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

农林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 论文网。

【摘要】本文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理论,结合农林院校的特点,探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教学改革。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既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又熟悉国际商务背景,精通农业贸易规则的人才。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评价体系上进行一系列改革。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联盟研究问题的提出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ESP占统治地位的领域。教育部于2007年开始首次将商务英语专业正式纳入高校本科招生专业之中,并分五批次批准全国32所院校进行商务英语专业招生,这顺应了当今中国社会对商务人才的强烈需求,也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逐步转向注重应用的素质教育的结果。  然而应当看到这些获批的院校中,以外语外贸类院校为主,陆续在一些财经类院校开设,迄今为止农林院校尚未有获批者,如何将商务英语已取得的成果与农业院校的特点相结合,根据新形势和新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论文代写   2 课程设置的基本理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a)培养目标和规格;b)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c)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d)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将其简化为公式,可表示为:目标+过程与方式(即教学内容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  参照英国学者White(1989)课程的设置模式,可将人才培养模式用下列图式进行表述。需要从该学科知识的特性及社会与学习者的需求来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开展教学内容的甄选,实现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不同则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再来印证是否已经到达培养目标,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对培养的目标做出调整。   目标     过程 评价       方法  3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如将上述理论具体化,即:农业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设置哪些课程内容内达成这一目标?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培养?4)何种方式评价学生?   3.1农业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符合其知识的特性,要遵循语言教学渐进性原则,因此应分别设置短期和长期目标。具体到农业院校商务英语课程高级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又熟悉其商务背景,精通农业贸易规则的人才。而短期目标是帮助学生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逐步提高五项基本技能;从商务环境、市场营销、贸易、管理等方面提高商务分析能力;以及从本区域农业优势,国内农业发展状况,国际主要农产品国家的贸易特点,以及世界农业贸易规则等逐步了解农贸相关知识。此外,各个学校的目标应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该区域农业产业优势来,及本地区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现状。  3.2教学过程中设置哪些课程内容内达成这一目标?  Hughes(1995:9)指出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国内学者窦卫霖(2005)也曾建议对传统的听、说、读、写等基础课程进行内容调整,比如以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和商贸报刊选读等取而代之。笔者认为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商务英语开设的课程需要强调商务环境下的技能课。这样的调整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学过程更符合社会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