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顺差一定会引起流动性过剩吗?

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诱因是,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同时,其深层次原因是内部经济结构性失衡。近两年情况有所变化,货物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加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同时,由于吸收外资增长趋稳、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直接投资净流入对外汇储备增加贡献率明显下降,而间接投资和短期热钱流入的影响则显著加大。当前,应该在对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寻找一揽子综合治理措施。

关于流动性过剩外贸顺差关系的综合分析。

国际经验显示外贸顺差流动性过剩的关系十分复杂。

根据现代国际经济学原理,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国内货币市场存量不平衡的反映,当国内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时候,就会出现贸易顺差;当国内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就会出现贸易逆差。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有贸易顺差的时候,该国的货币市场会存在着货币流动性不足,而不是过剩。因为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货币供给代表着国内需求,货币供给不足自然就表现为国内商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进而形成贸易顺差。因此,贸易顺差恰恰不是国内货币供给不足的原因,而是货币供给不足的结果。同样,一国的货币供给过剩会导致国内需求过旺,从而引起进口大于出口,形成贸易逆差。

据研究,世界上贸易逆差最大的美国,却出现了比我国还严重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自“9·11”以来,美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约为3%,而广义货币年均增长率约为7%,后者是前者的大约2.3倍。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10%,货币年均增长率约为17%,后者为前者的1.7倍。所以,在此期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与此同时,印度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甚至出现了过热的势头,资产泡沫比较严重,自2003年以来股市狂涨近4倍,货币供给明显过剩,但同样也存在贸易逆差上升的情况;还有巴西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类似印度的情况。这说明,贸易逆差与流动性过剩并存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当范围内存在,在这些国家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仍符合传统理论。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贸易顺差与通货紧缩长期并存,也是与传统理论一致的,即货币供给不足与贸易顺差可以同时存在。

当然,近期我国、俄罗斯和某些石油输出国也出现了完全相悖的情形,即在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也伴随着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这种现象通常都出现在受经济全球化浪潮影响较大的新兴经济体,一定意义上显示了在新的国际条件下一国货币供给受到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大潮的影响。这也佐证了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十分复杂,简单归结为贸易顺差的影响证据明显不足,而将宏观经济的问题都归咎于贸易顺差,甚至把控制贸易顺差当做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可能是舍本逐末,不仅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反而会带来一系列新的负面冲击和问题。最大的风险是,在我国产能普遍过剩、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投资过快扩张的背景下,容易使经济陷入“日本式的通货紧缩”泥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贸持续顺差构成了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表1可以看出,1990~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额从110.9亿美元增至6099.3亿美元,增加额为5988.4亿美元。同期,除1993年外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累计顺差额达2910.9亿美元,占期间外汇储备增量的48.6%;而同期外国直接投资(FDI)净流入累计为4864.55亿美元,占期间外汇储备增量的81.2%,两者合计达130.8%。这说明,这一时期外贸顺差是仅次于FDI净流入的第二大导致外汇储备增加的因素。

但是,这一期间,货币流动性过剩现象却不明显或者还存在流动性不足。1995~ 2000年期间,我国外贸顺差明显增加,累计达1661.5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累计值1139.5亿美元的145.8%,特别是其中的1998年出现了创纪录的最大外贸顺差,当年顺差外汇储备增量的比重也同样创历史纪录高达857.6%,但宏观经济状况和物价走势都显示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即货币供给反而出现不足。在2001~2004年本轮经济增长期的前期,外贸顺差实际上是从1998年的高位逐步回落,当年顺差外汇储备增量的比重也相应呈现显著下降的态势,分别降至48.4%、41%、21.8%和15.5%的最低水平。

2005年以来外贸顺差和FDI净流入对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出现转折性变化。

2005年以来顺差外汇储备的名义贡献率出现了回升性转折,2005年达48.8%,仅相当于1990~2004年期间累计的水平,2006年升至71.7%;同时,FDI净流入对外汇储备增量的贡献,却由于吸收外资连续多年比较稳定,而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出现了显著下降,2004~2006年贡献率分别降至25.7%、27%和24.3%。两者合计对当年外汇储备增量的贡献率反而出现了显著下降。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以来,外贸顺差和FDI流入确实是引致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但并没有出现流动性过剩,反而在长达数年时间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

只是2005年以来情况才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外贸顺差流动性过剩并存的局面:名义外贸顺差出现较快增长,成为引致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表面上也成为引起外汇占款增加和货币供给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是据国内外机构预测,近两年贸易顺差中有大规模热钱流入,因此能够用外贸顺差和FDI净流入解释的部分实际不足50%,反而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主要是间接资本流入和短期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储备的剧增。据摩根士坦利分析,目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并滞留我国的热钱大约有3000亿美元,而且还呈有增无减的趋势。

2007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额为 1357亿美元,而外贸顺差为464.4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为158.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40亿美元,两项合计仅占外汇储备增加额的42%。央行的分析也表明, 2007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间接资金流入,许多企业境外融资结汇和外汇掉期交易是其中重要部分。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