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法官事件 [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舞台之大,能者为先]

4年零7个月   48岁的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8年前的9月10日,一队身着正装的荷兰骑兵卫队簇拥着金色、黑色的马车隆重地到达中国驻荷兰大使馆,迎接一位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新朋友。

时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薛捍勤身着一袭红底嵌金色丝绒的传统旗袍,优雅地踏上马车,前往荷兰女王所在的王宫。

按照荷兰当地风俗,每逢大使递交国书,荷兰女王就将委派内侍在骑兵卫队的护送下,引领金色和黑色马车各一辆到使馆迎接大使和参赞,递交国书后,再以同种方式送回使馆。

这个仪式的完成,象征着薛捍勤荷兰的外交生涯的开始。

那一年,她48岁,已经从事了十几年的外交工作和国际法研究。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很难在各种媒体报道里看到薛捍勤的身影,或者读到她的故事。

作为一名外交官,处事低调成为首要的行为准则。

就外表来看,她也许和一般的职场女人没有什么不同,着装得体,举手投足恰到好处――这样的印象来自于她参加多边会谈或外交事务时留下的照片中。

而在《中国日报》对薛捍勤的视频采访里,我们终于可以看出一名资深女外交官国际法专家在谈到工作时的专业。

她英文流利,言辞清晰而有逻辑,尤其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及人民主权的话题时,她的话语自然而然地就铿锵起来,面容温和却掷地有声。

薛捍勤荷兰的任职仅有4年零7个月。

2008年4月7日,全荷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在海牙五星级皇冠假日大酒店为薛捍勤及其丈夫何进举行了小型的欢送会,她的下一个征程是任职中国驻东盟首位大使

在接到任命时,薛捍勤用“一惊一喜”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惊”是没想到履行外交部这个新设要职的第一人是自己,“喜”是多年奔波在千山万水之外的自己可以近距离地为祖国工作了。

”而在历任亚洲国际法学会会长和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后仅仅2年,薛捍勤再次离开祖国,“回”到了荷兰

从北京到海牙   从临“缺”受命到高票连任   面向北海的海牙荷兰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其行政首都,在其郊外有一座灰色花岗岩做底座,由红砖砌成墙壁的哥特式坡顶建筑――和平宫,也就是联合国国际法院的所在地。

法院门厅内厅廊宽敞,墙上悬挂着著名法学家的画像,楼梯旁陈列着各国赠送的礼品,法院门外则分布着来自192个联合国会员国的192块“世界和平石”。

薛捍勤,成为了其中一枚来自中国的“美玉”。

薛捍勤之前,联合国国际法院的舞台上已经出现了6位来自中国的法官,皆为男性,最早可追溯到北洋时期的王宠惠。

出任国际法委员会主席,对于薛捍勤以及中国人而言,已经是一大荣耀。

而在2010年5月28日,时任中国籍大法官、83岁高龄的史久镛辞职,国际法院席位出现空缺后,薛捍勤成为了“补缺”的大热门。

国际法院内部,国际法委员会主席历来是大法官的热门人物。

去年6月29日,薛捍勤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国际法院选举会上,以联大150票和安理会15票的高支持率当选为国际法院法官,成为首位中国籍的国际法院法官

“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主要国际司法机构的工作中,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在选举结束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她说道。

2个半月后,她身着庄严黑色大法官长袍,与其他十余位法官一同步入和平宫内,在现场约100名各国外交官国际法学专家及来宾的注视下庄重宣誓:“我将光荣地、忠诚地、公正地、尽责地履行我作为法官的职责,行使我作为法官的权力。

”这样历史性的一幕令国人振奋,也令当地的国际法人士欣喜。

一位在现场观礼的来自荷兰本地国际法研究机构、名叫克罗斯的女士笑着对采访镜头表示:“我很高兴看到国际法院迎来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法官

”   在选举成功到正式就职的2个半月间,薛捍勤抽空回到国内,依然一如既往的低调,丝毫不提所谓的“工作前景”、“工作目标”。

“我还没有开始新的工作,不方便发表任何个人言论。

”但她并不同意“国际法”离普通人很远,在《中国日报》的视频采访中,她用了整整17分钟的时间,生动而详实地解释了国际法的意义。

国际法的体系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发展而来,很长时间内,广大的亚非拉国家、非基督教文明未被包括在内,亦未被视为平等主体,这种情形直到二战后才改观。

改革开放那一刻开始,我国老百姓其实就在接触国际法

国际法实际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社区的垃圾回收、太阳能节能等环保措施实际上来自于国际上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薛捍勤再一次“公然”出现在普通人视线里,是在11月10日的国际法院法官换届选举会上,她获得了安理会15个成员全票支持,在联大投票中获得192张有效选票中的162票,高票连任国际法院法官,任期9年。

从女强人到家庭主妇   行走在“双重的男人世界”   “哪天你看见我挎个篮子去买菜,不要有任何的奇怪。

薛捍勤说。

她的职业在常人看来,是“阳刚气”过重、很男人的职业,但她不喜欢“女强人”这项光环。

薛捍勤曾这样告诉采访她的记者:“公众对外交官的理解多少有些抽象。

”言外之意,外交官们同样也是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出现在公众场合总是高贵、得体的薛捍勤,也会因为家中装修的细节问题和丈夫发生争执。

“我不喜欢别人叫我女强人。

”她说,类似“铁娘子”、“女强人”之类的说法,表明人们认为女性取得的成功是“非正常的”。

作为一位著名的女外交官,资深的国际法专家,薛捍勤颇有些自嘲地表示,她确实进入了“双重的男人世界”。

但她同时表示,二战后,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大量的职业女性也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非常重视对女外交官的培养,中国女外交官出现在各种国际外交舞台上,成为外交战线上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大使和大法官的脑子里并不只有“国家大事”,身在海牙薛捍勤密切关注着国内的大小新闻,在回国参加中国与东盟高官磋商会议时,她提到了在当地报纸看到南京一高中女生被网友杀害的新闻,别忘了,女法官,也是母亲。

因为工作的关系,薛捍勤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少,但她用一双“外交家”的细腻眼睛关注着自己的女儿,甚至还会陪着她一起观看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并对年轻人表现出非一般的宽容。

“有些人会说这部分群体浮躁,为个性而个性,而你往30岁、40岁、50岁这些群体看,时下哪个群体不浮躁?年轻人正是这样一个年龄,你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与谈及外交问题时不怒自威的表情相比,和薛捍勤聊生活、家庭时,脸上更多的是随和与亲切。

档案   资深女外交家简历   薛捍勤,1955年9月生于上海,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博士,是我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

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长期实务工作中,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出席过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主持过很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

1999-2003年曾任外交部条法司司长、中国驻荷兰大使兼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   2005年,当选布鲁塞尔国际法研究院院士;   2008年12月30日,任中国驻东盟首位大使;   2009年,被推选为亚洲国际法学会会长;   2010年5月12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成为该委员会历史上首位女主席;   2010年6月29日,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成为国际法院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2011年11月10日,成功连任国际法院法官

助读   国际法院释义   国际法院成立于1946年,设在荷兰海牙,是《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常被称为海牙国际法院

其主要职能是在当事国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并为联合国机构提供法律建议。

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不得有两人来自同一国家),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选连任,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

根据法院规约,法官均为“品格高尚并在各自国家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为国际法之法学家”。

法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选举产生,候选人必须在大会和安理会均获绝对多数票后才能当选。

自成立至今,国际法院已作出70余项判决,内容涉及陆地及海洋划界、领土主权、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内政、外交关系、劫持、庇护、国籍、通行权和经济权利等诸多法律问题。

许多重要的国际公约也在这里开会通过,例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 以及关于处理非法劫持飞机的公约等,这些公约都被简称为《海牙公约》。

国际法院的正式语言是法文和英文。

荣耀   女大使之最   我国派遣女大使自1979年始,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具“规模”(6名)。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大使崛起的年代,大批女性外交官纷纷持节登程,出使异邦。

到1998年,中国女大使的足迹已遍及亚非、欧美和大洋洲。

40位女大使分布在世界各国,总计39国,其中欧洲最多。

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第一位首任女大使:龚普生,也是任职时最年长的女大使

出使国家最多的女大使:赵宝珍(3个国家)。

第一位驻阿拉伯国家的女大使:吴珉珉(1995年12月被任命驻叙利亚大使)。

最年轻的女大使:杨燕怡(今年1月28日出使文莱时还没过44岁生日)。

第一对“伉俪大使”:前驻委内瑞拉大使凌青和妻子――前驻斯里兰卡兼马尔代夫大使张联。

第一位驻欧洲女大使:丁雪松;第一位驻美洲女大使:章颂先;第一位驻亚洲女大使:李珩;第一位驻大洋州女大使:王弄笙;第一位驻非洲女大使:赵宝珍。

(据新华社、《法制晚报》、《中国日报》报道)。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