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几则“周恩来题字”的误传】周恩来 传记

一代伟人周恩来书法功底很厚,他5岁入塾馆读书后,即遵周家祖训,习颜体,练写毛笔字;10岁后到表舅龚荫荪家寄读时,龚家塾馆周先生又让他加练魏碑,终于形成后来周恩来那颜体加魏碑的书法风格。

周恩来一生谦虚谨慎,加之他工作繁忙,很少题书写字。

有几幅书法作品,竟被社会上误传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对这几幅字书进行了大量考证,终于弄清史实真相,还了“庐山真面目”。

“王冠筱戴”缘何起?      在20世纪70年代到1992年,在上海、江苏的几家报纸上,都曾出现过关于周恩来在1964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为上海人民淮剧团著名演员筱文艳题词“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的宣传,而且说,筱文艳几十年来一直把这幅题词视若珍宝,悬挂在自家客厅里。

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开始研究周恩来,发现他早在二三十年代就结交了不少文艺界朋友,但还没见到他为哪一位文艺界人士写过字、题过词。

那么是不是如报上所说的因为筱文艳是周恩来的同乡(淮安人)而对她特别关爱呢?我想,这要搞个水落石出。

1992年在《淮安日报》、《淮阴日报》上宣传这件事的作者是上海一家报纸的编辑,我从《淮安日报》编辑部打听到他的地址,便首先向他发函询问,信上不敢说自己对题词有什么怀疑,只是询问题词原件在什么地方,以便我们征集、复制进行研究。

他来信说,周恩来的这幅题词手迹“可能保存在中央档案馆”,并同时寄来了这幅题词的照片和底片。

我们端详着周恩来那十分熟悉的字迹,终于发现了一个疑点:为啥这题词上的一个多余的飞墨点竟与周恩来1939年在浙江绍兴为姑表侄儿王京题写的那份一模一样?而且,与周恩来同时期的为雷锋同志题词相比,无论在笔锋上还是运笔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而更像他早期的书法作品。

为了弄清真相,我又向绍兴写了信。

绍兴周恩来祖居的李建民同志很快回了信,并寄来一张周恩来1939年为王京题词的复制件。

两件一对照,竟丝毫不差,且都有飞墨点,只是绍兴的复制件上还有四个小字“京侄留念”。

李建民在信中介绍说,这幅题词原来是王家收藏的,60年代初,周总理的姑表弟弟王贶甫(王京的父亲)在任绍兴市副市长时,把题词的原件送去了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周总理逝世以后的1978年,绍兴祖居对外开放时,就从中国革命博物馆复制了一批。

于是,这一题词的复制件就流传到了社会上。

李建民在信中还特别告诉我,革命博物馆在复制时去掉了原题词中的“京侄留念”四个小字。

至此,真相已经大白:所渭周恩来为他的老乡、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题词的事,纯属“王冠筱戴”。

为了对历史负责,我又直接向筱文艳同志写信请教。

她回信如实告知说,她家的周总理题词是“1959年(还是1962年,记不清了)开会时在人民大会堂门前购买的”,接着,她说“那都是记者瞎吹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向世人宣布:“努力学习,精益求精!”是周恩来1939年绍兴之行时为其表侄王京题写的,而不是专门为筱文艳题写的。

闻鸡起舞”为谁题?   近读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周恩来与广西》一书,其上篇纪实篇中有一篇叫做《“闻鸡起舞;精神永存》的文章。

文中说,“总理的这幅题词,是50年代时题赠给电影工作者的。

”这一说法恐与史实不合,特撰此文,以求教诸位专家学者。

还是1999年的3月5日,福建漳州周恩来研究会的陈镜清同志在淮阴市召开的周恩来民主思想与实践研讨会上拿出一份周恩来题词手迹――闻鸡起舞――问在场的专家学者们:“这份题词到底是周总理为谁题的?”   这时,在场的专家、学者们有的说是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题的,现在在她上海的家中还挂有这份题词的立轴。

有人说,这不是为哪个个人题的,是为整个电影工作者题的。

还有人说,这是周总理专门为我国电影界设“金鸡奖”时题的。

还有别的一些说法。

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但我清楚地记得1997年我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曾听人说这是周恩来叶挺将军的儿女们写的,但当时我记不清也说不清。

后来,经与北京的一位知情人联系,终于将这一史实搞清了:周恩来的“闻鸡起舞”四个宇是为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明写的。

叶挺将军的儿子,时任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的叶正明同志回忆,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把新四军军长叶挺抓了起来,先后关押在江西上饶、贵州息烽和湖北等地,经我党一再交涉,蒋介石都不肯放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举行和谈。

和谈中,释放政治犯一直是共产党坚决坚持的一个要求。

蒋介石表面上不好拒绝,但仍企图把叶挺和其三个孩子长期关押,所以就把他们父子四人从湖北秘密押到重庆。

不料叶挺机智地让三个孩子在大街上逃跑,并径直跑到红岩,找到周恩来

当时,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叶正明才16岁,还都不懂事,有时不顾周恩来的规定,偷偷跑上街玩。

周恩来怕他们乱跑再被特务抓去,就设法把他们兄妹三人送去了延安。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释放政治犯是蒋介石承诺的诺言之一。

周恩来在参加了政协会议后于1945年12月15日乘机飞回延安。

当时已经在延安入学读书的叶正明得悉周恩来回到延安,就跑去找到周恩来,以打听他爸爸的情况,然后又拿个本子,请周副主席为他写几个字。

周恩来嘱咐他,“你把本子放下,我写好了叫你来拿。

”第二天,叶正明周恩来那儿拿到本子,周恩来在上边题写的是“闻鸡起舞,要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儿子。

周恩来”这十几个字。

不久,我方用被俘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与蒋介石交换,终于使叶挺、廖承志获释。

设电影金鸡奖时,周总理已经去世多年了。

因为叶正明的夫人安琪老师在电影学院教书,与同事闲谈间曾说起过“周总理生前曾为我们家老叶题写过‘闻鸡起舞’”的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话传到陈荒煤同志那里后,他就转告给了当时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金’鸡奖的同志

影协的同志想到如果用生前十分关心我国电影事业、和电影艺术家们有着血肉亲情的周总理的亲笔题词来鼓舞和激励我国电影工作者,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于是,他们就派专人找到叶正明,借去了周恩来题词,制版时又把周恩来原来的横书改成竖排,并去掉了后边“要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儿子”这十多个字,这就是后来人们见到的电影金鸡奖的获得者得到的由周恩来手书的,并经有关专家修整的“闻鸡起舞”的立轴条幅。

参考消息》是谁写?      1992年秋天,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开馆不久,一位来自陕西的老干部到淮安参观。

当他看见一张由周恩来题写报头的《淮安日报》时,仔细端详了好一会,然后说道:“周总理的字就像他的人品一样,无论怎样看,都让你满意。

”稍停,他又说:“《参考消息报头也是周总理写的。

看上去,这两个报头的笔锋也差不多。

”作为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我当即告诉他,《参考消息》的报头不是周总理写的。

他抬起头,看着我不以为然地说,早在60年代,只有17级以上的干部才能看《参考消息》,那时我们就知道《参考消息报头周总理题写的。

不信,你拿一张《参考消息》来,和《淮安日报》比较一下,两个报头的字是不是差不多的。

我怕老同志太激动,便只向他笑了笑,没有再作说明。

不料他回陕西后又写了一封信来,说他手头有一份最近刚出版的《中国老年报》,上面登有一篇《“报头书法”摭谈》的文章,文中也说《参考消息报头周恩来所题,“你们作为周恩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竟连这件事也不知道。

”   为此,我只好翻阅我的资料卡片,终于找到1992,年6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署名为“《参考消息》编辑部供稿”的文章《(参考消息)报头的由来》。

文中说:“《参考消息报头是从鲁迅的手迹中集成的。

”有关文字如下:   1956年12月,《参考消息》筹备改版,确定从1957年3月1日起正式扩大发行,筹备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是设计报头,是请人写呢还是从名人手迹中选集?有关同志作了各种设想,最后决定从鲁迅手迹中选集。

“考”、“消”、“息”三个字很快就找到了,唯独‘参’字难觅。

后来终于在鲁迅的一封书信手稿中所提到的一个人名里找到这个“参”字。

在经过一番加工处理后,《参考消息报头诞生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周恩来虽然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时间很长,但题写报头、刊头却很少,据我所知的只有:中国民航报、淮安日报、民族报、健康报、邢台日报、邯郸日报、冶金报和民族画报、军事科学等几家。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