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境界”说的文化背景及美学定位】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论文

关键词境界 化底蕴 活动 美学体系。

摘 要般认王国维境界”说是关学评论理论实际上以“境界”核心美学理论具有深厚化底蕴其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对世美学体系建构具有十分重要义。

《人词话》关艺术境界探讨实“境界理论补充。

世评价王国维境界理论般肯定其学评论价值认美学界并无多影响其实“境界”是王国维对国化深刻思考基础上创建概念而不仅仅是学评论标准。

《人词话》学评论价值是伟但是“境界”并不仅仅是王国维评论学使用概念王国维《人词话》以前论著已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境界”全部认识这种认识既有深厚化底蕴也有对人、对人与社会关系深刻思考《人词话》只不是通对学“境界”及学“境界”分析对他境界理论进行补充罢了。

事实上王国维境界理论创造了具有深厚传统化底蕴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对今天我们建构新美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义。

、“境界”与国传统化关系。

任何种理论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厚化背景“境界理论产生、发展与完善也不例外。

境界”国历史上是具有丰富化涵概念正确认识“境界”学说价值不能割裂“境界”学说与国传统化关系。

传统化境界”是国人生存和发展重要特征。

对国人思想和生存方式影响儒《论语》就提出了不层次生存和发展境界

儒肯定人性“食色性也”认追美食、美色是人生存种境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世;日常生活境界有“席不正不坐”“贤哉回也!箪食瓢饮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亦其矣”等。

修养境界有“质胜则野胜质则史。

质彬彬然君子”等。

然美欣赏境界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等。

社会政治方面儒提出了“五美”与“四恶”“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不教而杀谓虐;不戒视成谓暴;慢令致期谓贼;犹与人也出纳吝谓有司”等。

儒十分重视艺术审美作用认艺术境界要高生活境界《论语V述而》记子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乐至斯也。

”正因如儒认艺术应该有己境界“《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境界用概括就是“和”对世产生深刻影响。

道塑造国人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追“妙”境界

老子从他“无”学说出发提出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看法“道出口淡乎其无味”“无事无事味无味”。

庄子继承了老子思想主张“然”“无”“淡乎其无味”“天地有美而不言”。

对道“然”“无味”叶朗曾这样分析“无味”也是种“味”而且是高味。

……老子己也用“恬淡”这词所谓“恬淡上胜而不美”。

老子认如对“道”加以表述所给予人是种恬淡趣味。

晋代陶潜、唐代王维创作唐末司空图理论以及宋代梅尧臣、苏轼等人创作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这种思想从而国美学史和国艺术史上形成了种特殊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①。

“平淡”国美学史上是极高境界国古艺术重要特征就是追“韵外致”也就是不满足实有形象而追神韵达到种奇妙境界

境界”国化史上地位由可见从王国维系列著述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所受到影响。

王国维作考古、历史、语言、、诗词、戏曲等方面都很有建树学者接受叔华、康德美学思想基础上思考美学国化价值。

九�四至九�七年他系统地考察了国传统化将国传统化与他早期接受叔华、康德思想进行了比较深感国化具体、实就像国人特有品质“实际也通俗也”没有叔华、康德“抽象”弊病深感“境界”国人生活地位和作用产生、形成了关“境界”深厚积淀。

王国维从传统美学汲取了许多概念如“气象”“气质”“格调”“风骨”“兴趣”“神韵”等但是《红楼梦评论》以选择了具有深厚国化底蕴“境界”并且用这概念构建己美学体系。

可见“境界”说产生和发展与王国维对国传统化思考对人和社会关密不可分“境界”体现了他独特美学关体现了他对美学对象独特认识。

二、“境界”含义。

世论王国维境界”说价值多以《人词话》依据认“境界”是诗境“境界”说是关学评论理论“词以境界上。

境界则成高格有名句。

五代北宋词所以独绝者”“世无诗人即无境界”。

如就孤立地看待“境界”说免狭隘。

事实上王国维《人词话》还有许多论述说明“境界”不仅仅是诗境如“有造境有写境‘理想’与‘写实’二派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诗人所造境必合乎然所写境亦必邻理想故也”说明诗境外还有生活境;“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有境界

否则谓无境界”说明“境界”不独有形而且人心境地。

王国维前系列论非常明确地阐述了“境界”这些含义。

九�四年《孔子美育主义》通介绍席勒与孔子美育思想提出了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境界乃物质境界与道德境界津梁也”“人也境也固将磅礴万物以……境界无希望无恐怖无界争斗无利无害无人无不随绳墨而合道德法则”“人如则优入圣域社会如则成华胥国。

”②这里他提出“境界”有“审美境界”“物质境界”“道德境界”将己对美研究与人和社会“境界”结合起奠定了“境界”说思想基础。

从九�四年《红楼梦评论》提出“生活欲”到九�七年《人嗜研究》提出了“势力欲”阐述包括艺术“人嗜”。

《红楼梦评论》他把人“志”释“生活欲”艺术所以给人快乐“超然利害外”是唯能够使人超离物我关系给苦痛人生以安慰。

《人嗜研究》他称“生活欲”“势力欲”提出了“活动”对人作用。

他说“活动不能须臾息者其唯人心乎。

夫人心以活动生活者也。

心得其活动地则感种快乐反是则感种苦痛

苦痛非积极苦痛而消极苦痛也。

易言以明即空虚苦痛也。

空虚苦痛比积极苦痛尤人所难堪。

何则?积极苦痛犹心活动种故亦含快乐原质而空虚苦痛则并原质而无故也。

”③由“活动”及其“快乐”与“痛苦”引出“嗜”与“势力欲”。

人类生活既竞争而得胜矣是根欲(生活欲)复变而势力欲而使其物质上与精神上生活超他人生活上。

势力欲即谓生活欲苗裔无不可也。

人生唯由二欲以策其知力及体力而使活动。

其直接生活故而活动谓曰‘工作’或其势力余而唯活动而活动谓曰‘嗜’。

故‘嗜’物虽非表直接势力也必势力影或足以遂其势力欲者始足以动人心而医其空虚苦痛

不然欲其嗜也难矣”④。

这里王国维人类生活分“直接生活”和“嗜”两部分并且把人类直接生活和精神结合起指出“嗜”作用――“足以动人心而医其空虚苦痛”。

王国维把烟酒、博弈、宫室、车马、衣、驰骋、田猎、跳舞、画、古物、戏剧、学、美术、哲学、科学概归“势力欲”并将它们分四层次层是宫室、车马、衣二层是跳舞、画、古物三层是戏剧包括喜剧与悲剧四层是学、美术是“高尚嗜”。

王国维说“希尔列尔(今译席勒)既谓儿童游戏存用剩余势力矣学美术亦不人精神游戏。

故其渊存剩余势力无可疑也。

且吾人界思想感情平不能语诸人或不能以庄语表者学以无人与我定关系故故得倾倒而出。

易言以明吾人势力所不能实际表出者得以游戏表出是也。

若夫真正诗人则又以人类感情其己感情。

彼其势力充实不可以已。

遂不以发表己感情满足更进而欲发表人类全体感情。

彼著作实人类全体喉舌而者得闻其悲欢啼笑声遂觉己势力亦发扬而不能已。

故学言创作与赏鉴二方面皆以势力欲根抵也。

”⑤他把学作“人类全体喉舌”把“发表人类全体感情”作学使命把“者得闻其悲欢啼笑声”作“创作与赏鉴根抵”可见王国维对学境界推崇。

综上所述王国维境界”有三层基含义“境界”即生活人类种有“志”生活是不层次人不层次上对生活感受;二“境界”即人类共欲望人类通“竞争而得胜”“超越他人上”从而达到更高层次实现从基“烟酒”到普通宫室、车马、衣再到稍微高级跳舞、画、古物、戏剧直至高级艺术要。

三学境界代表全人类境界是高境界能够引领人低级嗜、消遣和游戏从而使人达到种崇高生活境界

这是王国维《人词话》前就已形成系统理论

三、《人词话》“境界”。

艺术发展史上境说理论与实践构成了艺术发展条重要线。

先秦期出现“象”这概念到了魏晋期化“象”到了唐代“象”已被艺术普遍使用。

唐代诗歌高艺术成就和丰富艺术验推动唐代诗歌艺术理论上对诗歌审美形象作进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新美学畴。

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各种境言外旨趣除了别如“洗练”等属修辞结构外其余都属境风格围既是对然、现实美展示与赞美又是对艺术风格描绘和欣赏。

南朝画谢赫提出“气韵生动”命题强调就是艺术创造形象候把画面形象通向作宇宙体和生命“道”从而达到“神”“妙”境界

但是王国维《人词话》没有使用传统义上评论学“境”他使用“境界”这概念正表明他对学思考不学身而学“境界”对学影响。

《人词话》以五代唐宋学主通对冯延巳、秦观、陶潜、元问、宋祁、张先、杜甫、李白、仲淹、夏竦、温庭筠、韦庄、冯延巳、韦应物、孟浩然、欧阳修、梅圣俞、林逋、晏殊、柳永、辛弃疾、秦观、周邦彦、姜夔、苏轼、谢灵运、吴英、张炎、纳兰容若、王维、陆放翁(按《人词话》出现先排列)等许多诗词作作品分析阐述了诗词作应该具备境界

首先王国维《人词话》充分肯定了作“境界”对作品定性作用。

“古人词写有我境者多然始不能写无我境豪杰士能树立耳”肯定是“豪杰士”境界; “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以衡古今作者可无误也”肯定是“”“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而形成“境界”;《人词话》还举出辛弃疾、苏轼、纳兰容若等人“境界”说明作“境界”作用“稼轩《贺新郎》词”“语语有境界能品而几於神者。

然非有故人不能学也”“东坡词旷稼轩词豪。

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效捧心也”“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风。

白石虽似蝉脱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纳兰容若以然眼观物以然舌言情。

初入原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

北宋以人而已”。

其次王国维《人词话》要作要有“高尚嗜”。

要通艰苦修炼发现生活高尚境界“古今成事业、学问者必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伊消得人憔悴’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回头蓦见那人正灯火阑珊处’三境也。

等语皆非词人不能道”强调就是诗人把握和领悟生活境界”艰难程。

二要真实、然“‘明月照积雪’、‘江流日夜’、‘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 “纳兰容若以然眼观物以然舌言情。

由初入原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

三要“忠实”不能“凉薄无行”“词人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

即对草木亦须有忠实否则所谓游词也”“东坡旷神白石旷貌。

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营三窟计其所以可鄙也”“《会真记》者恶张生薄�而恕其奸非。

《水浒传》者恕宋江横暴而责其深险。

人人所也。

故艳词可作唯万不可作儇薄语。

龚定庵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汝归。

’其人凉薄无行跃然纸墨。

余辈耆卿伯可词亦有感。

视永叔、希词何如耶”。

四要高尚不能“龌龊”“人能诗词不美刺投赠不使隶事句不用粉饰则道已半矣”“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

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

幼安佳处有性情有境界

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概宁世龌龊生所可拟耶”。

三要以“境界”引领“气质”、“神韵”。

境界’诗词作。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人唯兴趣。

羚羊挂角无迹可。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音、相色、水月、镜象言有尽而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探其也”有“境界”则有“气质”、“神韵”“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境界也。

气质、神韵末也。

境界而二者随矣”这里所说“境界”就是作“境界”。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人词话》关艺术境界探讨实王国维境界”学说补充。

王国维实际上是通对我国学艺术鼎盛期作作品分析告诉艺术怎样“不以发表己感情满足更进而欲发表人类全体感情”从而提升人类生活境界”。

四、“境界理论美学体系建构义。

境界”说以人具体生命活动依据思考审美人类和社会发展关系无疑是美学归宿对克美学研究哲学认识论片面倾向有定积极义。

美学与哲学关系如何这是十九世纪鲍姆嘉通提出美学这概念就明确了西方美学沿着这方向发展对我国美学界发生了深刻影响国学者如朱光潜、蔡仪、李泽厚等他们著述都有明白表述。

哲学认识论对美学发展积极义是十分明确使美学研究人质和人类基价值方面有了系列重突破。

但是也由导致长期以美学研究形而上倾向。

情形学界或多或少都有些体会。

也正因如许多学者都努力这问题。

应该说王国维创立“境界美学体系对我们美学研究形而上倾向有定启发。

王国维创立“境界”说前深刻反思叔华、康德等人美学思想深感其哲学空泛性和主观性评论《红楼梦》就对叔华学说进行了反省。

《静庵集》作序写道“旋悟叔氏说半出主观气质而无关客观知识”⑥《静庵集续编》做二序进步表现了他对叔华哲学态。

“余疲哲学有日矣。

哲学上说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二三年烦闷”⑦。

人应成美学关心王国维选取与国人具体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境界”构建他美学体系将人生命活动与存价值纳入美学研究对象使美学具有了更加具体和实特征。

根是王国维从化角美学发展发现定位这就使美学探人质具有了较多人价值。

美学既不是学作品评介也不是思想史更不是哲学、社会学而是所有这些化现象融合包括人类学、艺术史、电影研究、性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理论、心理分析、科学研究、社会和思想史以及社会学等各方面。

美学对这些化现象关正可以使美学走向化。

对国美学说建立化基础上美学体系更能从原上认识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及由带审美特征也必将把当代审美化列入美学视野包容人类化更多感性容引导人类正确对待艺术外政治、道德、科技、教育等化视野光美学人价值使美学真正成引导人类感情、生活健康发展科学。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李高杰(96)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学

① 叶朗《国美学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985年版33页。

②③④⑤⑥⑦ 《王国维集》3卷国史出版社997年版56页―58页7页7页―8页30页69页73页。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