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陝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发现

刘雨沛。

[关键词]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玉器

石峁遗址地处中国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位于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塬梁峁之上。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城西南40余公里处的高家堡镇,属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流域,河流东西两岸地貌差异明显,西侧沙梁绵延,东部梁峁纵横。

石峁遗址早年因大量流散于海内外一些文博机构的玉器而闻名,20世纪后半叶开启了科学发掘与研究的序幕,至今已卓有成就。

一、遗址概况。

石峁遗址地形位置在低山丘陵区,以黄土梁峁、剥蚀山丘、沙漠滩地为主,海拔高度在1100—1300米之间。行政位置在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地处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地带,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省吕梁山区相望。

石峁遗址发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大量流散于海外和一些文博单位收藏的玉器而闻名。20世纪30年代,美籍德裔萨尔蒙尼(A. Salmony) 从榆林府农民手中收购玉器,据称这批玉器即为石峁遗址出土。萨氏选购的一件最大的玉璋由德国科隆远东美术馆收藏。

石峁遗址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经过从20世纪到目前为止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基本可以确认石峁遗址是一个超大型的聚落,这个聚落可能是整个内蒙中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的中心聚落,也是苏秉琦先生所说的“古城”“古国”“国家”三步曲中的古国阶段。

二、发掘简史。

20世纪30年代,石峁因外商收购玉器而出名。1976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戴应新先生根据神木县高家堡公社提供的线索调查了石峁遗址,并于同年9月进行复查,征集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陶器和百余件精美的玉器。1988年,戴应新先生公布了这次调查所获玉器资料,认为石峁玉器和陶器都为龙山时期遗物,石峁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遗存丰富的龙山文化遗址。后来又有更全面详细的报道。

1981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对石峁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房址、石棺葬、瓮棺葬、灰坑等遗迹,出土了一些有确切地层关系的遗物。这是对石峁遗址首次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使人们对石峁遗址的认识有了考古资料基础,但对玉器年代、文化背景及属性等问题,学者间仍然聚讼不休。1986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智荣先生对石峁遗址进行了踏查,征集到石器、陶器、玉器等遗物40余件 。

2009年10月,罗宏才对石峁遗址展开考察,公布了多达20余件特征明确、造型独特的石雕或石刻人像。

1983年,遗址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2012 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对遗址展开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发现了保存完整的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祭坛、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石峁城址城内面积逾 400万平方米。

2012—2013年,专题调查和考古发掘。获得“六大考古发现”及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获得“世界十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称号。

三、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作为石峁遗址的主要组成部分,石峁城址是在2011年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中发现并首次确认的。2012年,石峁考古队对城圈结构和城垣走向展开了复查,再次确认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部分构成。其中“皇城台”是四周砌筑层阶状护坡的台城;内城以“皇城台”为中心,沿山势砌筑石墙,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外城则依托内城东南部的墙体修筑一道不规则的弧形石墙,与内城东南墙结合构成相对独立的外城区域。

皇城台:“皇城台”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是当地百姓对一处由底部向台顶四面包砌层阶状护坡石墙台地的称呼。下大上小,类似“金字塔”结构,护墙保存较好处多达十余层阶。台顶面积 8 万余平方米,大致呈方形,为大型宫殿建筑区域,发现了大型墓葬及石雕人像等重要遗迹及遗物。

由于破坏严重,部分护墙已难觅踪迹,目前保存最好的石墙位于东北角,有圆形转角,表面可见排列有序的孔洞,内有朽木残迹。与内、外两城的石墙构筑方式不同,“皇城台”没有高出地表的墙体,均系堑山砌筑的护坡墙体,护墙自下而上斜收趋势明显,垂直方向上有层阶结构。

内城内城将“皇城台”包围其中,依山势而建,形状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形,总面积约210余万平方米。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之上,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现存长度5700余米、墙宽约2.5米,保存最好处高出现今地表1米有余。内城之内密集分布着居住区、墓葬区及手工业作坊区。

(一)外城。

外城系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绝大部分墙体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现存长度约4200米,宽度亦为2.5米左右,保存最好处高出现今地表亦有1米余。外城城内面积约190余万平方米。

内、外城石墙墙体上发现了城门、角楼、马面、墩台等防御性建筑遗迹,外城内居住区、墓葬区及手工业作坊区等类遗迹较少。

(二)外城东门址。

东门址位于外城东北部,由外瓮城、砌石夯土墩台、内瓮城、门塾、马面、角楼等部分组成,这些设施以宽约 9 米的“『”形门道连接,总面积约 4000 余平方米。从地势上来看,东门址位于遗址区域内最高处,可视域开阔,位置险要。

外城东门址及马面、角楼等,揭示出一座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筑造技术先进的城门遗址,出土了玉器、壁画、石雕人像、陶器、石质生产工具等龙山晚期至夏时期的重要遗物。

四、关于石峁出土玉器的探讨。

石峁遗址是河套地区集中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遗址,其精美的器型及精湛的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同期文化的最高水平。在中原地区经历着社会转型而迈入国家形态的时刻,相对封闭的河套地区仍然保留着本地龙山时代早、中期以來的文化传统及发展脉络,并使这种局面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以数量众多的牙璋为代表的已经脱离社会生产范畴的石峁玉礼器,有力地表明了社会等级的存在和权利的相对集中。作为具有凝聚力的中心聚落,从大量出土的脱离生产范畴的玉礼器来看,以石峁、新华遗址所代表的人群在一定范围内不仅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在从部落走向国家形态的过程中可能行使着类似酋邦的政治职能。

近年来,类石峁玉器在榆林地区其他遗址多有发现,如横山县陈塔等,器形有玉刀、玉铲、玉斧( 钺) 、玉环等,其时代均被认为是龙山晚期 。据观察 ,上述玉器之玉质、玉色及器形与新华、石峁玉器基本相同。据说榆林米脂、靖边也发现石峁风格的玉刀 。这些考古調查再次表明了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在陕北地区乃至河套地区范围内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玉器的消费中心 。以至于有学者认为,石峁玉器可能为居住西北地区某族创作,或为夏代和夏代某方国的遗物。

玉器是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 。礼神祭器之牙璋,系石峁先民所首创,石峁遗址即牙璋文化的“祖庭” ,尔后此礼仪流传四方。

结 语。

石峁城址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半包围环绕的环套结构,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建筑格局的先河;石砌墙体内极为特殊的大量葬玉现象,凸显了东亚地区古人崇尚“玉石”辟邪御敌观念,东门址或许与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玉门”、“瑶台”等相关;内瓮城墙体上彩绘的几何纹壁画,颜色鲜艳,图案精美,系中国古代美术考古及艺术史的重大发现;瓮城、马面、角台等城防设施的出现不仅表明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前夜,中国北方地区政治格局的复杂化及武力战争的频繁,也成为东亚地区土石结构城防设施的最早实物资料;大量集中埋葬于城门早期地面之下头骨的出现,清晰地表明了城建过程中奠基活动或祭祀仪式的存在及这一区域社会复杂化倾向加强……。

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至今已进行了几十年,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本文对遗址发掘情况、玉器的问题研究,做了一定的介绍。

参考文献:

[1]《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 .

[2]戴应新:《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77年第3期.

[3]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调查试掘简报》,《史前研究》1983年第2期.

[4]戴应新:《神木石龙山文化玉器》,《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 6期.

[5]吕智荣:《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细石器)),《文博》1989年第2期.

[6]戴应新:《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探索(一至五、完结篇)》,《故宫文物月刊》,第125一130期.

[7]戴应新,《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探索( 三) 》,《故宫文物月刊( 127) 》,1993年10月.

[8]韩建武,赵峰等:《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征集文物精粹》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一辑) 》, 西安: 三秦出版社,1994.

[9]杨伯达:《“鬼”玉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1期.

[10]王炜林、孙周勇:《石峁玉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4期.

[11]高功:《石峁玉石雕人头像》,《收藏界》,2013年08期.

[12]孙周勇、邵晶、邵安定、康宁武、屈凤鸣、刘小明:《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2013年07期.

[13]《考古与文物》编辑部:《神木石峁遗址座谈会纪要》,《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3期.

[14]戴应新:《回忆石峁遗址的发现与石峁玉器·下》,《收藏界》,2014年05期,总第149期.

[15]李政:《令人震撼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 ——专家高度评价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中国文物报,2012 年10 月26 日,第 007版.

[16]孙周勇:《石峁》,《东方早报》,2013年9月2日.

[17]杨骊:《从石峁遗址看华夏玉石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4日,第B01版.

[18]杜洁芳:《石峁遗址玉器年代已确定》,《中国文化报》,2014年7月8日,第008版.

[19]张怀通:《谁的石峁石峁古城系上古西夏都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18日,第A05版 .

0 次访问