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 要遵循新闻规律

今年2月11日,在省委、省政府举行的河南省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提出,新闻宣传怎么能让老百姓喜欢,就是要努力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

卢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准确地指出了当前困扰新闻界的几大重点难点问题。

认真研究受众心理 破解正面典型报道难   关于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卢书记认为,宣传先进典型要慎重,一定要做到可信、可敬、可亲。

近年来我们河南的平民英雄典型报道就很成功,它跟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充分考虑受众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2002年以来连续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年年都有河南人入选,从魏青刚、洪战辉、谢延信、王百姓,一直到今年的李灵等,这些人物足够平凡,可他们的不凡行动和崇高心灵,却又能真切地感动人的内心。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今天主动发现并试图树立的一些典型,比不上焦裕禄的影响力深刻,也跟新闻宣传方式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过分注重信息的单向传播和灌输,没有深入考虑和认真研究受众的心理习惯,很难引起受众的感情共鸣有关。

发现一个典型,不容他有一丝一毫的缺憾,恨不得让他成为完美的化身。

这样的宣传手法已经落后于时代,亟待改善。

最近关于安徽凤阳小岗村书记沈浩先进事迹的两篇新闻报道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南方周末《小岗村的钉子官》和《另一面的沈浩》的报道,首先把沈浩当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党员和官员来写,细节丰富,感人至深,让人们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人。

与此相比,《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记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报道就显得鲜活不够、刻板有余,它舍弃了许多也许是有损于正面形象的细节,人性刻画不足。

它适合于焦裕禄那个时代的人们,却已经跟不上今天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心理。

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   新闻宣传的“第三难”被卢展工同志归为舆论监督难。

他说,有人老把舆论监督叫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其实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难就难在是不是实事求是、是不是有好的出发点、是不是能够推动和改进工作

卢书记这个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党对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支持,给宣传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刘云山同志最近在中宣部第一期县委宣传部长培训班上指出,“要把舆论引导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支持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更强调“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新闻宣传工作要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党的各级领导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备受鼓舞,同时也感觉到肩头所担负责任的沉重。

有人习惯性地把舆论监督称作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将目的为推动和改进工作舆论监督视为“找茬儿”,是在跟地方政府过不去;更有人采取拉关系说情、送上封口费、到主管部门告状、甚至动用部门职权对媒体监督进行打击报复等手段,为舆论监督设置种种障碍。

卢展工同志明确表态,“现在舆论监督不是多了的问题,而是还少”。

党委、政府欢迎实事求是的舆论监督

我们也将创造条件努力支持舆论监督!事实上,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不但能够推动政府改进工作,而且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宣泄情绪等方面也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还能够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安全阀”。

只要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让群众能够通过互联网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反映情况,宣泄不满;充分信任我们的媒体能够做到把握导向不偏离,从推动政府改进工作的善意出发,实事求是地做新闻;大度包容、尊重和善待媒体;大力支持媒体真正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按照受众的心理特点制订传播方案,那么我们的舆论监督就会越做越好,党和人民之间沟通的渠道就会越来越通畅,不满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疏导和发泄,各种不稳定因素就会被及早发现,得到及时处置。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   编校:施 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