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民族旅游村寨发展关系探究

摘要:通过对生态博物馆民族村寨发展的内涵进行整理分析,揭示出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的异同,探寻出二者的发展方向,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旅游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发展   ?前言   ?生态博物馆民族村寨旅游的诞生,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不管是生态博物馆建设地还是民族旅游村寨开发,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都希望借此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在实际操作和未来的规划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探讨两者的发展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的不同之处   ?从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发展历程来看,由于两者的产生背景不同,在建设重点、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1.1产生背景   ?生态博物馆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社会经济较发达,建设条件优越。

生态博物馆是对工业社会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反思和批判的产物,它所要表达的是该社会社区和民众对于权利、发展以及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诉求, 也是国际博物馆界对传统博物馆进行反思后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其主要的理论是博物馆学、地理学和生态学。

民族旅游村寨产生于发展中国家及其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薄弱,建设条件较差。

它所表达的是社区脱贫的强烈愿望,其主要的理论是旅游学、民族学和生态学。

?1.2 建设重点   ?生态博物馆建设重在保护当地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世界发展的历史中,由于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建立于农耕文明之上的传统文化正逐步消失,而生态博物馆的兴起正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较好的模式,它将当地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进行整体保护,使其生活在它们的原生地,同时也对其生存的环境和当地的居民进行保护,使人与环境处于固有的生态关系,并和谐向前发展

?民族旅游村寨主要是以发展旅游为目的。

为了满足大都市人群回归自然的愿望和满足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要求,民族旅游村寨依托民族文化作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开展旅游活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生态建设等结合起来,使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1.3 管理模式   ?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建立的生态博物馆主要有官办型博物馆和民办型博物馆两种模式。

官办型生态博物馆主要有六枝梭戛、镇山生态博物馆和隆里生态博物馆,而地扪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民办生态博物馆

纵观我国的官办型生态博物馆,其理论设计中都是政府主导、专家指导、村民参与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局限在目前“政府主导”的“官办”的框架内,而社区群众没有真正参与到管理中来,一直都是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

而我国的民办生态博物馆设立了管理委员会、顾问委员、日常管理机构、社区寨老联合会、社区经济发展促进会,社区经济发展促进会旨在推动馆区文化生态旅游、手工艺品开发、地方土特产加工等经济活动,以提高社区生活水平。

?民族旅游村寨发展中主要有山水型民族旅游村寨文化民族旅游村寨,针对不同类型的民族旅游村寨,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山水型民族旅游村寨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指导,旅游企业进行经营,旅游资产委员和当地政府共同进行监督管理。

文化民族旅游村寨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其管理模式是地方政府进行规范指导,公司或个人进行日常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管理,而地方政府、公司或个人以及资产管理委员会三者对民族旅游村寨进行保护及管理。

例如贵州安顺天龙。

总的来说,两种管理模式都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化经营、居民参与、社区监督、利益共享”的管理方式。

?1.4 发展理念   ?生态博物馆承担着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发展的双重责任。

生态博物馆诞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由于工业发展造成了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从而建立了生态博物馆,其目的在于保护代表农业或工业文明的遗址、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而我国的生态博物馆大部分建设文化浓厚、经济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地区。

根据我国特有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其生态博物馆的核心理念是将整个社区看作一个整体,将其作为生态博物馆的面积,在文化遗产原产地和居民生活的社区进行保护,不仅是对一些代表性文物的展示与保护,而且还要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从而达到系统保护,突出保护对象的全面性。

另外,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使社区村民参与到其中,不仅能带动社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提升他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从而推动生态博物馆持续、健康的发展

?民族旅游村寨开发旅游文化传承为主。

民族旅游村寨中有着大自然赋予的优美自然景观和与之相和谐的民族文化,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地区往往也是贫穷、保守与落后相伴的地区,为了改变该地区的贫困现状,政府将旅游业作为一种扶贫模式引入民族村寨,将村寨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旅游开发

社区的角度看,少数民族村寨往往在政治、经济上处于相对弱势,在文化、环境上更加脆弱。

因此,民族村寨旅游不仅要使社区居民脱贫致富,同样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任,达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2、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的相似特征   ?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来看,生态博物馆旅游村寨都是一个以村寨为基本单元的活态的文化系统,具有原真性,均强调社区参与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1 以村寨为基本单元   无论是龙脊平安村、西江千户苗寨、朗德上寨等民族旅游村寨还是我国建设最早的政府主导型的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以及后来在贵州、内蒙、广西、云南等地建设生态博物馆均是以村寨为基本单元。

对于生态博物馆来说,整个村寨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载体,不仅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也是各种活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

对于民族旅游村寨来说,整个村寨就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不仅是村民的生活空间,同时也是旅游者的活动空间,二者都是依靠所处的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发掘村寨内优美的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俗等,使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的原生态环境之中。

?2.2 一个活态的文化系统   ?生态博物馆中所有静态和动态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鲜活的文化整体。

它所包含的是在特定时期内人类和自然的历史记忆,记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标本。

社区村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筑风格以及特有的风俗习惯、民俗工艺都是活态文化的携带者,均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以居民自身的生活区为基础,在其生活区范围内开发旅游资源,向旅游者展示整个社区的环境和文化,给旅游者以鲜活的印象和感受。

?2.3 强调社区参与   ?生态博物馆的六枝原则中强调社区参与。

村民是其文化的主人,同时对外来参观者来说,他们也是一种文化的活体展示,因此在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中应强调他们在社区参与中的主导地位。

为了使当地居民积极地投身到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中,一方面当地居民负责博物馆文化记忆、文化展示,参与博物馆旅游发展决策;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参与博物馆的环境卫生维护、民俗表演等活动,使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自觉地接纳并积极参与博物馆建设;另一方面要确实保障居民的经济利益,达到社区参与的目的。

?当地社区村民民族旅游村寨的主体。

村民作为民族旅游村寨的居住者以及民族文化的继承者,理应成为旅游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和优先受惠者。

首先,村民是该社区文化的主人。

社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村寨开展旅游发展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维系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在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及归属感的纽带,所以在旅游开发和规划中,应充分尊重村民的权利及其他们的各种愿望。

其次,确保村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经济利益。

旅游业的开发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例如朗德苗寨中实行的“工分制”,由此可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自觉的参与到与旅游相关的服务,有利于民族文化保护的真实性。

?2.4 原真性   ?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建设均体现了原真性,其“生态”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原生态

生态博物馆选址在民族文化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地处偏远的山区,与外界主流的交流比较少,从而为文化原真性的保留提供了可靠。

民族旅游村寨依靠原生性吸引了众多游客,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由此发展旅游业,转变了村寨内传统的经济方式,推动了村寨的经济增长。

?3、两者在整合发展中出现问题   ?3.1、各自唱戏、缺乏合作   ?生态博物馆建设部门和民族旅游村寨开发出现各自唱戏、缺乏合作的现象。

由于各自关注的切入点不同,使得二者在开发和利用中,各自规划、各自管理。

第一、大多数生态博物馆都是依靠政府的支持,其首要目标是保护当地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民族旅游村寨的经营者除了政府以外,更有企业的关注,则更多关注旅游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

第二、生态博物馆建设涉及地方文化部门、民族旅游村寨涉及到旅游行政部门,两者在开发及其规划中均缺少沟通和合作。

?3.2、文化的核心地位逐渐减弱   ?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村落传统文化价值弱化。

首先是传统习俗改变。

在朗德上寨内,以前很多传统的节日是在规定的时间才能举行,但进行旅游开发以后,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要,歌舞表演随时都在举行。

第二、民族语言面临消失。

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促使村民学习普通话,现今只有老年人对他们民族语言比较熟悉,村寨内大多年轻人人都不会讲本民族的语言。

第三是服饰文化的弱化。

以前引以为豪的民族服装,如今也变成了表演的外衣、生财的工具。

他们也只是在表演的时候才会穿上。

在平时的生活中,服饰也和汉族人服饰也相同。

?4、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协调发展对策   ?4.1 保护区域传统文化   ?对生态博物馆来说,传统文化建设生态博物馆的根,而对于民族旅游村寨来说,传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点。

不管是生态博物馆还是民族旅游村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都应注重文化保护保护好传统文化是二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传统文化是该时期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发展的产物,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是其灵魂之所在。

随着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建设,将会带动村寨经济的发展,使村民摆脱贫困的面貌,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传统文化保护生态博物馆也会面临关闭的危险,而对于民族旅游村寨来说,就会变成和其他普通村寨一样,也将会失去特色民族文化带来的吸引力,使旅游业的发展寸步难行。

?4.2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统一   ?生态博物馆民族旅游村寨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民族文化发展经济的任务,其发展中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统一。

对于生态博物馆来说,在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下指导生态博物馆建设,通过建立文化生态村,将生态旅游作为遗产地社区主要替代生计模式,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传承社区内的文化遗产, 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以社区参与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为主,实现民主管理。

而对于民族旅游村寨来说,通过旅游开发实现了环境卫生、村容整洁;城乡之间、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通过旅游加强了交流和沟通,既促进了城镇居民了解国情民情,也有利于农民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直接对民族旅游村寨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加速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4.3 统一规划、共同发展   ?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两者结合起来,促进传统民俗的保护与传承,达到保护开发的双赢目的。

生态博物馆建设以来,有效地保护了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虽然改善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如交通、排灌、消防等基础设施状况,但并没有给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起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旅游业在生态博物馆社区发展缓慢,旅游业在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方面能力微弱,生态博物馆社区的居民经济收入仍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结合民族旅游村寨的特色,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比如朗德上寨,既是露天民俗博物馆,又是民族旅游村寨,在二者的结合中,有效的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保护与经济的发展

?民族旅游村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只追求地方的经济利益,避免民族旅游村寨旅游化、商品化,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保护,借鉴生态博物馆模式,使民族村寨民族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相结合,促进民族村寨社会经济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   ?参考文献:   ?[1] 但文红,刘彦随,黄娟,张聪. 《生态博物馆本土化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以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为例》 [J].贵州民族研究.2009,(3)   ?[2]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   ?[3] 黄亮.《浅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理念》[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7)   ?[4] 尹绍亭,乌尼尔.《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5] 蒋换洲.《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及实现路径研究》[J].安微农业科学.2010,38(22)   ?[6] 甘代军,李银兵.《生态博物馆中国化的两种模式及其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9,(3)   ?[7] (法国)G.H.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个进化的定义》[J].中国博物馆.1996,11(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