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会计问题研究

摘 要:投资者和监管单位要求将企业套期保值活动纳入会计披露范围,从而客观地反映企业套期活动的绩效及风险。但在套期活动会计处理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确认时间不一致和计量属性问题。套期会计准则的制定,规避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使得套期活动在财务报表中客观地披露。 关键词:套期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确认

一、套期会计的产生背景 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和交易量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同时,衍生工具的巨大风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墨西哥危机、巴林银行事件、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一连串风波和危机说明,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超前和监管滞后的矛盾已经严重困扰着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套期保值是企业使用衍生工具最为重要的原因。套期活动企业风险管理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套期活动可以减少或消除风险,尤其在物价和汇率波动的时候,套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各期利润平稳。衍生工具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提供了工具,但衍生工具本身的衍生性和杠杆性也使之成为“双刃剑”,巨大的风险往往使得不成功的套期活动企业带来巨额的亏损。投资者和监管单位要求将企业套期保值活动纳入会计披露范围,从而客观地反映企业套期活动的绩效及风险。 二、套期会计的特殊性 在套期活动中存在着套期关系,即使用套期工具对被套期项目的风险进行抵消。套期关系中的套期工具往往是衍生工具或其他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套期关系中的被套期项目是指企业面临公允价值变动或未来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影响,即具有风险敞口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预期交易和国外净投资。由于套期会计确认时间不一致和计量属性问题,套期活动成为了会计上的难题。 套期会计中存在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存在在会计报表内确认时间不一致,不能及时反映套期活动的损益的问题。如果不将衍生工具会计报表内披露,那么套期工具衍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预期交易或者确定承诺都不能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也就违背了套期会计的初衷。而如果作为套期工具衍生工具在合同签订之时便确认企业的资产而负债,而预期交易、确定承诺一类的被套期项目在交易发生的时候才进行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成功的利用衍生工具规避了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在财务报表上所显示的是收益更频繁的波动,却不是企业盈亏的真实情况。 另一方面,套期会计中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计量属性很有可能不一致。公允价值衍生工具唯一可行的计量属性就是公允价值。而被套期项目一般为商品、存款借款等金融工具。如果是商品,则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如果是原生金融工具,有可能采用历史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双方就出现了计量属性不一致的情况,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在损益表中反映,而被套期的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却没有反映出来,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企业套期活动企业经营的影响。 例如,某一铜加工企业预期购买100吨铜,因而该企业与供货方签订一份数量为100吨、价格固定的确定承诺。为规避铜价格下跌而使企业受损的风险,该企业签订一份以固定价格出售100吨铜的期货合约,以便对铜的价格风险进行套期。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在确定承诺所承诺的交易未发生前,确定承诺是不能被确认的,铜的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损益自然也不能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确认;而期货合约为衍生工具,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合约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直接在当期计入损益,这就产生了确认时间的差异。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