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封闭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腹泻婴幼儿穴位封闭。

婴幼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以轮状病毒感染居多。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协作组讨论通过了分类法,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根据全国各地统计,婴幼儿腹泻约占总住院人数的12%~24%,农村发病高于城市。遇有治疗不及时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肠道外感染等情况,仍有死亡。一般医院病死率已降至约1%。笔者在临床治疗此病中观察到,用山莨菪碱(654—2)足三里穴位封闭配合黄连素口服,效果较为满意,现将59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9例患儿中,年龄2~6个月者14例,7个月~3岁者45例。发病时间在2天以上,排便次数每日4次以上。

1.2 诊断 患儿以水样便为主,带有不消化的奶瓣或食物残渣。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 ℃~38.5 ℃),腹胀,哭闹,轻度呕吐,精神差。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未见或偶见,无巨噬细胞。

1.3 治疗方法 654—2注射液0.2~0.4 mg/(kg·d),将一次量均分,分别注射于双侧足三里穴,重者每日2次。6个月以内患儿每日总量不超过5 mg。疗程1~4天。对于脱水严重者另给予补液处理。口服黄连素(常规用量)及对症处理。

2 结果。

显效38例,治疗3日后大便次数减为每日1次,成形,其他症状消失。有效18例,治疗3日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转为糊状或成形,其他症状好转。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

用654—2治疗期间,少数患儿出现面色潮红,约在用药1~2 h后自行消失。也有少数患儿有轻度烦躁,一般不需处理亦可自行消失。个别烦躁稍重者,用少量镇静剂即转安静。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