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总甙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以去势大鼠为 研究 对象,通过观察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山茱萸总甙骨质疏松症的 治疗 机制。 方法 :将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总甙剂量组,山茱萸总甙剂量组及山茱萸总甙剂量组。造模后,山茱萸总甙组依剂量每日灌胃给药。各组大鼠灌胃满3个月后取双侧胫骨和股骨,进行骨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山茱萸总甙剂量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变形和伸长率均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山茱萸总甙去势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指标有良性调整作用。

【关键词】 山茱萸总甙 骨质疏松 骨生物力学 山茱萸/药效学 大鼠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伴有骨的易脆性增加和骨折的易患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益肾养肝口服液”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着肯定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是山茱萸水提液,经临床观察发现,该制剂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自觉症状和骨密度,及血尿中骨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延缓老年患者骨密度随增龄而降低的趋势。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山茱萸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和机制,选用山茱萸主要有效成分山茱萸总甙作为研究对象,从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其抗骨质疏松症作用及机理作进一步的基础实验研究。 论文代写。

1 材料与方法。

毕业论文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取6月龄Wistar健康雌性大鼠共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剂量组、山茱萸剂量组、山茱萸剂量组。每组10只。 毕业论文

1.2 OP动物模型复制 各组大鼠均以3%的戊巴比妥钠1ml/kg,行腹腔麻醉,俯卧位固定。在背部中1/3处剪毛,用碘酒、酒精局部消毒皮肤后自腰椎沿背部正中线向下作纵形切口约2~3cm。沿肩胛线分别于左右两肋下剪开腹肌,可见位于两侧肾脏外下方呈粉红色的卵巢及紧密相连的子宫角,在子宫角上用线打两个结扎,切断子宫角,将卵巢摘除。假手术组仅摘除相当于卵巢大小的一块肠系膜,逐层关闭,缝合切口,术后连续肌注青霉素3d,5万u/只,日1次抗感染。术后所有动物在同一条件(室温19℃~24℃,相对湿度40%左右)用普通饲料饲养,自由饮水。

论文代写。

1.3 给药方法 术后第4d开始灌胃灌胃剂量按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比折算成大鼠等效剂量。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两组灌服蒸馏水20ml/kg,山茱萸组按人用量30g/70kg·d折算,山茱萸剂量组服用量为3.56g/kg(1.6倍等效剂量),山茱萸剂量组为2.16g/kg(1倍等效剂量),山茱萸剂量组为1.08g/kg(0.5倍等效剂量)。各组动物灌胃容量相同,均为8ml。每日灌胃1次,每周6次,连续灌胃3个月。

1.4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各组大鼠灌胃满3个月后断椎处死,各组大鼠在处死前10d和前1d分别按30mg/kg给予两次腹腔注射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进行活体四环素标记。处死后立即取大鼠双侧胫骨,并去除软组织。双侧胫骨经福尔吗啉固定后做生物力学实验。在WDW10KN微机控制 电子 万能实验机做三点弯曲实验,加载点位于胫骨上1/3处,两侧支点标距为24mm,试验机匀速加载,加载速度为2mm/min。

论文网。

1.5 检测指标 最大载荷——骨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力值。最大挠度——骨断裂前所产生的最大变形长度。最大应力——骨标本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最大载荷值。伸长率——在载荷作用下,骨标本的变形与标距之比,表示骨的塑性能力。 毕业论文

1.6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均以±s表示,用SPSS 10.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毕业论文

2 实验结果。

毕业论文

各组大鼠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挠度、伸长率比较,见表1。表1 各组大鼠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挠度、伸长率比较 毕业论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