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民情”|民情

多年前好像有个“贪污文件”一说,意思是,有些惠民的文件精神,从上到下一级一级给捂了。

因为,大凡许多政策若是惠了民,常常是会有损官家的。

现在贪污文件,大概是很难很难的了,电视那么普及,网络那么快捷,瞒个铁统江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更何况,保持政令畅通,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的重点。

上级精神已经难以贪污,而下面民情呢?却是常常被贪污了,截留了。

话说我的一位领导,前不久被选到最高行政学院去培训。

这位领导应该说是贤而且能的,也算得上有责任感的。

他学成归来,跟我们大发感慨:现今上传下达这一官民互动的管道,下达已是基本没问题了,上传呢,却是基本上成问题。

他说,信访是下情上传的重要渠道,然而相关政策未必切实。

比如说,不管什么情况下的上访,有冤屈的,没冤屈的,有道理的,没道理的,只要谁上省上京,都需要下面来省来京接人。

名为“接人”,实际是“截”而“止”之。

现在每个县市区,都在省城京城设有办事处,没个三五十万上百万打不住。

这催生了多少“驻京办事处主任”?催生了多少“跑‘部’前进”的腐败?同时也阻断了多少希望上达民情?   民生维艰。

民怨多有,当然得想办法解决,但目前这种信访政策是否完全“正确”、是否完全实事求是,实在也是个值得研究的事情。

平时我那领导不太敢说,不太敢向上反映问题,这次,到“学院”去学习,他想把这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

在他看来,这样专门搞行政研究的地方,应该是政策的“智囊团”,对制定政策是很有话语权的,可以来个“曲线上达”。

结果呢,那“智囊团”一口给噎了回去:“这样的问题不要在这里提。

”   我这领导也是个领导领导的意见都没法去说,百姓有话能够对谁说?   各种民生问题,各种负面情况,都能像顺畅下达的上级精神一样上达吗?从基层往上面报情况,是不是各级各关口都会捂一节呢?到了最顶层,情况反映还有多少真实成分?下传的精神是一级一级放大,上达民情一级一级缩水;上面薄薄十来页的讲话,到了下面是砖厚的一本;下面砖厚的情况,到了上面可能是一页纸都没有了。

哪里去了?贪污了,截留了,压住了。

就说这个信访吧,看来各级领导信访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可是仔细想来,到底是对信访中的民情很重视,还是对信访“骚扰了秩序”很重视?对信访人“围追堵截”,信访问题依然哪里来哪里去,上面终究还是不知“人有病”。

文件下传相比,民情上达多少“强制力”呢?政令不畅通,是下级一大罪;民情上达,可奈何?   政策文件领导讲话……这是一棵树,而且是好大一棵树,我们都在这棵树上活着。

这棵树,到底上面的是根,还是下面的是根呢?换言之,上面政策制定、文件起草、领导讲话,是根据民情来制定来起草来讲话,还是根据想当然来制定来起草来讲话的呢?。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