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记者要时刻处于“进行式” 进行时

作为21世纪的新闻记者本身就应从静态的总结式的报道圈子中跳出来,以全天侯的状态应对时刻可能发生的新闻时刻处于“进行式”。

要有一种开放意识,借助对当地人熟、地熟的“近水楼台”优势,立足本报,眼观八方。

人们常说:“报刊有级别,记者无大小”。

不管是哪一级媒体记者,只要深入生活,扎实采访,都可以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笔者所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虽然远离省城,交通不便,但由于地处“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又是湖北省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唯一民族地区,可谓是新闻资源富集的宝库。

作为地方媒体记者是“坐井观天”,满足于自身的报刊?还是闻风而动,主动出击,以一名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去作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笔者认为,作为21世纪的新闻记者本身就应从静态的总结式的报道圈子中跳出来,以全天侯的状态应对时刻可能发生的新闻时刻处于“进行式”。

从2003年10月到去年7月,当地仅突发事件先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利川毒鼠强毒死10人案”、“5・27清江大龙潭电站围堰垮塌事故”等。

在这些事件的采访报道过程中,我闻风而动,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本报报道任务,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以及湖北日报、羊城晚报、文汇报等100多家媒体也都在第一时间采用了本人提供的报道,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作为市州一级党报的记者,要有一种开放意识,借助对当地人熟、地熟的“近水楼台”优势,立足本报,眼观八方,遇到新闻事件发生,除迅速赶到现场弄清情况,获得一手资料外,还应当掂量它的新闻价值,把它放在全国、全省的范围来衡量和比较,而不是简单地考虑本报的报道。

2004年5月27日下午5时49分左右,位于鄂西恩施市城郊的湖北清江大龙潭水电站上游围堰,被清江上游来的突发洪峰冲垮,当时有4名民工在引水隧洞施工时失踪,下落不明。

与此同时,在电站下游的对岸,一辆接送幼儿园孩子的面包车被洪峰冲走,车上的12名幼儿、1名教师和1名驾驶员下落不明。

笔者得知信息,立即赶往出事地点。

在赶往事故现场的同时,及时向报社值班总编报告有重要新闻,并与新华社湖北分社取得联系,预约发稿

由于天黑雾大,又有小雨,能见度极差,赶到后只拍了几幅现场照片,赶紧找工程总监采访。

由于现场无信号,笔者采写的稿子在笔记本电脑上敲出并经在场的恩施自治州领导审定后,立即赶回城内发稿

发稿后考虑到失踪人数还在核实中,有必要再返回出事现场

此时,失踪人数已由先前了解到的15人上升到18人。

当即,笔者用手机与新华社湖北分社和本报夜班编辑取得联系,对先前数据进行修正。

11时30分,新华社湖北分社的电稿传到总社,随后,新浪网、人民网等多家网络和第二天的报刊迅速予以转载。

当晚拍摄的一组现场图片也被许多报刊采用。

作为地方媒体记者常常慨叹装备不如大报大台,没有关系难发稿

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

采访和发稿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条件同样可以创造。

另外,在新形势下媒体要满足受众要求、走向市场,真正有看点和卖点的新闻是不愁没有销路的。

何况大报大台的记者面对突发性事件,往往是“腿短”,真正赶到现场时,往往“水过三秋”,新闻价值已经不高了。

作为地方记者,常年生活在基层,只要真正钟情新闻事业,即使自费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数码相机也是值得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配备必要的设备才能满足现代新闻传输的要求。

在硬件配备的同时,我还先后与新华社图片总汇、中国日报图片网、中国新闻社图片网签约,确保重要新闻信息畅通。

2004年7月1日,长江上的第三十六座大桥――巴东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这不仅是恩施自治州的一件大事,也是湖北交通史上的大事。

通车当天中午,中国新闻社就将图片上网,新浪网及时转载。

采写的《巫峡天堑变通途,长江上又一座大桥建成通车》的消息被新华社编发。

硬件的投入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软件的构成需要一种责任意识和开放意识,以及一种良好的采编互动关系,只有硬件和软件最佳组合,才能收到最佳效益。

2004年8月26日,恩施市举行“首届中国魔芋节暨2004年土家女儿会”。

这种土家女儿会,魔芋唱主角的形式,别具特色。

当天新华社在服务专线发了我拍摄的一组图片通稿和与另一名文字记者合写的消息,中国日报第二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大幅彩色图片。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常教育我们,做记者要十八般武艺都会。

新世纪媒体记者分工不是越来越细,而是要求图文并重,做多功能记者,这在基层更是值得提倡的。

作为一名记者,拥有一定的文字驾驭本领,消息、通讯、特写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应当说不是很难。

但如果又能熟练掌握摄影、图象处理、图文传输就不容易了。

同样,如果作为一名熟练的摄影记者在放下相机的时候,能采写出好消息、通讯,就更难能可贵了。

2004年8月17日,湖北清江上游因有人用农药毒鱼,造成恩施自治州境内的利川、恩施两市被迫停水3小时,涉及三十多万人。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之约,笔者赶到现场拍摄了卫生部门在清江流入恩施的入口处每隔一小时监测一次的照片和恢复供水后居民正常使用的情景。

消息和图片被东方卫视在8月18日晚上六点半的新闻连线中播出。

2004年9月25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洞穴研讨会上,中法探险队向世界宣布了世界最长暗河和最大地缝在湖北恩施的消息。

此前,笔者多次深入沐抚、板桥一带,拍摄了《鄂西发现世界上最美丽大峡谷》和《中法探险队发现世界最长暗河出口在恩施》等多个组图,新华社发通稿后,被羊城晚报、云南日报、大公报等几十家报刊采用。

我根据现场采访的资料,又采写了3000多字的通讯寻访中法探险队的足迹,被恩施晚报、恩施日报和长江日报等报刊采用。

实践中我体会到,作为记者对电脑操作、图文传输应当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掌握,而敏锐的眼光、扎实的作风和新闻记者的良知则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湖北恩施日报社)。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