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选择”的湍流区:完全湍流区

我们常因害怕承担后果而放弃选择,随波逐流。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一种选择都蕴藏着机遇选择的结果其实靠自己塑造。

人生无处不选择

电影《猜火车》中有一段著名的台词:“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

选择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唱机,电动开罐机。

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

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

但我干吗要做这些?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

理由呢?没有理由。

”依稀记得当年听到这番话时,我心里感到的不安。

我觉得生活仿佛张开着一个血盆大口,正在用许多无从选择的“选择”吞噬我的生命能量。

无论人生处于什么阶段,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到哪所城市,做什么工作,交怎样的朋友,买哪里的房子……我们随时面临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岔路口,表面上看来每个路口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意味着我们在行使可贵的自由,在创造仅属于自己的未来。

可是,选择有时候却令我们心情沉重。

“握着烟斗思考”的哲学家萨特说,人的自由就是选择,而我们选择的同时必须承担因之而来的全部责任。

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根本无法确定自己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合适,因此我们会被这样的自由吓住。

比尔・盖茨说:“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选择

”这容易使我们赋予每一个选择以强烈的命运感;有人说,“命运就是你身边的人”,这使得我们选择伴侣时充满了恐惧感;而俗话又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令我们在做一些决断的时候举棋不定;魔法学校的校长对哈利・波特说,“决定你是谁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这让我们在面对所有的岔道时充满了惶然。

我们害怕未知的东西,害怕迷失自己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现代人有“逃避自由”的倾向,总是试图放弃自己的个性,让自己融入到一种更主流、更市场化、更为多数人所认同的生活中去,以使自己在成为“无名大众”的同时摆脱孤独和恐惧,获得一份心理上的安全感。

就像电影《猜火车》中说的那样,选择所有人都选择的东西――可是,“你别无选择”其实等于不选择

相信很多人在面临选择时会产生无措的感觉,甚至会暗暗寄希望于某种超越于自身的渺茫玄虚的东西来替自己决断无论那是偶然还是必然都无所谓,而只想把这份自由心甘情愿地交出去。

比如,抛硬币;比如,求神拜佛;比如,渴望获得某种来自更高存在的暗示或启示。

自己也曾经干过不少这样的傻事,在面对不同选项无从决断时,常常听任事态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行,或者等待外力的介入帮助我下定决心。

然后,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可以用“被逼无奈”、“不得已”等借口来获得安慰――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被规定好的,那么我们就无所谓选择,也无需为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

这种“不选择”可以被美化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但究其实质却无非是想要逃避选择相伴的责任罢了,是“逃避自由”心理在作怪。

萨特说过,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的选择是最糟糕的一种

正如弗罗姆所说,逃避自由一种最坏的选择,因为这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是心理的病态。

如果允许我适度地用一下另一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观点,逃避选择逃避自由、无力做出决断的人,其实是在无限延宕“同一性危机”,使自己始终处于自我意识的湍流区。

而生命,就在消极被动制造的混乱中被空自消耗。

更通俗一点儿说,我们之所以逃避,是因为选择本身的重要性被不恰当地夸大了。

有一些貌似深刻的观点显然在误导我们,如什么“成功不在于机会而在于选择”、“人生命运就取决于你一刹那所做的决定”之类。

我们自由意志就这样被选择所带来的可能性后果压垮了,所以我们宁愿当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可事实上,风险绝不会因为种种延宕和逃避的策略、不会因为自欺欺人的祈祷而减弱,恰恰相反。

但凡面临什么关口的时候,我也是不断地提醒自己无论我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比不做任何选择要好。

我记得多年前读过温元凯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说,哪怕我们做出的选择最终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那至少也让我们知道了此路不通,知道了自己适合做什么。

可是如果什么也不做呢?只会比选择错误更加一无所获。

我还是相信,无论成功与否,人生并不是策划或设计出来的,因此没有必要让每一个选择超载,承担它所不该承担的心理压力。

近来我读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一篇演讲,其深谙人生三昧的智慧令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他肯定选择的意义,也能体会今天很多人所面临选择困境,但他更着力指出的是:每一种选择都有自己机遇

他说,他本来几乎注定要学医的,由于阴差阳错,最终成了一名机械工程师。

但其实这两种选择并没有本质差别,每一个选择中都包含着自身的机遇,都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只看你如何将你所做的选择进行下去。

他建议大家在做选择时不要过于思前想后,因为选择的将来是逻辑推断不出来的,一个人真正需要思考的,是选择之后如何去挖掘其本身所蕴藏的机遇

图/李景山 编辑/张鸣。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