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显像诊断价值。

方法: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行核素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

核素显像于静脉注射99mTc—MDP3~6h后进行。

结果:58例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中有13例最后经临床确诊为鼻咽癌骨转移

显像诊断骨转移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15.4%。

病灶主要集中于脊椎、肋骨和骨盆。

显像与X线、CT检查对转移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4.6%、61.5%和69.2%,核素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P0.05)。

本组病例中,患者有疼痛主诉者骨显像阳性率高;N分期晚者其阳性率也高。

结论:全身骨显像诊断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有无骨转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骨显像阳性率的高低与疼痛主诉及N分期密切相关,在病例筛选中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鼻咽癌多属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在死亡患者中,半数或半数以上有骨、肝、肺等处转移[1~3]。

放射性核素显像有早期发现骨转移灶的特点,已被临床高度重视[4~6]。

现就我院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收治的58例鼻咽癌初诊患者的骨显像结果分析如下。

1方法  1病例来源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初诊患者,全部经病理证实为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其中男性42例,女性16例。

年龄最大69岁,最小31岁,中位年龄49.6岁。

临床分期(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III期35例,IVa16例,IVb7例。

全部患者均随访至今。

所有患者均行骨显像、X线和CT检查,骨显像、X线平片及CT检查之间时间间隔不超过3d。

临床骨转移的确诊依据:临床随访、部分病变行针吸活检。

2方法核素用锝—99m二甲基磷酸盐(99mTc—MDP)740~925MBq,静脉注射后3~6h行全身显像;SPECT为日本TOSHIBAGCA—901A/SA型,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

2.1采集条件矩阵256×512,探头走速15~25cm,能峰140keV,窗宽20%;前后位和后前位各采集1幅,采集前病人排空小便。

2.2骨显像阳性判断标准与健侧或相邻正常组织相对比,病变部位出现放射性分布增高或减低为阳性,增高者定义为浓聚灶;减低者定义为减低灶。

2结果  58例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中经临床确诊为骨转移的有13例。

显像为阳性的有19例,在此19阳性病例人,出现全身多发性病灶(包括浓聚灶和减低灶)的有13例,出现单发性病灶的有6例;骨显像共检出病灶总数为72个,病灶在头颅有6个/6例、肋骨36个/8例、胸骨9个/6例,脊柱13个/8例、骨盆5个/3例,四肢3个/2例。

显像诊断结果见表1。

表158例鼻咽癌患者显像结果Tab.1Theradionuclideboneimagingresultsof58patientswithNPCⅢorⅣstageECTClinicaldiagnosisTotalWithbonemetastasisWithoutbonemetastasisPositive11819Negative23739Total134558由决策矩阵分析可知,骨显像骨转移诊断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为15.4%。

在限定部位,骨显像与X线平片、CT比较,灵敏度分别为84.6%(11/13)、61.5%(8/13)、69.2%(9/13)。

经统计学处理,骨显像高于其它二者(P0.05)。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