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晚期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关键词】 晚期肺癌心理护理体会

[关键词] 晚期肺癌心理护理体会

晚期肺癌病人伴随着呼吸功能的逐渐减退,饱尝病痛的折磨,常常出现焦虑、恐惧、易怒、失眠、自杀倾向等心理反应。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1月,我们对56例肺癌晚期病人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需要、实施自控镇痛术(PCA)、帮助病人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等措施,有效的提高病人临终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晚期肺癌病人,男39例,女17例,年龄37岁~74岁,非小细胞肺癌43例(腺癌18例,鳞癌23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肺癌13例。其中伴上腔静脉综合征6例,合并心包积水8例,脑转移6例。Ⅲb期37例,Ⅳ期19例。所有病例均按WHO诊断标准分期。

2 心理护理

2.1 心理疏导

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生理较脆弱,特别是刚刚确诊时,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入院时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向其介绍病室环境,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减轻患者对住院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结识病友,指导家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大力支持,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采取各种形式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2.1.1 运用语言艺术安慰病人

我们所收治的病人大多数情绪可因外界因素影响加剧,也会因此而好转,因此护士病人要真诚相待,交谈时要自然,时时表露出对病人的关心、同情,征求病人所需要的帮助,使病人护士产生信任感,并能向护士倾诉内心变化。护士可通过与病人交谈及时捕捉信息,择时给与恰如其分的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的顾虑,稳定情绪,激发病人增长治疗的信心,主动乐观地与医护合作。

2.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的前提,因此护士应经常与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聊天的方式拉进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诉,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的解释病情[1],通过谈话去体会隐藏在病人语言中的感情和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

2.2 满足病人需求心理

晚期癌症病人有很多需求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情绪和行为,因此必须要认真观察病人的需求,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2.2.1 生存的需求。

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与病人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经常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作为医护人员,特别是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也要经常看望病人,给病人以鼓励,使病人感到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处处有温馨和关爱,使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2.2 生理的需求。

晚期肺癌病人,最大的特点是呼吸困难,憋喘加重,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低下[3]。很多病人出现烦躁、易怒、悲观失望、失眠、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护士及时了解病人思想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例如:一女性病人,64岁,入院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经1 a反复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出现一侧肺实变,另一侧也仅剩三分之二肺功能,并伴心包积水,病人咳嗽、憋喘加重、烦躁、睡眠差、情绪极不稳定,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当与病人聊天时,发现病人因病情反复,加之病情的发展影响睡眠而导致生活质量极度低下,病人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并暴露出自杀倾向,护士及时开导病人,向病人介绍与其患同样疾病的病友乐观对待人生的态度,鼓励病人尽可能放弃任何顾忌,寻求精神上的支持;及时对因施护,教会病人掌握几种催眠术,如数念珠、听轻音乐等,并给予对症治疗,使病人摆脱了失眠痛苦,重新又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

2.2.3 对疾病知识的需求。

多数病人认为应被告知诊断结果,护士可通过与病人谈心,在准确判断其心态及心理承受力的基础上,将诊断结果、预后及病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病人,并给与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痛苦,激发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但对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属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手术患者护士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顾虑,介绍患者和类似手术且已痊愈的病友交谈相信手术一定成功,并讲明如何配合完成术后的康复,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对于放化疗的患者,要耐心的讲解具体治疗方法,应用的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且反应是因人而异,放化疗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方法等病人急待了解的知识,以便让病人减少顾虑,做好充分准备,更好地配合治疗

2.3 疼痛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晚期肺癌病人由于肿瘤侵犯胸膜,大都伴随着疼痛,实施自控镇痛术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使用了PCA镇痛方法,病人往往又会表现出焦虑、烦闷、恐惧、伤感孤独和绝望心理,因此做好病人疼痛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丁毅等报道晚期癌症患者焦虑心理占91%,烦闷心理占73%,恐惧心理占37%,伤感孤独心理占14%,绝望心理占4%,不良心理发生率达9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