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研究综述

摘 要:陈染的《私人生活》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研究者也多从女性主义视角和私人化写作这两方面来分析作品。与其他的女性作家相比,她这部小说孤独气质更加明显,所以有评论者从叔本华的哲学和卡夫卡的文学作品对她的影响来分析这种孤独内涵。

关键词:女性主义 私人化写作 孤独内涵。

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自20世纪90年代出版以来就一直受到评论家们的关注,有批判的声音,更多的还是赞赏的声音。这些年对于这部小说的评论主要集中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一批女性作家登上文坛,女性主义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而陈染作为一名公开表明自己女性主义立场的作家,她的《私人生活》自然会让更多的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进行分析。大家对于小说女性主义观点主要集中于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男性中心话语的解构,二是对女性地位的重新书写。具体来说,有的评论从小说女性意识的表现入手,提出《私人生活》的女性主义表现为“一是颠覆男权社会的父性权威,一是寻求与同性的心灵对话”。 [1]对于男性中心话语的解构,张俊芳在《解构“菲勒斯中心主义”——<私人生活>的女性主义解读》中作了详细的阐释,首先,倪拗拗的第一阶段成长是伴随着与父亲为代表的“男权话语中心”做抗争的过程。其次,通过书写与T老师的交往接触过程,彻底地颠覆和解构了男性处于性爱主体地位的历史,迸射出女权主义思想。对于女性地位的重新书写表现在小说中主要是对于同性的依赖以及女性情谊书写,也有评论者将其具体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母女情谊,二是女性同性恋情谊,三是宽泛意义上的姐妹情谊。”[2]也有从其他方面谈的,比如张晶晶在《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这一文中则从注重“我”的感受描写、对女性欲望的认同以及对男人形象的打破和对历史事件的自我角度叙述这四方面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女性主义内涵。

此外关于《私人生活》的女性主义研究还体现在关注女性命运的研究上,林进桃在《浅析<私人生活>中的女性及其命运》一文中将女性概括为三类:以一只眼的奶奶、无胸的葛家女人为代表的残缺的女性,以母亲与禾寡妇为代表的知识女性,以倪拗拗为代表的在两性对峙的阴影中成长起来的女性。这些女性都在默默承受着孤独、彷徨和异化,她们往往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制约,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私人生活》努力尝试的一个全方位的突围即是为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找一条出路,但没有答案。”[3]。

对于这样高调表现女性主义观念的作品也有批判的声音,邓晓芒在《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中就批判了《私人生活》由于缺乏真正的个体人格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而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现在看来这种看法也是有道理的,也许可以从中找出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无法产生伟大作品,陷入瓶颈的原因。

二、私人化写作研究

“凡以女性私人经验为叙述中心,大胆袒露女性肉体和心灵隐秘的写作,在一段时间内被称为私人化写作。” [4]275陈染曾说:“往昔的个人带有公共性,今天的个人却更多的是私人色彩,有了很大差别……而作为一个作家能真诚地退回到个体的内心……我以为这同样是一种弥足珍贵而深邃沉甸的文化承担意识。我的长篇新作《私人生活》这个题目,就是有意消解过去的那种所谓的宏大。”所以有许多评论者从私人化写作这一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黄河在《孤独的陌生人——试论陈染小说<私人生活>的个人化》中从三方面论述了小说私人化特征:一是淡化现实的环境,将人物封闭在回忆中;二是关注和书写“姐妹之邦”;三是自传色彩。王东旭的《浅谈陈染私人化写作的文学思想》则认为《私人生活》的私人化写作主要表现在书写孤独感伤的体验以及女性的自恋意识和女性情谊这两方面。有评论者认为这种私人化写作“使女性成长过程中那种私人性的体验,身体的感觉都得到充分铺展。它打破了男性垄断的写作格局,以独有的女性经验和女性视角畅所欲言”。[5]。

此外还有通过与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相比较来论述这种私人化书写的,比如梁春华的《女性私人体验的书写——比较分析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通过比较得出两部作品在四个方面的共同点:对孤独书写;对女性欲望的书写;把女主人公作为“女性崇拜者”进行书写女性神话的必然破灭都源于人格的不独立。

三、孤独内涵的研究

私人生活》中始终弥漫着一种孤独的氛围,就如陈染自己所说:“孤独是自然而然的”,它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有评论者认为对于陈染孤独显然是用以探寻人类生存困境和精神家园的一个特殊的艺术视角”。徐珊在《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中提到孤独小说中表现为两种情况分裂的自我和自闭。人分为内在自我、人际自我和社会自我,当“内在自我”在个人空间里获得高度保护时,她的人际自我和社会自我则在现实中被打击得鲜血淋漓,倪拗拗正是处在这样分裂的自我中的内在自我里,所以倍感孤独。而自闭则是身陷孤独中的女性所选择的自我保护的方式。

对于这种孤独气质产生的原因冯靖茹在《试析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孤独气质及其西方资源》中分析为陈染受到叔本华和卡夫卡的影响。首先是对叔本华悲剧哲学的接纳,主人公倪拗拗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学校里也与别人合不来,像个“带菌者”,始终处于群体之外。唯一与她比较处得来的伊秋也有身体残疾,和她相处融洽的禾寡妇,则是一个孤傲神秘的女人。最后,情人和母亲的离开,更加重了“我”的孤独感,现在只剩下自己和房间的浴缸。尽管身处近似病态的孤独中,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但是倪拗拗仍然坚持独享这一份孤独。这份孤独是关注人自身存在的孤独,她是要表现一个时代人们的“世纪病”。其次是像卡夫卡一样孤独写作小说中明确地提到了卡夫卡,母亲去世以后我一个人在沙发上看书,“记得当时我看的是卡夫卡的《变形记》”,[6]215而小说的主人公总将自己置身于封闭的世界中,她避免与世界进行对话,沉浸在孤独中,并乐于在其中绽放与枯萎,这与《变形记》是十分相似的。此外,死亡也是陈染卡夫卡悲剧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人在作品中都选择让人物用死亡来彻底解决孤独的生存境遇。

我认为陈染孤独意识可能也受到了存在主义大师克尔凯郭尔的关于孤独思想,即个人与众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四、比较研究

关于比较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与陈染的其他作品比较,如杨晓雯的《男性女性心灵史中的行动元对<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的男性形象分析》;二是与同期其他女作家的作品比较,比如周新颜的《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困境及评析——解读<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三是与外国女性作家文学作品的比较如倪坤鹏的《论<到灯塔去>与<私人生活>中的母女关系》。

第一种比较研究主要是对陈染创作思想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女性主义以及超性别意识的写作做论证材料。第二种比较主要是从女性作家的私人化创作角度来分析作品。而第三种目前为止只有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的比较,而且主要是通过作品中的姐妹情谊与母女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除了这四个方面,还有从精神分析视野[7]、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8]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9]来阐述作品的。当然关于《私人生活》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是关于私人化写作的概念是否准确的问题;其次,对于小说研究主要是采用西方文学理论来分析是否准确,小说反而成为了这些理论的例证;最后,研究没有找出陈染与其他女作家的不同之处,同样是女性主义,她的特点又是什么呢?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娜娜.女性意识的另类书写——陈染小说私人生活》解读[J].文学研究,2011(5).

[2] 张洁.女神的笑靥——从《私人生活》中的女性情谊看男权话语的突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4).

[3] 叶少芳.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6).

[4] 雷达.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5] 韩丽娟.幽闭与自我灵魂书写的统一——从《私人生活》、《一个人的战争》看90年代女性文学个人化写作[J].当代小说,作家作品新论,2006.

[6] 陈染.私人生活[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7] 师杰.从精神分析视野看陈染小说创作——以《私人生活》为个案[J].文学评论,2011(2).

[8] 马向前.“残缺”的寻找——解读《私人生活》[J].文学评论,2012(1).

[9] 甘挺.独白中的对话——关于《私人生活》的巴赫金对话式解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1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