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秀屿区临港产业的发展研究

摘要: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是港口城市繁荣振兴的必然选择。

临港工业已经成为海岸地区发展重化工的主要形成和成功之路。

临港产业由于依托港口资源,能够将港口纳入工业生产线的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文章通过对莆田市秀屿临港产业的分析,总结出发展优势和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秀屿临港产业的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临港产业港口物流;工业;产业集群   莆田市因港建市,秀屿区因港设区。

秀屿港素有“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是全省两散核心港区之一,民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的《建国方略》中曾提出建设“东方第一大港”的设想。

现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年设计货物通过能力1341万吨。

研究秀屿临港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加以分析,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未来物流业、海洋产业发展、临海港口、城市的建设以及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秀屿临港产业发展现状   (一)能源产业   以 LNG接收站为龙头,逐步形成综合利用LNG及冷能的产业链,着力打造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

目前产业链落地企业有福建LNG接收站、中海福建(莆田)燃气发电有限公司、中海油(福建)精细胶粉有限公司、中海油(福建)空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其中福建LNG接收站是全市首个百亿产值规模企业、国内储存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LNG产业园是中国第一个利用LNG冷能形成的具有节能环保型示范园区

(二)化工新材料产业   主要依托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形成以CPL、PA6为龙头,将带动下游拉丝、印染、纺织、服装等产业链延伸的化工新材料产业

目前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开,产业链落地企业有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PA6)、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CPL),其中年产30万吨PA6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年30万吨项目正在开展设计等前期工作,CPL一期年产20万吨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期项目正在同步推进。

(三)港口物流业   秀屿港区主要承担LNG、散杂货、木材等大宗散货和重要物资中转运输服务。

目前落地有莆田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中闽物流有限公司、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石门澳港口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是闽赣两省海西港口合作项目,一期建设5万吨级成品油码头、 30万立方米成品油罐和15.15万立方米化工品罐等已建成。

2015年港区实现吞吐量1556万吨,2016年实现吞吐量1200多万吨。

(三)装备制造业   目前落地企业有鞍钢冷轧(莆田)钢板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海上风电装备莆田公司。

其中,上海气电集团与德国西门子合作投资的海上风电装备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

二、秀屿临港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港口优势   湄洲湾、平海湾、兴化湾三湾环绕,海岸线总长243公里,深水岸线达23公里,可建万吨级码头90多个,已建成8个、在建23个,主要用于发展临港产业

湄洲湾大部分在秀屿,正在全面开发。

平海湾整个都在秀屿,目前是保护开发,以发展养殖业、旅游业为主。

兴化湾有三分之一在秀屿,荔城的北高和秀屿的埭头,正在统一规划,进行海洋功能调整。

(二)交通优势   园区距福厦铁路莆田站仅19公里。

向莆铁路从江西向塘直通福厦铁路莆田站,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自莆田站引出,进入园区,通往湄洲湾秀屿港、东吴港及罗屿码头作业区。

同时园区紧邻秀港大道,穿过园区的莆永高速、城港大道、荔港大道、沁峤路,工业大道及规划中的跨海高速,纵横贯通形成园区向市区及沿线各大城市辐射的快捷绿色通道。

(三)政策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的原则,延伸和完善石化产业链,加快湄洲湾、漳州古雷石化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石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布局,为以LNG产业及石油化工为特色的秀屿临港石化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力支撑。

(四)央企带动效应   秀屿临港工业园区注重大招商,引进央企项目,与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空气化工产品(福建)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以重点央企项目为支撑,主动对接央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形成集聚。

丁基橡胶项目等一批与LNG产业链相关的项目也已落地秀屿,与央企的成功对接极大优化了园区产业结构。

三、秀屿临港产业发展的劣势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秀屿临港工业园区目前还缺乏覆盖整个园区的控规,这就影响项目落地及落地后的手续?M度;交通方面,向莆铁路虽然已经开通,但延伸至秀屿港口的铁路目前还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影响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科技创新不足   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进步对产业经济的贡献率偏低,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学和技术装备仍比较薄弱,在关键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健全。

(三)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   随着经济发展秀屿区的临港经济发展呈现“工业滨海化,滨海重工化”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海域环境质量有所恶化,污染范围有所扩大。

随着海陆资源的不断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秀屿临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加快秀屿临港园区控规编制,对接湄洲湾港口铁路建设、积极申请资金用于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临港产业园区交通、水电、信息网络、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以优质的投资硬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

二是抓好工业载体建设

加大工业园区特别是临港产业园区的整合开发力度,以临港产业建设和集约用地来引导产业集圈的形成。

三是搞好临港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

园区规划要有利于项目聚集,有利于生产力布局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带动功能,打造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主战场。

(二)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继续加大产业集群建设,依托LNG、鞍钢冷轧等重大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重点培植能源、石化、林产加工等临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LNG接收站为产业链龙头,带动发展相关企业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国投石门澳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莆头作业区3—6#泊位、秀屿作业区8#泊位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腹地承载体量;加快建设CPL项目、LNG5#6#储罐、槽车装车台、燃气电厂二期扩建及技改、湄洲湾30万方中心油库等项目,扩大LNG产业园规模。

(三)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面对以钢铁、石化、电力为重点的重化工业向沿海城市转移的大趋势,临港工业园区要切实抓住难得机遇,进一步加大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的力度,主动承接石化、大型装备制造、冶金等产业转移,争取引入和培育具有产业龙头作用的大型企业,特别是新型节能环保企业。

积极参与湄洲湾石化基地的产业分工,利用湄洲湾石化基地丰富的化工原料,建设石化中下游产业基地,发展对环境友好、满足本地需要为基础的石化深加工产品系列,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战略影响的化工产业群,加快我市临港产业发展,促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崛起。

(四)发展港口大物流   充分发挥区位、港口、交通等优势,依托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莆头疏港公路、秀屿港疏港公路二期、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等交通枢纽及秀屿港口码头的建设,完善港口物流发展配套。

科学规划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后方腹地建设莆头木材集散物流基地项目,建设集物流、仓贮、装卸、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木材集散物流基地。

以木材集散物流基地的发展带动物流业、仓储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形成资金效应、人才效应、品牌效应和环境效应,实现湄洲湾港口大进大出,全面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市秀屿区统计局)。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