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十一五”非遗工作总结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保留着民族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传递着民族情感。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文化血脉、维护精神家园、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松阳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松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坚持不懈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挖掘、整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一、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松阳县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资源极具特色,形态丰富。2008年开展的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线索3.6万多条,经整合、筛选,形成2000多份调查表,项目涉及17个大类,包括方言、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游艺、传统体育、医药等等,遍布全县各处。这些从先民们那里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凝聚着松阳人民的聪明才智,无不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情感追求,无不体现着松阳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文化创造。  

二、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由于受现代化、城市化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许多千姿百态的民俗濒临消失,不少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为留住历史的记忆,让文化土壤和精神家园不遭损毁,松阳启动了“非遗保护工程。  

1、国遗松阳高腔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将剧团演出纳入送戏下乡范畴,促进演出正常开展。松阳高腔剧团仅在春节期间,全县各行政村巡回演出达20余场。与此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文化遗产日期间,通过汇演、展示、图片等各种形式,使公众更了解松阳高腔的丰富内涵。2010年,全新编排的松阳高腔《叶法善除白羊精》和《张玉娘》,其中《玉娘喜相会》选段在我市进行了展演;松阳高腔——火珠记参加第五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传统戏剧展演活动,荣获了“优秀传承奖”的好成绩。  

2、继绝传薪,加强保护我县于2010年完成《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编辑撰稿出版工作,集中展现松阳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继续扶持和推进传承基地建设,不断创新对非遗项目的扶持机制。村级基地承担专业性较强的传统表演为主,传承基地学校利用教学的场地、设备和庞大的受教育者等资源,承担普及、培训推广为主,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3、构建传承体系。我县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服务月活动,每年春节和年中安排对传承人进行一次走访,并召开非遗传承人座谈会,带去省、市、县政府《新春慰问信》和慰问金。同时结合非遗资料的收集完善,安排电视台和《新松阳》的记者对传承人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丰富非遗档案资料,提升现有非遗项目的等级。现各传承人都有了自己关门弟子,师傅一心带徒弟,徒弟虚心向学,进步很快。尤其是松阳高腔,通过传承基地老师的传帮带,小弟子们学习兴趣浓厚,表演技艺已逐步上路,已在学校、村居等多种场合登台表演。我县非遗传承领域的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公认,一批新的传承人,不但技艺突出,且在当地有了较大影响力。  

并且在2006年,成立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2008年4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领导小组;2009年,成立了松阳县“非遗保护中心。这些机构全面承担并开展“非遗”发掘、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的逐步建立、健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保护成果显著。

为了做好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试点普查工作,自2008年4月开始,我县成立了非遗普查领导小组,汇集了一批专业干部,全力投入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过近半年的辛勤努力,基本摸清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范围、区域特色及传承情况。通过普查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量较前有了比较系统、完整、详尽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记录。特别是由文化馆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内容丰富,表演手法古老,许多是尘封数年才挖掘出来的,让领导和观众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通过对“非遗”的挖掘抢救整理,一批批独具文化魅力的瑰宝,在世人无比惊羡的目光中大方异彩,跻身各级“非遗名录。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原生态松阳高腔,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省级名录的有8项;市级名录的有18项;松阳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项,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抢救保护了一大批优秀的“非遗”项目。  

松阳县的民间艺人也在“非遗”抢救工作中被发现并重拾其价值,因其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和贡献获得荣誉。其中经各级文化部门认定的,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有3人,省级有17人,市级有28人。  

同时,松阳还开展了传承基地建设,建立了周安、白沙岗、玉岩中学等5个传承基地;进行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使“非遗”资料库不断充实;不断创新对“非遗”项目的扶持机制,实施演出场次补助和濒危剧目恢复奖励补贴政策;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组织开展非遗表演艺术大展士,并选送非遗项目参加省市各级各类展演,组织各类征文活动等等。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的开展,使松阳的一批“非遗”项目重现勃勃生机。  

目前,我县已成立了县非遗办和县非遗中心两个组织领导机构。县非遗办履行监管、保护规划、传承基地建设等职责。县非遗中心履行非遗普查、资料收集、各级非遗项目申报、传承人跟踪辅导等职责。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