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扎格雷钠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药物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以治疗后的欧洲卒中评分(E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GCS评分差异显著性(P0.05),2周后治疗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21天后,治疗组ESS评分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性(P0.05)。在用药安全性上,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 奥扎格雷注射液对改变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供血较其他传统药物比较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早期脑梗死;疗效;安全性。

奥扎格雷钠为近年应用于临床的特异性强力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本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用奥扎格雷治疗脑梗死,与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对比观察疗效,其安全性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选择与分组。

共有40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和CT、MRI(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病诊断标准)确诊。入选病例的欧洲卒中评分80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2分,且排除了合并有明确精神疾病、严重脏器病变进展或终末期、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疾病、颅内动脉瘤或动脉畸形等合并症患者治疗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4~84岁,平均(70.4±10.2)岁;治疗距发病时间(15±7.9)h。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5~81岁,平均(71.4±9.2)岁;治疗起始距发病时间6~12h。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既往史、积分和两组治疗起始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给药方法。

发病12h内完成筛选分组,入选病例开始治疗对照组: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q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qd。两组疗程均14天。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脱水、抗炎、醒脑等治疗方法。

1.3 疗效观察。

对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于用药前、用药14天和21天分别测定患者的ESS,并观察了两组患者于用药前、用药7天与14天的GCS及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安全性评估。

临床安全性分析只要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基本生化指标的治疗前后动态变化。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40例患者中,对照组1例死亡,而治疗组中0例死亡,2例治疗中自动出院。上述病例未纳入统计分析。用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GCS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后7天,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CG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考虑与脑梗死急性期脑损害加重有关。两周后治疗组的CGS评分进步非常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后对比中,两周后治疗组的CGS评分进步明显(P0.05)。而对照组进步较慢(P0.05)。本部分结果提示,奥扎格雷钠提高了CGS评分,促进了脑梗死患者的意识功能恢复。在两组患者的ESS观察中,治疗两组的ESS评分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ESS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21天时,治疗组的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21天时E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组的ES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奥扎格雷钠明显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ESS评分,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

2.2 安全性分析。

对照组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红细胞计 (RBC)、血肌酐(Cr)、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球比值(A/G)、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清氯(C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明显高于正常人数值,可能与选择病例系急性期脑血管病应激反应有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天的治疗组与对照组WBC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前后的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性(P0.05),提示可能与重症脑梗死急性期应激反应有关。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高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新近的资料提示,局部血管闭塞后的8~10 min内,局部缺血的中心区脑组织就开始发生不可逆坏死,周边逐步形成半暗带区。随着缺血的延续,坏死灶不断蔓延扩大。超期的缺血性半暗带区脑保护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损伤的神经元活性,延长缺血区脑组织耐受性,有助于逆转或减轻脑损害。所以早期的脑保护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越来越显得重要。奥扎格雷钠是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血栓素合成,减少TXA2生成,同时促进PGI2的产生,使血栓形成过程受到有效地抑制。吕红星等[1]研究表明奥扎格雷钠尚能改变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粘滞度,降低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本试验观察一致。另外,奥扎格雷钠还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有利于阻塞的血管再灌注,同时改善半影区(梗死灶周边缺血区)血运,抑制梗死扩大,从而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黄兴汉[2]研究表明奥扎格雷钠在动物实验中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引起梗死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还对脑血管痉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比证实奥扎格雷钠较传统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另外,奥扎格雷钠还可影响和调节血脂代谢,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管壁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因此,奥扎格雷钠能从多个环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病因进行干预。本试验临床观察表明,奥扎格雷钠能迅速改变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较其他传统药物有较明显优势,且通过观察发现,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红星,刘鸿雁,张国莉,等.丹奥治疗脑血栓形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8(1):57—58.

2 黄兴汉.奥扎格雷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山东医药,2002,42(14):40。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