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问题成因分析

摘要:当今世界,在民族主义和因此而引发的局部政治、社会动荡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研究典型的民族分离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魁北克问题形成和演进的原因。

文章追溯历史线索,从社会文化心理、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主导因素等方面详细剖析了魁北克问题的成因

以期对魁北克问题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族裔矛盾;民族主义经济变迁;宪法危机;政治分离   魁北克位于加拿大东部,为加拿大第一大省。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2%,其中,81.2%的居民使用法语,[1]它是加拿大唯一的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省份,其语言、文化、传统和制度与加拿大其他地区截然不同。

该地族裔矛盾深种,法裔独立要求由来已久;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魁北克独立运动此起彼伏,两次公投甚至将魁北克问题推向了分裂国家的边缘。

在本文中将对魁北克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分析从以族裔矛盾为伏笔的民族主义、以经济变迁为基础的利益诉求和以宪法危机为线索的政治分离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一、以族裔矛盾为伏笔的民族主义   纵观历史,魁北克族裔矛盾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自从1608年法国人进入这片被称为"新法兰西"土地并取代原来的土著居民成为这里的主人,魁北克"不只是新法兰西的政治首府,它还是精神、文化和地理的中心。

在它的内部和周围形成了种族的、文化的、宗教的和语言的坚强向心力"[2](p60)。

随后,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英军击败法军,从此使得居住于此的6万法裔居民至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同时,为了巩固统治,1774年英国政府通过《魁北克法案》规定英国刑法和法国民法并行于此地、保留庄园制度、天主教得到官方承认、法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3](p32)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后,上加拿大省和下加拿大省分而治之。

此后又将其合而治之。

在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之前,为了捍卫民族利益,魁北克有过零星的具有民族意识的起义。

虽然这些起义均不成气候,但法裔民族和居于统治地位英裔居民的隔阂、冲突,甚至之后激化的民族分离运动,成为加拿大殖民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

加拿大法裔族群集中于魁北克,"作为法裔族群,保持他们的独特性并得到承认,已成为法裔加拿大人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

" [3](p84)长期以来,与英裔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是全方位的,比如以语言差异为主的文化差异,因不同的生产方式而造成的经济社会地位的悬殊等。

加上其居于弱势地位,便加深了法裔民族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使得法裔民族意识得以强化。

这种民族意识不仅体现在文化意义上,也体现在了政治和法律意义上,并进而演变为政治上的民族主义

1960年,让?勒萨热领导的自由党在魁北克省选举中获胜,以其为首的新政府提倡"法裔成为自己家园的主人",进行了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平静革命"。

这是魁北克民族主义的"一种新觉醒" [3](p94)。

之后长达四十年中,但凡魁北克人党执政期间,民族主义就被不断推向高潮,并向着民族分离的方向发展。

所以,族裔矛盾始终潜伏于加拿大的社会生活中,并发展成为民族主义分离行为。

二、以经济变迁为基础的利益诉求   魁北克问题的演化中,经济变迁改变了原有的利益诉求机制,积累了大量的矛盾。

有学者认为"魁北克分离倾向的加剧与其经济状况的变化密不可分"[4]。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改变经济生产方式而改变了魁北克的传统社会。

庄园制、农业生产在法裔加拿大人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天主教。

天主教认为:"法裔加拿大人的前途在农业,工业化和都市化是对家庭和宗教信仰的一种威胁。

"[5](P515) 19世纪末,英裔资本和技术大量涌入,魁北克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

虽然法裔仍然主导着魁北克的文化,但是英裔始终并且更加集中的主导着政治和商业活动。

据统计显示,到50年代末,法裔农业人口下降到魁北克总人口的13%。

[6](P136)其直接结果表现在至少三个方面。

第一,法裔英裔经济地位差距进一步拉大。

英裔外来者居于经济上层,而法裔在工业社会中被边缘化。

第二,法裔天主教势力和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对现状不满,民族主义的倾向加剧。

同时,新兴的法裔"新中产阶级"作为新兴力量,开始寻求新的经济政治地位,并对其政治现状产生了不满情绪。

这三个方面的结果通过强化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而加剧了魁北克分离倾向。

另一方面,魁北克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明显的分离行为。

首先,相对加拿大其他地区,魁北克经济仍然相对落后和脆弱。

比如,上世纪30至60年代,魁北克的人均年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而其失业率则高25%,税收率高10%—15%。

[7](P85)其次,魁北克大量的依赖于外部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它无疑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不可分割的一环。

最后,魁北克经济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经济的增长和下降交替发生。

这些因素使得魁北克民族分离运动是比较保守的。

魁北克人党从来没有明确的把民族分离作为口号,而是模糊化的以民族自治来推动事实上的分离

例如1980年的第一次公投方案"主权——联系":完全的主权独立,同时保留现存的经济利益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改变利益结构和联系,为政治因素的变化创造基本条件,而且"经济巩固了政治中几乎所有东西"。

[8](P378)但是,经济因素本身并不必然的引发政治变革,只有必要的政治时机和政治过程的应运而生才能最终造成政治结果。

同时,各种经济力量和经济因素的平衡和牵制,以至于形成经济的网络空间,给无处不交织于其中的政治问题注入了经济理性,从而过激或者过于明显的政治变革的几率大为降低。

魁北克问题目前的稍显冷静状况,正是这种体现。

三、以宪法危机为线索的政治分离   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旨在表达国家目标、形成政府结构。

它对于国家的稳定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

宪法的稳定往往意味着秩序。

但是加拿大却长期处于争议不断的宪法危机之中。

宪法危机主要与魁北克省的分离运动息息相关。

长期的英属殖民地历史使得完整意义上具有宪法性质的第一部宪法是1867年《英属北美法案》,它是有英国议会颁布,规定了联邦和省的权利。

但是有许多不明确之处,为日后的宪法危机埋下了伏笔。

而事实上,加拿大宪法危机的焦点在于魁北克的特殊地位是否得到法律上的许可。

60年代开始,魁北克法裔民族主义者呼吁:"在宪法框架内为魁北克谋求新的角色,他们要求明确的表明加拿大是由两个民族或两种文化组成的,魁北克作为法裔加拿仨人的家园,应该给予更大的权利来捍卫他们的利益." [3](P135)。

一直以来,魁北克法裔民族主义者认为:1867年,法裔加拿大领导人之所以赞成联邦体系,是因为他们相信在联邦中,魁北克能保留自治省的地位,就省内文化、教育、民法、医疗、福利等问题实现司法独立;他们设想魁北克会成为法裔加拿大人的家园,在这里会产生安全感;他们坚信由自己既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省政府会很好地捍卫魁北克法裔的利益。

[3](P134)   但是,他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而对"没有考虑到魁北克的特殊利益和感情"的宪法耿耿于怀。

1980年代的加拿大宪法至今只有联邦其他九省的签名,而魁北克的签名处仍是空白。

因此,魁北克法裔人士广泛认为,以前的制宪权在英国议会,现在的宪法未得到魁北克认可而由英裔九省决定,魁北克始终游离于加拿大政治权利之外。

事实上,魁北克人对加拿大联邦制政体的认同感不断下降。

而在争取法律上的特殊地位的过程中,魁北克人与联邦政府和其他省份进行了无数次修宪谈判,但终没有获得成功。

宪法危机围绕着魁北克人争取法律上的特殊地位的要求和对联邦政体的认同而与魁北克政治分离交织在一起。

这种特殊地位,在于作为与英裔民族平等的法裔民族地位受到认可和尊重。

但是,其他族裔(比如土著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自由可能因此受到侵害往往成为一种辩驳意见。

魁北克人这种要求特殊法律地位的呼声同时也助长了其政治分离

综上所诉,魁北克问题不仅是一个殖民时代的遗留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诸多文化、社会、心理、经济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它变得根源深刻而前途未卜。

但是,近年来,魁北克分离运动热度变得相对较低。

这很可能与1980年、1995年的两次公投败北;政党整合和政治轮替;诸如1999年《清晰法》之类的法律限制;经济发展和制约;以及联邦政府的积极应对,等因素有关。

如2006年加拿大总理哈珀(Harper)先于魁北克党团的"承认魁北克是一个‘nation‘"的议案,提出"魁北克人在同一的加拿大联邦中形成一个‘nation‘",并且在这个议案中明确强调"nation"是文化和社会学意义上的,而非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

[9]而目前反对魁北克独立的自由党仍然处于执政地位

但是,这都不标明魁北克问题得到了解决,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民族主义的危机依然潜伏在平静之中。

参考文献:   [1]孙卫华,刘彦龙.加拿大魁北克问题论析[J].世界民族,2004,(1).   [2]格莱兹?布鲁克.加拿大简史[M].山东大学,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2.   [3]Pitamber Kaur,Federalism and Political Separation[M].Souyh Asian Publishers,2000.   [4]孙卫华,刘彦龙.加拿大魁北克问题论析[J].世界民族,2004,(1).   [5]Barlet Brebner, Canada,A Modern History[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2.   [6]徐再荣.当代魁北克民族主义初探.加拿大民主与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7]储建国.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加拿大[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8]迈克尔?罗斯金,罗伯特?科,等.政治科学[M].林震,王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 朱毓朝.魁北克分离主义的挑战与今年来加拿大联邦政府在法律和政策上的应对[J].世界民族,2007,(4).   作者简介:李金花(1984—),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