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性质共存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 农村 金融 体系存在功能缺失、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等问题,不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对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作了较深入的探究,以期为 发展 多种性质共存农村金融体系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金融 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健全,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某一方面的金融力量是不现实的,必须发展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金融等多种性质金融,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满足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资金严重外流   1998 年以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从县以下行政区域大规模撤并分支机构。县以下地区基本上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 未撤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也多是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的失衡。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上收,并演变为单纯地吸收存款的机构, 且将吸收的大量农村资金通过上存流向中心城市和 经济 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在盈利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农转非”把资金更多地投向获利机会较大的非农领域,并以上存资金、网上拆借和购买国债等方式转移资金,从而造成了农村资金规模外流,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资本短缺。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二)农村信用社过度商业化   近年来,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在部分地区甚至成为唯一的金融机构,造成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目前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是基于解决其金融风险问题,改革都倾向于商业化, 小商业银行性质没有改变的迹象。商业银行提供农业生产的信贷支持需要有高利率的风险对价作为补偿, 而高利率对于农村农业发展更为不利, 与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利率的高企和金融供给的短缺又会给农村地区带来严重的金融效率损失。   (三)政策性金融发展落后   政策性金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投资领域或是投资数量大,或是投资期限长,或是投资回报率低, 而且投资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这些领域单纯依靠市场和商业金融是不能满足融资需求的, 需要政府的外部扶持。我国政策性金融, 其金融业务狭窄, 基本只从事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 在农产品的生产领域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则无所作为。   (四)商业性金融供给不足   具体体现在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的撤离和服务能力的不足。近年来, 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 机构网点大量从县域农村实行战略性撤出, 农贷资金日益萎缩, 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明显减弱。 代写论文      多种性质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一)政策性金融作为弥补金融市场失灵的有效工具仍然必要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政策性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金融萎缩是一种趋势,政策性金融的商业化运作也是一种 规律 。农业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根据市场原理和比较效益原则配置金融资源、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 它是为了弥补商业性金融不愿意或不能涉足农业领域而设计的一种融资方式, 是政策性金融的一种存在形式, 既有利于矫正“市场失灵”, 又有利于避免“政府失灵”。农业发展银行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肩负着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的重任。   (二)我国需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在我国,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这一制度条件下农户要规避农业生产经营的 自然 风险、市场风险,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着强烈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有其制度和经济基础。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世界各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商业性金融的有益补充。   (三)商业性金融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应该大力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必须有能力在没有政府干预和基本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条件下,为农户和 企业 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按照商业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在内部,商业性金融机构必须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在外部,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对这些机构形成正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应允许私人资本和外资参股或组建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健康的激励机制会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努力提供更广泛的贷款、存款和其他非银行金融产品,努力争取广泛的客户群。其结果是农户和企业得到更为及时、可靠和方便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使他们能够从事高回报的经济活动,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村福利水平的目的。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