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28例分析

【关键词】 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

头孢拉定又名头孢环己烯、先锋霉素Ⅵ,作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不产青霉素酶和产青霉素酶金葡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部分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抗菌谱较广,不易产生耐药,且价格低廉,临床上具有一定实用价值,但应用不当可引发血尿。本院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了使用头孢拉定引起的血尿2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均在静脉滴注头孢拉定针后4h内排出肉眼血尿,其中2例出现血凝块。所有患儿既往均无头孢拉定过敏史,无血尿史。男20例,女8例。<1岁4例,1~3岁10例,4~6岁9例,>7岁5例。年龄3个月~15岁。28例中原发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支气管炎5例,急性肠炎4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

1.2 治疗与结果。

对发生血尿患儿立即停用头孢拉定,同时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所有患者尿液红细胞~满视野,隐血,蛋白+~,其中颗粒管型1例。血尿素氮增高2例,血肌酐增高1例。经改用肾毒性低的抗生素治疗原发病,及使用止血敏等止血后,肉眼血尿24h内消失19例,48h内消失7例,72h内消失2例。所有患儿尿常规及异常肾功能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

2 讨论。

本组28例患儿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引发血尿,大多有不合理用药因素存在。全日量一次性输入的占27例,超剂量用药3例,能够确定输液过快11例,高浓度配制输入3例,脱水时使用4例,与西索米星不合理配伍使用1例,合理使用仅1例。一次性输入全日量的头孢拉定是引起本组血尿的最普遍原因。由于一次性过多输入头孢拉定,药物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积聚、浓缩,达到局部细胞中毒浓度时,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损伤细胞膜,改变膜的通透性和离子转运功能,破坏胞浆线粒体,抑制酶的活性,干扰肾小管细胞能量代谢等,最终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乳头广泛坏死而引发血尿[1,2]。合理的给药方法是将一日量分4次静脉输入[3]。输液过快也是引发血尿的常见原因,头孢拉定静滴时其血药浓度峰值在给药5min后出现,而肾组织中浓度为血中浓度的8倍,主要集中在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组织。其毒性与药物剂量用药浓度成正相关[4,5]。输液过快、超剂量用药浓度配制过高使得本来已经高浓度肾小管和肾间质组织损伤更趋严重,造成肾小管组织缺氧,蛋白质合成障碍,近曲小管坏死而发生血尿头孢拉定推荐剂量为50~100mg/(kg·d),滴速<2滴/(kg·min),配制浓度<10mg/ml。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