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处理92例

【摘要】 目的 总结92例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处理。方法 全部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小导管插管、常规机械通气完成麻醉。结果 全组92例均顺利度过麻醉手术期,且术后苏醒较快。结论 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咽喉部敏感性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用同一通道的特点,采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芬太尼、中效肌松剂维库溴铵能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小导管插管利于手术操作,调整适当的呼吸参数,能保证良好的呼吸交换和供氧,术毕应用激素预防气道水肿,以保证手术麻醉顺利完成。

【关键词】 声带;息肉;麻醉;耳鼻咽喉外科手术

由于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咽喉部敏感性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用同一通道的特点,在麻醉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芬太尼、中效肌松剂维库溴铵,小导管插管全麻、常规机械通气完成此类手术共9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92例,其中男34例,女58例,单侧声带息肉68例,双侧声带息肉24例,年龄18~48岁,体重41~72kg,ASAⅠ~Ⅱ级,手术时间10~26min。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予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5μg/kg、维库溴铵0.1~0.15mg/kg、丙泊酚2~3mg/kg诱导,插入ID6.0~6.5气管导管,气囊注气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10ml/kg、频率14~16次/min、I∶E=1∶2。麻醉维持以静脉泵注丙泊酚4~6mg/(kg·h)。并记录术前、气管插管后、上镜时、术毕、SBP、HR、SpO2、ETCO2变化。

2 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10min,最长26min;所有病例在上支撑喉镜时,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经静注丙泊酚40~60mg后,血压渐下降平稳。其中5例上支撑喉镜时出现心动过缓,经静注阿托品0.25~0.5mg、加深麻醉后,心率逐渐恢复正常,所有病例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没有明显改变,术后苏醒亦较快。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麻醉过程中SBP、HR、SpO2、ETCO2变化,见表1。表1 术前、术中、术毕血压、心率、血氧饱度与呼气末二氧化碳改变情况。

3 讨论。

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手术时间较短,咽喉部敏感性高又具有丰富的迷走神经支配,麻醉要求有足够的深度,肌松充分,才能保证术野静止和预防心血管的应激反应,要求术后苏醒快。再且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同使用同一气道,在麻醉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