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经济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论文摘要]在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经济时代,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力图分析新经济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风险投资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传授知识、创新科技、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综合优势、主动进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加强科研工作.促进与经济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一、新经济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   (一)新经济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

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管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取代已经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与钢铁等传统产业不同。

产业领域十分广阔。

任何国家都不能在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但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纵向、横向的科学研究课题,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显得十分重要。

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引导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加强企业开发机构的建设;有利于引导一大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集团,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重点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及发展新技术产业,有利于通过高新技术的增量,来盘活传统产业的存量,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标。

(二)新经济时代是智力资源的占有   高等学校人才济济,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人才的占有与使用是新经济时代的命脉,人才对新经济作用远远超过了人才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作用。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在于用新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培养和交流人才;在于用新的概念全方位地认识和选拔人才;在于用新的模式高效率地使用和激励人才,其核心是发挥人才的创造性。

国家的竞争优势实质上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在于资源、产品和市场,根本在于人才的竞争优势。

由于有了人才,资源(包括知识、管理、品牌等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势。

加强人才培养,重点是加强对创新意识的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技术人才、领导人才的培养。

高等院校加速为企业造就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效率。

(三)新经济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这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增加了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紧迫感。

在新经济时代.高校科技成果技术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拓宽已有技术商品的国际市场,其次要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遵循国际市场的有关规划,组织好各种国际技术博览会、交易会的参展,有针对性地选择技术出口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出口项目,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引进与出口的双向技术转移。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技术成果向现实社会生产力的转化,是将科技思维转化科技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

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可靠性及转化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统计资料表明,高校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是高校技术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在已上市的新产品中,源于高校技术还不到20%。

制约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定程度的观念滞后、科技产业仍处于体制分割状态、技术成熟度低、科技成果应用的风险性和效益滞后性等。

(一)观念滞后,认识不高,是制约成果转化的根源。

高校部分教师对科技成果技术产品之间的差距认识不足。

有些科技成果“闭门造车”,只是实验室的优秀成果,并未分析成果经济、市场前景,对国外先进技术了解不多。

成果与市场的脱节是制约成果转化的根源。

主要表现在:   高校科技人员大都习惯于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开发课题,对市场的需求和影响往往缺少足够的考虑,以致开发出的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

技术职称过度重视,致使科技人员技术开发过程中过分追求成果数量和成果鉴定等级,对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研究往往缺乏考虑,造成成果成熟度低。

重学术、轻应用思想依然存在。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种思想虽有所改变,但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缺乏深入实际进行开发的能力。

造成高校虽然科技成果颇多,但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并不多的状况。

(二)科技产业仍处于体制分割状态。

目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深化和完善阶段,科技与产业处在体制分割的状态下。

在我国科研及技术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各部委、科委管理下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大部分高新技术成果也掌握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手中。

但由于多年来受现行科技体制的限制,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资金投入、厂房、生产设备等方面很难满足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需要。

而作为科技经济化主体的工业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科技开发能力相对较弱,因而相对缺少可以向生产力转化的科学技术成果

这种体制上的分割性使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各方在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利益机制、风险机制等诸多方面很难达成彻底的共识,每一方都力争使自身获取更大的利益,因而无法保证科技经济在深层次的一体。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有时还不是各实施主体主动、自觉的行为,而完全依靠政府协调甚至是“干预”,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发展缓慢。

(三)技术成熟度是制约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

高等学校的高新技术成果大多诞生在实验室,缺少中试环节,技术成熟度低,所以成果难以转化

主要表现在:技术成果转化,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科技活动。

而作为成果主要技术接收者的我国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大都较低,技术成熟度已成为高校技术成果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最大障碍。

(四)科技成果应用的风险性和效益滞后性也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我国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实际情况看,企业在应用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的时候确实具有一定风险性。

一个科技成果的开发往往是从实验室研究(或样机研究)开始,经济模式试验,中间放大试验,最后进入产业化、商品化阶段。

实际上高等院校提供的科研成果大多只是处于实验室研究或模式研究阶段,还没具备产业化的条件,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在应用科技成果时往往特别注重其技术成熟度,反复与成果持有者进行探讨,力争使风险性尽量减小。

正是由于企业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商品化转化过程中存在上述风险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学技术产业化、商品化的过程。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