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9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7例。

对照组给予眼科临床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以及身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与身体状况均有显著改善(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个性化心理护理原发性青光眼应用效果ki.11—5547/r.2016.24.187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特选择本院9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给予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均通过原发性青光眼临床诊断标准[1]予以确诊。

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7例。

观察组中, 男24例, 女23例;年龄46~84岁, 平均年龄(62.8±8.2)岁;青光眼类型:23例闭角型青光眼, 24例开角型青光眼

对照组中, 男26例, 女21例;年龄48~86岁, 平均年龄(63.2±8.6)岁;青光眼类型:26例闭角型青光眼, 21例开角型青光眼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给予眼科临床常规护理

1. 2. 2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 详细护理内容:①支持心理护理青光眼患者大部分为老年患者, 年龄偏大, 担心手术不是眼科主任实施、手术过程中替换术者、术中麻药量小、术中疼痛以及手术不能顺利完成等因素, 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躁与多疑等不良心理

所以护理人员要鼓励其表达内心想法, 细心倾听患者诉求并予以相应理解和认同;针对患者的焦躁和疑虑等心理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 为患者讲解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转归等有关内容, 让患者对该疾病有准确认知, 以此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②家庭支持护理:告知患者家属良好心理状况与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指导家属积极照料与安抚患者, 用愉悦的心态感染患者;加强和家属的交流, 掌握患者家庭和经济情况, 制定诊疗护理方案, 让其享有充分的家庭温暖与经济支持。

③行为干预护理:按照病情指导患者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对表现较好的患者要积极表扬, 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护理的成功, 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组织病情相近且心理状况良好的患者进行交流, 感染并带动患者的积极情绪。

④转移疗法: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组织一些娱乐项目, 包括下棋、集体健身以及聊天等, 从而转移患者的负面心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SAS和SD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 得分越低说明心理状况越佳;依据青光眼躯体功能量表[2]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身体状况, 共有20项, 5分一项, 满分是100分, 得分越高说明身体状况越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与身体状况均有显著改善(P理学方法以及临床护理技巧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 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舒缓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 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常规护理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具有较好地应用效果,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身体功能,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巩新红, 李滨. 个性化心理护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4):105—106.   [2] 逯奎丽, 崔红霞, 刘丽萍, 等.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提高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108—110.   [3] 刘宁, 于莉. 浅谈原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心理护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2(21):463.   [4] 陈景霞, 陈景伟.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缩短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17(3):265—266.   [收稿日期:2016—04—2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