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化改革背景下内部审计转型浅谈

【摘 要】内部审计要主动求变适应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

本文分析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带来的审计环境变化,以及新的审计环境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提出的更高要求,揭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可行的改进建议,以提升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方面的能力。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环境农商银行   一、内部审计审计环境变化概述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有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信贷业务风险加剧   农商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这类客户面临的经营风险陡增,间接影响农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同时,农商银行作为区域性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上存在集中度较高的缺陷,信贷资金往往集中于某些重点行业,面临行业风险时很难全身而退。

2.新兴业务面临新的风险   随着银行业传统存贷业务和结算业务的日趋饱和,农商银行相继选择在新兴业务上发力。

相比与传统的存贷业务和结算业务,新兴业务缺乏成熟内控制度的约束,存在内控盲点。

随着业务量的进一步增大,内审部门在开展新兴业务专项审计时,既缺乏专业的审计人才,也没有成熟的审计实践,难以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无法为新兴业务提供有意义的评价。

3.金融改革带来的挑战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金融行业正式步入卖方市场时代,农商银行必须在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上寻找最佳平衡点,在立足于有效风险管控的基础上,优化内控流程,抢占优质客户。

与此同时,随着利率市场的全面放开,金融行业的“价格战”已悄然打响,这将进一步考量农商银行的定价策略,农商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深化改革带来的审计环境变化,使农商银行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环境,也赋予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更高的使命,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和提升效益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二、内部审计薄弱环节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作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部分薄弱环节,难以满足审计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

1.内控制度建设尚欠健全   近年来,农商银行内控规章制度基本上覆盖到了各业务岗位、核心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但是农商银行制度建立和修订明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办新业务的现象也履见不鲜,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困境导致业务流程失去制度约束出现内控盲区,使农商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隐患,未结合本行社的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防范风险

面对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农商银行频繁通过“打补丁”修补缺陷的情况也履履发生,严重影响内控制度的约束力。

2.审计队伍建设缺乏重视   多数农商银行配备了较为充足的内部审计人员,但是,并未真正从内控角度出发重视内审队伍的建设,导致现有农商银行审计队伍建设无法应对审计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一方面,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内部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

审计队伍的人员大多没有接受?^系统的审计技能培训,很难从审计视角深入识别风险

难以进行有力的监督和合理的评价;另一方面,当前农商银行内审队伍建设缺乏综合性。

内审人员“偏科”现象严重,通常只擅长一种业务,对于其他业务了解甚少,难以对业务的全流程进行综合评价。

3.审计内容和方式不够丰富   纵观目前农商银行内审项目,内部审计很少涉及风险管理和经营效益审计

而且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往往通过对照制度审视业务流程,没有从制度层面深究内控措施的合理性,内审工作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层面,难以为农商银行防控风险和提升效益带来创造性的建议,无法为管理层从战略层面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依据。

与此同时,在审计业务量持续增大和风险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农商银行传统的现场审计方式暴露出明显的劣势,既占用大量审计资源又无法对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难以在事前防范风险

4.审计整改难以有效落实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商银行部分主管对审计监督存在认识偏差,错误的认为审计只是挑毛病。

仅仅对审计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整改,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导致同类问题履查履犯,影响审计效率。

而且,在整改过程中,内部审计常常会碰到“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形,特别是在责任人已调离原机构时,内审部门难以有效调动继任者的整改积极性,即使整改措施不力,也无刚性手段进行约束,严重制约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影响审计成效。

三、改革背景下的内审转型建议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行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内审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农商银行难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无法为农商银行带来效益的提升。

因此,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需要与时俱进完善薄弱环节,适应审计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

1.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保障业务发展   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是业务开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

农商银行的管理层需要重视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将制度建设覆盖到每个业务流程,切实做到业务开展,制度先行的原则。

要求业务管理部门在制度出台前进行充分调研,确保制度符合本行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制度“水本不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

业务管理部门还需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梳理,确保制控制度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农商银行要引导全行员工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工作中,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与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反馈,确保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实际面临的风险隐患以及不必要的过度控制,促进内控制度的逐步完善,为业务的合理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打造高水平审计队伍,夯实审计基础   为适应改革背景下审计发展的需要,农商银行亟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保障全行业务的全面开展。

首先,农商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加强审计人才储备库建设,为审计队伍的建设打牢基础。

其次,农商银行管理层还需进一步拓宽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将业务能力出众、工作责任心强的员工吸引到内审工作中,以此来充实审计队伍

最后,农商银行要为审计人员提供宽阔的后续教育平台,定期将审计人员安排到各业务部室和经营机构跟学,熟悉全行的各类业务流程,将农商银行内审人员打造成知识复合型审计全才。

3.创新审计内容和方式,提高审计成效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要“物尽其用”,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向风险管理审计倾斜,大力筑牢新兴业务风险的“防火墙”。

内部审计需要顺应管理层追求价值的经营需求,通过开展经营效益审计充分保障单位效益最大化。

另外,从制度层面探究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的合理性。

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管理层和业务管理部门,促进单位效益的提升。

4.建设审计成果转化平台,助推成效运用   审计成效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关键价值所在,如何构建审计成果转化的平台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农商银行要通过开办审计讲堂和编?Q案例汇编等形式营销审计理念,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管理层要支持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动,建立有效的整改约束机制,将整改落实情况与责任人的考核、晋升进行挂钩,严格控制整改质量,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四、结语   新形势下的审计环境既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要顺应改革的趋势,主动求变牢牢把握“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内审工作转型方向,早日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参考文献:   [1]尹春玲.审计环境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 2016(2).   [2]黄辉.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选择分析[J],经贸实践, 2016(9).   [3]康淑萍.论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J],财会学习,2017.   [4]张健欣.审?处理处罚力度对处理处罚效果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6.P27.   [5]姬燕燕.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