或者缩小,对公共艺术的案例以及解析也常常出现分歧,其权威性和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现今中国高校的公共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还是较为空洞,照搬国外西方理论而来,但是国内与国外的社会环境以及语言社会背景的差异,导致照搬是不可性的,如:东方艺术公共性、公共艺术的政治性。

(二)创新性和公共性、政治性、社会性、时代性。

美术院校的教师多处于带徒弟传教育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阴影下,强调技能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对艺术本身学科的创新性和公共性、政治性、社会性,缺乏培养和滞后。对专业理论课程建设和培养往往比较忽视。

学生而言,受美院专业传统学习方法的影响,更加专注于对具体的技能课程学习和提高,对本身专业的自发性和思考性以及社会影响力还尚未重视,这样设计就显得更加空洞,无法与社会以及区域经济相结合,设计出的作品往往苍白无力,没有市场。这也是理论课程未得到系统培养和重视的原因。

对于公共艺术专业本身而言,它其实是一个跨学科多元化复合性和政治性的学科,所以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专业理论课程建设进程。

(三)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实施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教学方向以及就业方向延伸,无论是专业教育体系还是教育教学的本质,都是更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但是大学教育并不是单单的教育和培养出来一个工匠来这么简单,理论学习艺术学习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向。重视技能是对的,但是不打好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不熟练地掌握艺术理论,设计还是比较空洞和缺乏时代性。

公共艺术专业理论课程群设置是整个公共艺术专业课程体系逻辑性和完善性的一个体现,专业理论学习对于专业学习同样有着重要性,通过专业理论学习,让学生专业本身认识更加清晰,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中更加具有目的性,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思想认识更有深度,创作作品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学习思路的清晰,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明确性。学生首先要了解公共艺术是什么,公共艺术如何发展,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性和发展性,如果这些概念都模糊不清,更何谈公共艺术?所以相关理论课程群的建设有待系统化、具体化。

三、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群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伴随着公共艺术在国内外的兴起,关于公共艺术学科的讨论和国内理论的研究实践广泛增多。

具体理论课程群的建设可依照相关学科细化进行详细构建。

(二)可采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王洪义教授编写的《公共艺术概论》为主导理论

以及孙振华教授2003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时代》,孙振华、鲁虹主编,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04年编写的《公共艺术在中国》,马钦忠2004年出版的《雕塑空间 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设计》等相关书籍为导向进行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群的支撑,配合《城市规划学》《公共设计艺术经济学》《公共艺术政治学》《区域经济》等宏观的辅助理论课程进行搭配,使公共艺术设计理论学科更加丰富饱满。

(三)具体课程安排方面。

1.从课程体系的逻辑性出发。

专业理论课程安排一般专业学习的开始,所以一般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比较合适。

2.从课程内容来说。

一般应至少涉及公共艺术概论、雕塑鉴赏、公共空间等课程,还应该开设公共艺术经济政治学、公共艺术、地方经济等相关宏观课程加以辅助。

3.以课时安排方面来说。

课程内容一般按照每周2至4学时,1至8周完成14左右课时系统学习一门课程,然后9至16周再开设下一门理论课程,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把课程连贯地导入一学期当中。直接应用于应用型本科公共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并且推广到其他相关专业中,使教学得到改善,学生内涵建设以及就业得到保证。

(四)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采用艺术理论微课课程教学

1.据资料统计。

一般人的注意力有效时间往往不超过10分钟,理论课程往往比较枯燥,在90分钟或者180分钟的课程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去全神贯注地吸收知识。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课程要求,将学习过的旧知识总结后制作成复习视频,让学生课后自由观看,反复学习微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难点、重点,问题直截了当,教师语言简明扼要,相对枯燥的传统课堂,微课教学时间短小,内容精炼,学习方式灵活,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并且“微课”的学习方式灵活自由,空间弹性大,学生可以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微课的操作简单,学习便捷,适用性也极强,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学习

2.公共艺术理论微课

虽然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但是知识点比较零碎,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在艺术理论微课中一定要突破单节课程的形式,开发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的艺术理论课程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或者公共艺术理论专题微课

3.在院内打造精品微课

组建微课课程团队合作建设。信息快速发展和网络平台的成熟构建,大家可以通力合作一起开发出精品的“公共艺术专业理论微课”。

参考文献:

[1]徐进,郑亚男.美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装饰,2014.

[2]胡知凡.艺术课程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魏巍(1982—),辽宁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手绘效果图表现,室内设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