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解除癌痛_另辟蹊径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

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有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我国的癌症患者也有半数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

由于社会上一些人、甚至一些医护人员对此认识不足,以至不少癌症病人蒙受疼痛之苦。

对早、中期癌症引起的疼痛,通过抗肿瘤治疗绝大多数可以被控制

而晚期癌症病人疼痛

往往直到生命结束尚未得到控制

癌症病人晚期疼痛为何难以控制?疼痛学家认为有下述原因:①疼痛来自肿瘤直接侵犯,包括原发灶和转移灶。

在转移灶引起的疼痛中骨侵犯约占1/2,其余见于神经受压迫或浸润、内脏或软组织受损害。

疼痛由诊断和治疗措施引起,如手术疤痕;放射治疗后纤维化,压迫神经或影响血管、淋巴管回流;化疗后的中毒性神经炎,都会引起疼痛,甚至是难以控制的剧痛。

疼痛来自伴发的非癌性疾病,如带状疱疹、糖尿病性神经痛等。

④精神心理因素。

癌症常引起病人情绪改变,最常见自§有忧郁、焦虑、烦躁、恐惧、失望等,这些情绪改变可降低痛觉闽,加重或引发疼痛

癌痛治疗,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三阶梯镇痛疗法”给药。

即按照疼痛级别,由弱到强地采用各种镇痛药。

既镇痛又不滥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然而,也有些癌痛病人虽然注射了杜冷丁或吗啡。

都未能有效地控制疼痛

有些病人出现耐药性后,医生或家属不愿加大用药剂量。

有些病人出现用药后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不知如何选用药物。

另外有些人到了生命的后阶段,难以经常去医院就诊,病人和医师的联系只得通过家属间接进行,这些都会影响癌痛治疗效果。

最近,有关专家对癌症疼痛治疗进行了总结。

发现神经阻滞疗法对诊治癌痛有如下价值:诊断疼痛来源、控制疼痛、预测治疗效果、预防幻肢痛等。

常用的阻滞部位有三叉神经、颈丛、肋间神经、腹腔神经丛、颈星状神经节、腰交感神经节。

阻滞疗法对传入神经性痛效果较好,常用药有局部麻醉药、激素及神经破坏剂。

注射神经破坏剂酚甘油或无水酒精到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可产生长时间或永久性的止痛。

对多处疼痛、全身用药效果不满意的病人,破坏剧痛部位的神经,可使疼痛减轻,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胰腺癌引起剧痛时,腹腔神经注射破坏剂可使90%病人疼痛消失。

有的可维持到生命结束。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注射无水酒精,可控制头面部癌症疼痛

肋间神经阻滞对胸壁癌症疼痛效果确实。

值得指出的是,连续椎管内注射破坏性药物,对常规麻醉性镇痛药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疼痛,或用药后不良反应严重的晚期疼痛,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