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香药文化浅析?

【摘要】香药在我国使用历史久远,在防病治病上有独到之处。

文章对黔东南地区饮食中部分药食两用的香料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后续黔东南地区香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5682.htm  【关键词】黔东南香药;茴香菖蒲   一、绪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境内居住着苗、侗、汉等36个民族,全州户籍人口477.73万(2016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0.3%,其中苗族和侗族人口较多,分别占42.5%、29.5%。

地区丰富的药用资源,各少数民族在对抗该地区恶劣环境下形成的病魔时,形成了独特民族医药。

香药是指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经燃烧、煎煮、研磨、加热能产生香气或是虽没有特殊香气但是也被人们习惯使用香药的药物。

香药能治疗多种疾病,在预防感冒中也有较好疗效。

2010年出现甲型H1N1流感时,黔东南州卫生局和红十字会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在雷山、台江、黄平、施秉、锦屏五县的中小学(共计161538人)实施苗药防感香囊的佩戴,以预防感染流感病毒,结果雷山、台江、施秉、锦屏无1例流感患者,黄平县发病率下降到0.32人/10万人。

充分肯定了苗药防感香囊预防流感的功效,疗效确切且使用方便。

二、调查研究   上述香囊黔东南新华大地民族医药开发公司研制的,包括莴嘎勒、榜莴芜、佳莴姣米等11味苗药。

但在对黔东南部分地区进行民间调查时很难发现有香囊使用,但他们在饮食上频繁使用多种药食两用的香料

现在,西医不断的侵入,加上黔东南世居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对医药知识缺乏记载,主要靠口授传承,以及传承人的不断减少,使得很多医药知识在世上绝迹,香囊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慢慢的消失,而将一些常用的药食两用的香药用在饮食上,也许可从饮食使用香药窥探出香药文化的一二。

黔?|南地区几种常用的香料的调查研究:   据研究显示茴香菖蒲(A.maerospadieeus F.N.Wei)在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地区饮食中被广泛使用,当地多数人叫为山柰,在榕江县故衣村268户中只有8户没有在自家房门前种植山柰,可看出山柰在当地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山柰具有特殊的香味,当地人在做腥味较重的牛、羊、鱼肉时用其去除腥味,在平常做菜时也用来作香料,但不直接食用。

化学实验显示黎平、从江、榕江三地的山奈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草蒿脑,它具有较好的抗致病菌和抗食性腐败菌活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利消化、杀菌、刺激胆汁的流动、促进食欲、健胃醒脑等功效。

黔东南是出了名的嗜酸地区,其中酸汤鱼是当地特色菜之一,而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是他们做酸汤鱼必须的香料

他们认为在农历六月初六采摘的木姜子是最好的,不仅做香料最香,且预防和治疗痧病也是最好的。

木姜子使用主要有木姜油和直接使用两种方式。

它还被用来治病,据《贵州民间药物 第1辑》记载,可治消化不良、胸腹痛、疔疮、水泻腹痛、发痧等。

木姜子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其中部分的挥发性成分有抑菌、止咳、平喘、祛痰等功效。

棰油子也是黔东南地区常用的香料之一,用的是其种子的外壳,植物学名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 (A.Juss.)Hartley)。

是当地特色菜牛瘪、羊瘪必须的香料,在做菜时先用油爆炒一下。

吴茱萸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中草药之一,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能治阴毒腹痛、治吞酸、疝气血痢、开郁化滞、喉舌口疮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吴茱萸有镇痛、降压、抑菌等药理作用。

鱼香草,学名留兰香(Mentha spicata Linn.),其自身能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鱼香味,所以在很多地方做关于鱼的菜肴时用作香料,也是黔东南地区做酸汤鱼必须的香料,在很多农户房前屋后都有种植。

除做香料,还可做药用,《贵州芳香植物》记载可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胃肠胀气、全身麻木及小儿疮疖等症。

鱼蓼也是黔东南地区做酸汤鱼必备香料之一,学名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具有独特的清香,可提升菜肴的口味,在煮酸汤鱼时切好放到汤里即可。

该植物在当地主要生长在田埂上,水沟边等地。

它也有多种药用功效,据《中华本草》记载,可治疗泄泻、跌打损伤、湿疹、风湿痹痛、湿滞内阻等症状。

三、总结   苗族防感香囊在预防感冒上有一定疗效,目前在黔东南地区民间对香囊使用较少,但在平时的饮食中对药食两用的香料使用较多,在增加菜肴口感的同时发挥一定的效用。

平时常用的山柰、木姜子、棰油子、鱼香草较为特别,除了这些还有藿香、薄荷、鱼腥草、花椒、八角、干橘子皮、野花椒等常用香料

所以是不是可以猜测可能是香囊发展中逐渐被简化到日常饮食中。

各民族的香药文化都是我国香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黔东南州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之一,各民族长期的接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医药文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邹顺,王华南,李玮,万琦.苗族常用香药本草的整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2):4—5.   [2]金鸣昌,晏志,郭伟伟,等.苗药防感香囊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应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6):63—64.   [3]石本钰.黎从榕地区习用芳香植物挖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   [4]项昭保,陈海生,夏晨燕,等.木姜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中成药,2008(10):1514—1516.   [5]李雯婧,李国军,王智,等.吴茱萸挥发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10):16—1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