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生态防病养殖技术

罗非鱼生态防病养殖技术。

1 防病生态系统的构建  1.1 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方便,进排水系统分开。面积0.5~3hm2,水深2~3m。池底平坦,沙壤土或者壤土,不渗漏,淤泥厚度少于0.5m。  1.2 池塘准备  苗种入池前15d彻底清塘消毒。用生石灰200~250mg/L,用水溶解,全池泼洒,或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20mg/L,用水溶解,全池泼洒。2~3d后直接注入新水70cm左右,注水口用6~10孔/cm2网过滤,其后拉网1~2次,检查有无野杂鱼等。  1.3 水面植物的栽种  采用浮力性能较好的安全材料制作成浮床,作为水面植物生长的载体,单个浮台长 2~3m,宽 1.5m,浮台平面下方增加一层高度为 20~30cm 的防护网,防止鱼类食用植物根系。浮床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5%~25%,植物选择适合水生的品种,如:鱼腥草、空心菜、台湾枸杞、水芹、西洋菜等,可根据季节灵活搭配选择植物移栽前应进行培养,株高达10~20cm时,将植物移栽至水面浮床。  1.4 鱼种放养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的苗种。  1.4.1 放养水温  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放养苗种本文由收集整理,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应避开阴雨天。  1.4.2 鱼种放养  放养前检测塘水的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指标。主养:1hm2放养7~10cm罗非鱼鱼苗22500~30000尾,搭配放养12~15cm的鳙鱼1000~1500 尾,12~15 cm的鲢鱼600~800 尾。混养:1hm2放养5~10cm罗非鱼鱼苗7500~15000尾,搭配放养12~15cm的鳙鱼3000~4500尾,12~15cm的鲢鱼1000~1500 尾,12~15 cm的草鱼3000 ~4500 尾。  2 日常管理  2.1 饵料选择  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5%,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2.2 投喂方法  日投喂2次,上午08:00和下午17:00各投喂1次,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根据天气、水温和鱼摄食情况合理调节投饲量及投喂次数,天气晴朗,温度在28~32℃时可多投喂,阴雨天少喂或停喂,鱼浮头时停喂。  2.3 养殖管理  每天定时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和水体变化,适时追肥或加注新水。每0.2~0.3hm2配备1.5kw叶轮式增氧机1台,每天清晨及午后增氧1次,每次2~3h,养殖中后期和高温季节可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如发现天气急剧变化、大雾、气压下降等现象,应提前打开增氧机。傍晚巡塘时需密切关注鱼类浮头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  2.4 水面植物管理  定期检查水面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摘除、更换坏死的植株,保持水面植物生长状况良好, 保证水面植物具有较高的水质净化能力。  3 疾病预防  水面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起到很好的净化水质作用,病害的发生几率较低。  4 收获  4.1 鱼类的收获  鱼类按鱼体出池规格要求及市场需要确定出池时间。在水温下降至18℃前全部捕完,未捕完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搭建越冬棚。  4.2 水面植物的收获  水面植物可根据生物学特性确定采收方法与时间,可多次采收植物根据上市需求随时采收采收时应留取根系以上部分5~10cm;不能多次采收水面植物可在鱼类起捕前1~3d 内收割。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